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南岳忠烈祠

心果讨论 | 贡献2020年5月27日 (三) 07:18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南岳忠烈祠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的衡山香炉峰下,是1942年中华民国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而建的祠庙,其建筑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目前大陆唯一一处纪念中华民国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6年,南岳忠烈祠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1],入列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目录

全局

南岳忠烈祠依山而建,坐西北望东南,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仿照了南京中山陵的形制,在中轴线上依次有牌坊、纪念塔、纪念堂和享堂等,全长240米。祠内的所有建筑均用花岗石汉白玉砌成,屋顶均为绿色琉璃瓦顶,在周围苍松翠柏的映照下,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主体建筑

纪念塔

忠烈祠的正门是一座三拱单檐石牌坊,之后是标志性建筑——“七七”纪念塔。塔的造型为一大四小的五颗炮弹,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汉白玉镶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塔背面原刻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题词“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史。”

纪念堂

“七七”纪念塔的背后是纪念堂,匾额原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所书,堂中有一座平铺的十二角花岗岩石台,其上树立一块高约6米的汉白玉石碑。碑的正背两面原刻有碑文,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纪念堂后为276级石阶,分成左右两侧。在两侧中间的斜坡草地上,有用大理石片拼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台阶上下可分为九层,第六层的中间立有一块致敬碑,下用四根石柱承托一块石板,上置一个大型的花岗岩球冠,两旁再各植翠柏一株,象征着烈士永垂青史。

享堂

享堂位于忠烈祠的最高处,是祠中最大的建筑。它的平面呈十字形,用乳白色花岗岩砌筑。正门由三道拱门组成,其上方用六根石柱顶起了单檐歇山式的屋顶。

在中间正檐下悬挂着蒋中正题写的“忠烈祠”金匾(原物)。享堂的四周有围栏,堂中设汉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牌。

牌位的两侧为入祀忠烈祠的人员名单,周围的墙壁上还镶嵌有当代书法家题写的诗文三十六方。

金匾的“烈”字

蒋介石题字的“忠烈祠”的“烈”字,在歹字部上少了一点。流行广泛的说法是蒋介石希望“烈士少一点”[2]。但人民日报记者杨立新认为,这只是行书连字所致,王羲之李世民李邕等都曾写出过类似的“烈”字。

忠烈祠周边

忠烈祠附近有宋哲元为在“七七事变”中殉国的佟麟阁和赵登禹修建的纪念亭。四周的山头上,还分布着13座烈士陵墓,安葬著第九战区抗日阵亡将士遗骸。其中既有郑作民孙明瑾等将领的个人墓,也有74军、60师和140师等三座集体公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坟墓安葬着国民革命军第60师师长董煜收集的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遗骸。

视频

南岳忠烈祠 相关视频

走进南岳——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等:中国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