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岚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岚镇位于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丹山赤水旅游区的进口处。在33省道69至70K路旁,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村占地总面积5平方公里,境域四至,东至大路下、柿林村,南至大俞、华山村,西至黄家庄村,北至戴米、丁家畈村。全村有耕地1530亩,林地3400亩,茶园3500亩。有6个自然村,分4个片,14个村民小组,现有1470人口,476户人家。有党员67名,下设4个党小组,46年村民代表。2005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2400.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38元,村级集体收入169.69万元,可用资金32万元,人均集体收入779元,村级固定资产235.6万元。村属高山平原,以黄坭土为主、有香灰土、沙质土,适宜种植茶树、花卉。[1]

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南岚村

村史沿革

2001年4月行政村撤并,由蜻蜓岗、西岭下、陶家坑、石鼓四个村合并,为南岚村。蜻蜓岗因山形象蜻蜓,又在山岗上而得名,1943年三五支队蜻蜓岗后背建造了东、西两炮台,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浙东的战略要地。石鼓村因原有两个五尺六寸穿心的石鼓而得名,相传在北宋时候,该村出了一个姓沈的县太爷所雕。1956年成立低级五星合作社到1962年的五星高级社,由石鼓、蜻蜓岗、西岭下、陶家坑四个村合并,转入公社化后分散,分别为石鼓村、陶家坑村、西岭下村、蜻蜓岗村。文化大革命开 始,1966年,蜻蜓岗、西岭下、陶家坑三村合并,取名为西岗大队、蜻蜓岗大队和东方红大队。1971年陶家坑村归填茶场所管,蜻蜓岗与西岭下两村一直到1983年,取名为蜻蜓岗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分别为蜻岗村、西岭下村、陶家坑村、石鼓村。

产业经济

农业以水稻、茶叶为主,而茶叶是主产业,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户以种、管、制、销一条龙自产自销经营方式。种茶历史较早,早在30年代已有茶农进行以茶兑米、兑盐等的交易活动,至1957年,开始兴建初制茶厂,当年,蜻蜓岗创办的茶园受到了中央妇联颁发的(七组妹茶园)扁额,后中央出口处处长亲自到蜻蜓岗考察验收。2005年底,村拥有集体茶厂3家,个体茶厂10家,引入精制茶厂1家,茶叶年产值达300多万元,人均2500元左右,花卉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收入达70万元左右。村级电站3座500千瓦,入股电站2座80千瓦。矿泉水厂1家,投资100余万元新建丹山赤绿色土特产市场。

村镇建设

解放初期,村民住宅多为平房和草房,目前大多为二至三层楼房,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在2001年对全村400多只露天粪缸进行了拆除,新建垃圾箱20余只,配备保洁员三名。对农电网进行改造,新安装路灯40余只,开通了自然村之间的夜间照明。2002年建造了石鼓通西岚自然村长1.9公里的四级公路,2003年开通和改装了西岚、陶家坑两自然村的有线电视,做到了户户能看有线电视、家家能通电话的良好现状。2004年对全村村庄道路进行全面硬化(除二个小自然村)。2005年对陶家坑、西岚两自然村安装了环保形的自来水。2006年对西岭下至石鼓、西岭下至陶家自然村的通村公路4.4公路长的路面进行全面硬化。同时,对西岭下、石鼓、蜻蜓岗三自然村的自来水进行扩建改造。

社会事业

1993年建立小学,面积1500余平方米,到200 年全镇教育网点调整,小学撤销,只剩幼儿班,到2006年镇新建中心幼儿园,幼儿班撤消。2000年创建了老年活动室,2005年建成了村落文化宫。建造一所村卫生室, 年推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发展特色

丹山绿色农副产品市场的建成,是带动农副产品变成旅游商品的基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途径。茶叶。全村有茶园3500亩,茶厂13家,形成了一定的茶叶生产规模。

发展目标

建设新农村,发展南岚村、建设南岚村,共奔小康路,进一步完善南岚村基础实施建设,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优化村容村貌,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

村庄由来

明初始建,原来是大片山岚,有南北之分,南岚建于岚南,故名南岚。

政区人口

位于莱西市北部,距市区17.5里,河头店镇西部,距镇驻地14公里。原为南岚镇驻地,2001年3月并入河头店镇。村庄东邻拦马庄,北临北岚,南与小店东、大店东相接,西临大沽河。全共530户,1531人。有耕地面积2300亩。

经济状况

水利条件优越。大沽河上新上廊道60米,有扬水站4座,管道4000米,电力灌溉农田1500亩,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1991年村两委组织部分村民到寿光三元朱村参观大棚黄瓜,1992年10月全村共建冬暖式大棚90个。到2005年,全村果园面积120亩,冬暖式大棚100个,约150亩,崂山大棚200亩,荒山滩沟350亩,水洼地800亩。果园品种不断更新,由以前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转变,全部变为高产园,亩收入达4000~5000元。大棚黄瓜由原来的一年一季发展到一年三、四季,由单一种植黄瓜发展到西瓜、甜瓜,亩收入由原来的7000~8000元增加到2~3万元。

南岚集始于明末清初,时间为阴历每月的三、八日;南岚山会源于南岚庙会,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三日。改革开放以后,村内个体工商户、专业户不断地涌现,集市贸易越来越活跃、繁荣。为扩大市场面积,增加市场的后劲,村两委于1989年8月把村内一条3米深、8米宽的沟填平、压实,整修出面积为28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市场扩大,道路畅通,集市贸易更加活跃、繁荣。每逢集日人山人海,市场的物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

社会事业

南岚村东靠龙水路,北有小莱路,西邻2004年刚建成的环湖大道,交通便利。村内有北半市最大的供电站及变电站,供给河头店、马连庄、南墅、日庄4镇的工农业用电及群众的生活用电。莱西市的民兵训练基地也坐落在原来的镇政府。全村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工商户发展到100多户,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家安装了电灯、自来水,电视、冰箱、冰柜等进入百姓家,摩托车、轿车、面包车等不断增加,到2004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800元。

文化遗址

位于河头店镇南岚村北1公里,北岚村西200米处,西濒大沽河,南临北岚河。系1958年群众整地时发现,于1983年春县文物普查中进行详细调查,证明是一处西周晚期文化遗址。该遗址呈缓坡状台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文化堆积层厚1米许。内涵丰富。出土文物有素面红陶鬲、簋;绳纹灰陶鬲、簋及灰陶豆、钵、罐、碗等。1984年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立于遗址东部。[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