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城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城镇位于云台山西南隅,与孔望山相望,是连云港市和云台区的南大门,镇东与云台山接壤,南临宁海乡,西接海州区锦屏镇,北与市区毗连,总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为10985人。[1]

概述

南城镇,南城为南北朝时所筑,曾名临海镇、东海州凤凰城,因隔云台山与北城(今墟沟)相对,故名南城,曾为齐郡、北海郡治所,1948年设镇。

自然资源

南城被称为海上蓬莱,是东瀛胜地,亦为海防重镇。清初始与陆地相连。早在南北朝时南宋元徽年间,刺史刘善明在南城垒石为城。唐贞观十三年,自此南城中兴,成为云台山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现存有明代玉皇宫、古凤凰城楼、城隍庙遗址、石门、天池等。

该镇靠港近城、交通便捷、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先进,是苏北古城。204国道、宁连、徐连高速公路纵横穿越,妇联河贯穿东西,凤凰东山、凤凰西山侧卧于古城左右,是商家宝地。

现有28个工商企业,其中中外合资企业三家,主要分布在“三区五业”,三区“瀛州路私营工贸小区,新大街私营商业小区和宁连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五业即:建材、食品、机械、轻纺、化工等。

镇有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3所、卫生院2所、城区公益事业配套齐全。;[2]

旅游资源

古凤凰城

古凤凰城内还保存一条古街,它是明清时代南城的缩影。古南城的文化精华都浓缩在这条街道的两侧,古建残存,古风依旧。街道长两华里又九十九步。街宽六尺,这是过去县城街宽的标准。因为独木轮车长期碾压,街心留下了二寸多深的车辙。路两旁的民居,鳞次栉比,首尾相连,却都是东西向大门。除了部份为砖砌墙体,大部份仍然保留了南城典型的建筑风格——乱石砌墙。不用水泥,而历经风雨一二百年却一如当初。青瓦屋面,斗拱出檐伸向街心。街心两侧门面过去大都是铺面,保持了明清时代“前店后坊”还有后花园的传统住宅模式。一般每户都有两三道穿堂,三五进庭院,住房却又是南北向,大都是“金”字木梁,砖椽,有的带抄手廊,屋内罗砖铺地,屏风隔断,保持了清代的建筑风格。在这里时光似乎把我们拉到一百年前,这里是古代市井的缩影。在我们的眼前呈现出那繁华的当铺,斜矗的酒旗,勾栏里的调笑。我们应该把这个浓缩的古代世俗生活背景的“蛋糕”切割下来,“密封保存”,它是南城未来的重要的旅游资源。

普照寺

历史上南城是苏北地区有名的佛、道胜地,城内有大小庙宇27座。而普照寺建筑历史最长,发迹于宋。据州志记载,始建普照寺者为一藏禅师,淮安南建义村人。常往返于东陬山和宿城一带。东海县安抚使张汉英多次使人征召,禅师遂来南城。于宋咸淳间(1265—1275)在县衙后建庙建塔,庙名“普照寺”,结集僧徒于此念佛,遂成名刹。元末,王信率农民起义,占据南城,毁塔拆庙,改筑防守工事。清康熙卅二年(1675),政府提倡建城隍庙。于是在普照寺的旧基上筑城隍庙。城隍是守护城池的主神,道教称其为“剪恶除凶、护国安邦”之神。古代称有水环护的城为“池”,无水环护的城为“隍”。唐宋以降名城皆祭城隍,建城隍庙。后唐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现今的城隍庙正殿供城隍神像,旁有判官周二老爷,为城隍缉凶除奸,是城隍的得力助手。东西厢房为大奶奶二奶奶的卧室。

南城镇

在南城东凤凰山绝顶。玉皇宫始建于隋开皇五年(585),是海属地区最为古老的道教宫观。宫内供奉着主尊玉皇大帝,后被日本飞机炸毁。19世纪末,民间集资修复玉皇宫、观音殿、三元殿及送子娘娘殿等整体建筑。玉皇宫前山门立柱为隋代遗物,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玉皇宫西北有“徒然洞”上有“徒然洞”题刻,正楷,上款“民国三十五年(1946)孟春”。下款“阜宁高卓然”。其二在“徒然洞”右上方为诗刻:“观徒然洞偶感:扶桑倭寇兮扰我邦,穿穴御袭兮徒然忙。血溅八载兮洗国耻。河山重整兮日月光。安危莫忘兮继奋斗。纵横宇宙兮当自强。古燕国桢高捷题。”正楷。其三,在“徒然洞”之右上首:为题刻:“题徒然洞:蠢尔倭奴,残暴妄动。公理难容,徒留此洞。民国三十五年春高建华。”正楷。其四,在洞口直上:“题徒然洞。徒作藏身想,倭奴计已穷。一朝同鼠窃,凿洞秘山中。民国三十五年春武柏年。”正楷。徒然洞题刻表达了国人对日寇的仇恨以及不可忘记国耻的民族情感。[3]

相关视频

青神县南城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