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溪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溪书院尤溪县城南的公山之麓,原为邑人郑义斋馆舍。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朱熹之父朱松任尤溪县尉,去官后寓居于此。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在此诞生。朱熹逝世后,县令李修于嘉熙元年(1237年)捐资在此修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祀朱家父子。宝?元年(1253年),宋理宗赐额“南溪书院”。元至正元年(1341年),分建二祠,明清后屡有修缮扩建。[1]

中文名: 南溪书院

前 身: 邑人郑义斋馆舍

地 点: 尤溪县城南的公山之麓

开建时间: 嘉熙元年(1237年)

资助人: 县令李修

现建筑面积: 1000平方米

景点简介

南溪书院古朴庄严,现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有韦斋祠、观书第、毓秀坊、毓秀亭等建筑。正堂当中立朱熹石膏塑像,两旁是朱子手书板联四幅:“读书起家之本 和顺齐家之本 勤俭治家之本 循理保家之本”。四壁高悬其上溯八代列祖列宗画像。

书院内的方塘,为朱熹幼年读书处。朱熹《观书有感》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中的“半亩方塘”即指此处。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知县方溥主持,把半亩方塘扩大浚深,并建亭于塘上,通以石桥,取名“活水亭”,今皆修复。

南溪书院概述

朱熹,字元晦,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成就卓著的诗人和文学家。他集孔孟思想之大成,创见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体系,对南宋之后七百多年的中国与东亚社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他学识渊博,人格高尚,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对人类思想史作出巨大贡献的东方文化圣哲。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中午,朱熹出生在尤溪城南毓秀峰下的别墅(郑安道(义斋)馆舍)西厢房,使这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朱熹诞生地。他在这里度过了美丽的童年,并留下了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七岁以后,跟随父亲朱松迁居建州(建瓯)。1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享年47岁。临终前将朱熹托付给崇安胡宪(籍溪)、刘屏山(子翬)、刘勉之(白水)代为教养,三先生对朱熹母子给予了悉心照顾。武夷山三先生都是学养深厚、名重一时大学者,朱熹有幸能得到了三先生的悉心教育,他刻苦攻读,兼收并蓄,奠定了扎实的学问功底,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三先生高洁情操的熏陶。从他一生不慕虚荣、不事权贵的处世准则中,人们依稀可以看到三先生的精神风韵。十八岁那年的秋天,朱熹参加建州乡试(秋闱),考取了贡生;第二年春天,朱熹上京科举(春闱),考取了王佐榜进士。先后官拜同安县主簿、江西南康军、湖南潭州、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知漳州、焕章阁待制侍讲等职。他一生为官方九年,在朝仅40余日,其余四十多年时间都在任闲职(半俸:宋制,只发一半廉金之意),先后提举南京鸿庆宫、武夷山冲佑观等,他利用这一段时间,致力著书立说,开门授徒。据统计,他一生写下了126部著作、700多卷,成为“古今著述第一人”。他亲手创办了27所书院,培养了真德秀(宰相)、蔡元定(吏部侍郎)、黄干(女婿)等362位名重朝野的大学者,为促成“闽学”成为官学地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南宋宝祐五年(公元1253年),理宗皇帝为朱熹诞生地御笔亲书“南溪书院”匾额,至此,南溪书院就闻名于天下。

朱熹生平对生养他的尤溪,怀有深厚的赤子之情。据记载,他曾多次回到这里寻亲访友、讲学授徒,并留下了大量的墨宝铭文、手迹板联和诗词歌赋。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尤溪人民,培育出一个个莘莘学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骚客到这里寻根溯源、亲近朱熹。正如刘海粟先生所颂扬的“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啊!

历史沿革

唐代书院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分官私两类。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贞观九年(635)设在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官立书院初为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将乾元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十三年又改为集贤殿书院。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于五代末期基本形成,主要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

宋代书院

北宋初年,私人讲学的书院大量产生。陆续出现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石鼓、茅山、象山等书院。其中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到仁宗末年,北宋前期较有影响的书院全部消失。熙宁四年(1071)朝廷直接向州学派出教授,以削弱书院和县学。七年将有教授的州中书院并入州学。南宋初期,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学者开始修复书院,并成为学派活动基地及讲学的场所。理宗(1224~1264)即位后,将理学定为正统学说,书院教育成为朱熹等理学大师的遗产被官府继承。景定元年(1260)起,正式通过科举考试或从太学毕业的官员才能成为每个州的书院山长,朝廷借此控制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