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水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水镇古时叫浪白澳。位于珠海市西南部,由南水高栏半岛荷包大芒等十余个岛屿组成,全镇陆域面积152.94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35966人(2017年)。南水距市区40公里,距珠海机场20公里,距澳门50公里。2006年7月1日,珠海市委、市政府对高栏港经济区和南水镇实施“区镇合一”体制改革,南水镇由金湾区管辖调整为高栏港经济区管辖。

2019年10月,南水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南水镇为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

历史发展

1957年设南水乡,属中山县。

1961年改南水公社,属珠海县。

南水镇

1979年珠海设市,划属香洲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由南水半岛和高栏、荷包等10多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0.8万人。镇中心距市城区中心40公里、珠海港口9公里、珠海机场20多公里,水路距香港45公里、澳门15公里。市区至港口的高速公路直达镇南,珠海国际深水港位于辖区内。辖南水、海安、南郊、南场、金龙、高栏、沙白石、铁炉、飞沙、荷苞10个村委会。以农、渔业为主,产品有稻谷、虾、蟹、鱼等。建有1个墟镇。境内发现的具有3000多年文化历史的摩崖石刻画是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

2006年7月1日,珠海市委、市政府对高栏港经济区和南水镇实施“区镇合一”体制改革,南水镇由金湾区管辖调整为高栏港经济区管辖。[1]

地理位置

南水镇

珠海高栏港经济区是依托全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的珠海港主体港区——高栏港而设立的珠海市经济功能区之一,是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为珠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经授权具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独立的财政管理权。全区首期开发面积为183平方千米,规划控制面积为330平方千米。全区总人口1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6万余人。区内的高栏港口岸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根据2000年获得交通部、广东省批准的《珠海港总体布局规划》,高栏港定位为中国沿海主枢纽港,高栏港区后方约400平方公里用地作为发展重化工业等临港产业区域。2006年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指出,全国沿海将形成5大区域港口群,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以珠海与广州、深圳等港口为主。目前高栏港拥有珠江三角洲最大吨位的液体化工品码头泊位和建设30万吨级石化大码头的良好自然条件,南迳湾作业区距国际航道(大西水道)11千米。地理条件优越,随着广珠铁路的建设步伐加快、沿海高速公路的接入、主航道和内河航道的不断改善、空港海港联系日趋紧密,高栏港水陆联运、江海联运、海空联运优势更加明显。

经济概况

工业

南水为珠海珠港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的珠海高栏深水港坐落在镇内,8车道的珠海大道贯通市区与港口、总装机容量372千瓦的珠海发电厂建在南水的石门咀。 随着高栏港、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广珠铁路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南水将成为珠海通往华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内地通往港澳及海外的交通枢纽。

1999年国务院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将南水镇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在国家发改委、广东省发改委、珠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镇委、镇政府确立“依托港口大办工业”的发展思路,引进了台湾长兴化工、台湾联成化工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精细化工项目落户并成功创办了“南水(台商)化工专区”、“南水工业区”,目前,包括英国BP公司的PTA和台湾长兴合成树脂项目等十余家跨国企业以及粤裕丰钢铁、华丰造纸等近百家内引外联企业落户南水,新的项目不断涌入,前来考察洽谈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南水成为珠海投资办实业的一方热土。南水镇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石化、物流产业为主导,钢铁、造纸、能源、仓储并举发展,初具规模的重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成为珠海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

近年来,南水镇加快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各种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一个现代化临港新城雏形基本形成。

农业

南水镇一直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以生态文明新特区的标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南水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针,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导向,把全面开展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全面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全面建设基层组织领导有力、基础设施配套、村容整洁有序、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打造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推动乡村生态振兴,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建设新南水、新经济、新生活,为广东奋斗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体现特区担当、贡献珠海力量。[2]

主要特产

生蚝和蚝油

1886年,李锦裳被迫避走香山县南水墟(今珠海市南水镇),当时的南水墟,南来北往的船只常常抛锚而停泊在“浪白滘”上。南水盛产生蚝,蚝肉肥硕鲜美,为了维系营生,李锦裳在茶寮支起大铁锅,为人家煮蚝,加工蚝豉出售。一天,李锦裳与往日一样一边生火煮蚝,一边将蒸熟的蚝拿出去晒,不小心忘了关炉火,结果等他回来时,锅里飘出浓烈的香味。李锦裳被这美妙的气味吸引,凑过去揭开锅盖一看,熊熊的炉火几乎将蚝汤熬干,呈现在他眼前的竟然是厚厚的一层沉于锅底、色深液稠的褐色浓汁,香气馥郁,令人垂涎欲滴。李锦裳试着用手点了一点儿,放在嘴里舔了舔,顿时觉得美味无比、酣畅淋漓。李锦裳赶紧舀起一些拿去给堂兄弟分享,结果人人都说味道好。他们把这种东西称为“蚝油”。就在这一天,在李锦裳的茶寮里,蚝油诞生了。1888年,李锦裳先生在中国广东省南水镇发明了蚝油,创办了李锦记。

社会事务

文化方面

该区现有一所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多家文化经营单位及“广东第一画”之称的高栏岛宝镜湾摩崖石刻等,其中投资近1000万元南水文化中心,是按照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的标准建成,占地面积1.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2007年8月通过省“特级文化站”验收。

教育方面

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小学各一所,共有教师133人,学生2331人,其中李兆南纪念学校,是市一级学校,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已开设教学班35个,在校学生1511人,配备教师83人;投资近4000万元金洲小学,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按广东省规范化学校标准、全日制小学36个班规模建设,可供读学位1800个,已于2007年9月建成,现开设教学班21个,配备教师50人,在校学生800多人;有幼儿园四所,其中公办幼儿园一所,私立幼儿园三所,配备幼儿教师55人,在校幼儿588人。

卫生方面

现有一所医院、三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九所村医务站(室)、七所厂医院室,共有医务人员135人,其中南水医院是一级(镇)标准医院。 该区拟投入300多万新建南水中学教学楼,同时建立教育补助金制度,对有困难的升学学生家庭给予补贴,还在实施12年免费的基础上,免除本地征地农民和需帮扶群体子女的校巴费、校服费、餐食费等相关费用;该区还将投入3000万元以二级(区)标准重建南水医院,同时建立起区中心医院、村卫生站和社区医疗中心的医疗卫生网络,并为各村村民免费体检,设立村民健康档案。

荣誉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南水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南水镇为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

相关视频

《今天又是好日子表演》深圳南水村姊妹广场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