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南岳忠烈祠

增加 69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南岳忠烈祠.jpg|320px|缩略图|右|<big>南岳忠烈祠</big>[https://dimg07.c-ctrip.com/images/100g1f000001gqyra3BAC_C_400_3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sight/hengshan277/11121.html 来自 携程 的图片]]] ''' 南岳忠烈祠 ''' 位于中国 [[ 湖南省 ]] 中部的 [[ 衡山 ]] 香炉峰下,是1942年 [[ 中华民国 ]] 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而建的祠庙,其建筑仿南京 [[ 中山陵 ]] 形式建造,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目前大陆唯一一处纪念中华民国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6年,南岳忠烈祠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ref>[http://www.huaxia.com/zhwh/whsy/5034969.html 盘点“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华夏经纬网</ref> ,入列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全局==
南岳忠烈祠依山而建,坐西北望东南,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仿照了南京中山陵的形制,在中轴线上依次有牌坊、纪念塔、纪念堂和享堂等,全长240米。祠内的所有建筑均用 [[ 花岗石 ]] [[ 汉白玉 ]] 砌成,屋顶均为绿色 [[ 琉璃瓦 ]] 顶,在周围苍松翠柏的映照下,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主体建筑==
=== 纪念塔===
忠烈祠的正门是一座三拱单檐石牌坊,之后是标志性建筑——“七七”纪念塔。塔的造型为一大四小的五颗炮弹,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汉白玉镶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 [[ 抗日战争 ]] 爆发。塔背面原刻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 [[ 薛岳 ]] 的题词“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 [[ 汉族 ]] 复兴,永湔国史。”
=== 纪念堂===
“七七”纪念塔的背后是纪念堂,匾额原为时任 [[ 国民政府 ]] 主席的 [[ 林森 ]] 所书,堂中有一座平铺的十二角花岗岩石台,其上树立一块高约6米的汉白玉石碑。碑的正背两面原刻有碑文,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纪念堂后为276级石阶,分成左右两侧。在两侧中间的斜坡草地上,有用 [[ 大理石 ]] 片拼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台阶上下可分为九层,第六层的中间立有一块致敬碑,下用四根石柱承托一块石板,上置一个大型的花岗岩球冠,两旁再各植翠柏一株,象征着烈士永垂青史。
=== 享堂===
享堂位于忠烈祠的最高处,是祠中最大的建筑。它的平面呈十字形,用乳白色 [[ 花岗岩 ]] 砌筑。正门由三道拱门组成,其上方用六根石柱顶起了单檐歇山式的屋顶。
在中间正檐下悬挂着 [[蒋介石| 蒋中正 ]] 题写的“忠烈祠”金匾(原物)。享堂的四周有围栏,堂中设汉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牌。
牌位的两侧为入祀忠烈祠的人员名单,周围的墙壁上还镶嵌有当代 [[ 书法家 ]] 题写的诗文三十六方。
=== 金匾的“烈”字===
蒋介石题字的“忠烈祠”的“烈”字,在歹字部上少了一点。流行广泛的说法是蒋介石希望“烈士少一点” <ref>[https://www.sohu.com/a/114033313_488570 被遗忘的南岳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怆的抗战历史],搜狐,2016-09-09 </ref> 。但 [[ 人民日报 ]][[ 记者 ]] 杨立新认为,这只是行书连字所致, [[ 王羲之 ]] [[ 李世民 ]] [[ 李邕 ]] 等都曾写出过类似的“烈”字。
==忠烈祠周边==
忠烈祠附近有 [[ 宋哲元 ]] 为在“ [[ 七七事变 ]] ”中殉国的佟麟阁和赵登禹修建的纪念亭。四周的山头上,还分布着13座烈士陵墓,安葬著第九战区抗日阵亡将士遗骸。其中既有 [[ 郑作民 ]] [[ 孙明瑾 ]] 等将领的个人墓,也有74军、60师和140师等三座集体公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坟墓安葬着国民革命军第60师师长董煜收集的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遗骸。
==视频==
<center>南岳忠烈祠等:中国文化遗产</center>
<center>{{#iDisplay:g05227wz7s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39,52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