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泉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即墨市南泉镇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与青岛市城阳区交界,西邻胶州市,处 于青岛“半小时生活圈”内, 是青岛市近郊镇。距青岛港30公里、胶济铁路即墨客运站1公里、青岛国际机场15公里。全镇总人口4.8万人,总面积58平方公里,平原绿野,土肥水美,气候宜人。域内胶济铁路、济青高速、乌威高速、青威一级路、218省道、309省道等高等级道路纵横交错,是青岛对外辐射的交通枢纽,享有“青岛北部门户”之美誉;拥有胶济铁路线最大的专用货运站、济青高速即墨出入口和青岛市唯一的特种物品库,是青岛市工业重镇、苗木花卉供应基地和即墨市畜牧养殖特色镇。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青岛地铁8号线经过于此。[1]

镇名由来

明永乐年间,张、王、孙姓人家迁来此地,见有相隔千余米的南、北两个天然喷泉,遂在泉边立村,村以泉名命名为“南泉村”、“北泉村”,镇名源于村名。

经济概况

南泉镇作为即墨市圈定的发展现代物流业重镇,定位于打造全山东省乃至江北最大的陆路物流集散地及仓储中心,目前重点发展钢材、陶瓷、木材等建材物流和有色金属物流,同时,南泉镇总体规划也将城镇性质定位为以工业和物流业为主导产业的城镇。目前,南泉镇以大项目为主线,加快推动物流经济的规模化、集群化。该镇已引进了金世纪、翰墨泉等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金世纪物流中心投资6亿元,已建设了两条铁路专用线2.6公里,拥有2万平方米货场及6000平方米的加工区。

该镇落户的青岛闽龙钢市是目前山东省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

随着区域发展定位的明晰,以物流、仓储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南泉镇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南泉一直走的是工业强镇之路,针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产业初具规模,南泉镇的企业品牌有青岛雪达集团、青岛亨达集团等。 2006年,全镇辖33个行政村,总人口35503人,其中男17884人、女17619人。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5公顷。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6.7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7386万元、13.33亿元和2.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和20%。地方财政收入1487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251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753元,比上年增加893元。

农业

2006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1.51亿元,其中农业4706万元、林业385万元、牧业8504万元、渔业132万元。粮食总产2.4万吨,增长8%;花生总产1833吨,下降22%;蔬菜、瓜类总产2.08万吨,增长5%;水果总产100吨。大牲畜年末存栏4742头,猪年末存栏 1.55万头、年内出栏2.04万头,羊年末存栏5954只,家禽年末存栏65.22万只、年内出栏59.99万只。农业机械总动力2.63万千瓦,增长 9.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10公顷。

工业

2006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3.94亿元,增长39.9%。限额以上工业企业21家,工业总产值(现价)18.93亿元,工业销售产值(现价)17.70亿元,固定资产小计2.1亿元, 资产合计5.63亿元,负债合计3.54亿元,利润总额1.54亿元,利税总额2.46亿元。限额以下工业企业130家,工业总产值(现价)3.34亿元,销售收入3.2亿元,上缴税金1864万元,利润总额4066万元,资产总计1.77亿元,负债总计 7776万元,实收资本8601万元。

招商引资

2006年,全镇引进外资企业5家,共有外资企业27家,实际利用外资1399万美元。引进内资企业8家,共有内资企业172家,年内合同利用内资5亿元,实际利用内资2.2亿元。出口创汇3760万美元。

社会事业

2006年,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7所,共有在校学生3570名;幼儿园18所,入园幼儿811名。有卫生院1所,医疗室(站)23个。人口自然增长率0.552‰,计划生育率100%。百户拥有电话98部,有线电视入户率90%。购物方便,利群超市直营店落户即墨南泉。

民心工程

镇党 委、政府始终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抓手,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通过政府拨一点、社会捐一点、村庄出一点、乡医投一点“四个一点”的方式,累计筹措建设资金130余万元,改建卫生服务站17处,其中一类站16处、二类站1处。年末,17处卫生服务站已全部投入使用,并顺利通过了即墨市第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检查验收。以救助贫困学生为重点,设立了南泉镇教育基金会,发动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亨达五金有限公司、青岛金世纪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为助学基金会注入首批启动资金95万元,建立了救助困难家庭学生的长效机制,确保了全镇没有1名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对88名困难学生进行了救助。以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产生活为突破,投资133万元新建改建7处文化大院,其中南泉、小桥、前埠头、栾埠等4个村庄已完成文化大院的新建、改建任务,北泉、庆余屯、戴家庄等村庄正在建设。投资350余万元,对赵家屯、王家辛庄、崔家屋子、范沟疃等14个村庄的自来水管线改造工程,实行统一供水、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提高了广大村民的饮用水质量。以创建“平安南泉”活动为依托,组织实施了普法 “细胞工程”,加强了对公共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要设施等的安全防范,使街面犯罪和可防性案件的发案率大幅下降,营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实现“政治安全、信访安全、社会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工作目标,人民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的目标,聘请了省设计院完善了南泉镇总体发展规划、青岛南泉物流中心详细规划等多个切合实际的高标准规划。投资4000多万元,新修园区道路20余条, 铺设雨污水管道4300米,铺装人行道板9000平方米,立体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实现了与城阳棘洪滩金锈工业园区的对接。投资600 多万元新修七赵路、王埠路2条道路,共计7612米,实现“村村通”覆盖面达65%。投资80余万元对金泉一路、三城路与蓝鳌路路口进行了绿化、美化。

物流重镇

南泉镇依托铁路优势,在胶济铁路两侧进行了规划,建设大型铁路物流集散及仓储中心,形成了以胶济铁路为中轴,东、西“两翼齐飞”的格局。

目前,南泉镇以大项目为主线,加快推动物流经济的规模化、集群化。该镇已引进了金世纪、翰墨泉等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金世纪物流中心投资6亿元,已建设了两条铁路专用线2.6公里,拥有2万平方米货场及6000平方米的加工区。

该中心的青岛“闽龙钢市”生意极火,一年即已入住业户430余家,“闽龙”依靠他们超强的市场操作能力迅速做大,第一年钢材交易量即达100多万吨,现在形势越来越好。据悉,该市场计划总投资10亿元,一期已投入2.5亿元,建成商贸区、仓储区、加工区、生活区等,目前已与济钢、太钢、莱钢等多家国家大型钢企建立了业务关系,成为山东省第一家集仓储、物流、现货交易、准期货交易、现货中远期网上交易、加工配送、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大型钢材交易市场。金世纪物流下一步的续建工程,已被纳入了青岛市服务业重点项目,主要建设陶瓷建材市场、木材市场、五金机电交易市场,带动南泉、蓝村、大信三镇形成“大三角物流基地”。

相关视频

什邡市南泉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