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苏丹国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苏丹国旗

中文名称:南苏丹国旗

外文名称:Flag of Republic of South Sudan

所属国家:南苏丹

产生:

长宽之比:2:1

正式形成时间:2011年

南苏丹国旗,是在第二次苏丹内战结束、签署停火协订以后所采用的,在2011年南苏丹独立以后正式成为国旗。在此之前(2005-2011),此旗帜是由苏丹人民解放运动所使用。[1]

国旗由黑、白、红、绿、蓝、黄6种颜色组成,其中黑、红、绿三种颜色呈平行横条排列,每种颜色间由白色细条间隔。国旗左边是一个蓝色三角形,三角形中央是一个黄色五角星。

国旗由来

在2011年南苏丹独立以后正式成为国旗。在此之前,此旗帜是由苏丹人民解放运动所使用。此旗帜在除去了蓝色三角形和黄星的图案之后,与肯尼亚国旗十分相似。

国旗含义

国旗的颜色,象征意义如下:

黑色部分象征南苏丹人民(以黑人为主),红色代表为自由而流的血绿色代表土地蓝色代表尼罗河,而黄星则象征伯利恒之星

红色:解放战争中烈士流下的血液;白色:经过多年的解放斗争取得和平;蓝色:白尼罗河水域,为国家的生活来源;绿色:代表着农业和土地;黑色:非洲黑人的皮肤,代表着南苏丹国家的人民;黄星指导国家及其公民,使国家的十个地区团结一致

国徽

南苏丹国徽是在2011年南苏丹独立以后所采用,中央为一只非洲鱼鹰,饰带以英文书有“南苏丹共和国”和国家格言“正义,自由,繁荣”。

国鸟

吼海雕是南苏丹国鸟吼海雕为隼形目鹰科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雌性比雄性大。雄性的翼展一般长约2米,而雌性的翼展一般长逾2.4米。它们的外型独特全身大多呈棕色,强有力的翅膀则呈黑色。它们的头部、胸部和尾部呈雪白色,喙呈黄色,尖端有一黑斑驳。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

南苏丹简介

南苏丹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简称”南苏丹“,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分为10个州。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人口约1190万(2016年2月)。南苏丹东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西与中非共和国为邻,南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和乌干达毗连,北部邻近苏丹。首都为朱巴,南苏丹总统基尔于2011年9月发布命令,决定把拉姆塞尔定为该国新首都,并计划在5至8年内完成迁都)。

南苏丹原是英埃共管苏丹的一部分,1956年后成为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第一次苏丹内战后,苏丹南方于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2011年,南苏丹独立公投通过,南苏丹共和国遂于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独立,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

2011年7月14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安理会关于南苏丹加入联合国的提议,南苏丹遂成为联合国第193个会员国[2] ;同年8月15日,非盟正式接纳南苏丹为其第54个成员国。2016年4月15日,南苏丹正式加入东非共同体,成为该组织第6个成员。

2018年5月17日,南苏丹境内武装释放了210名童子军。

国名

南苏丹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原是苏丹的南方部分,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独立,简称为南苏丹。

首都

中赤道州首府朱巴(Juba)为南苏丹首都,人口约50万。

2011年9月,南苏丹政府决定将湖泊州中部城市拉姆塞尔定为新首都,计划在未来5至8年内完成迁都。[3]

草原、湿地。全境最高峰为南部边境的基涅提山(KINYETI),海拔3187米。南苏丹为内陆国,无海岸线。

气候特征

南苏丹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境95%以上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湿度高并有大量的降雨。每年5-10月为雨季,气温20-40℃,11-4月为旱季,气温30-50℃。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南苏丹最大的水源是白尼罗河,自南向北纵贯南苏丹中部。

矿藏资源

南苏丹拥有石油、铁、铜、铬、铅、锌、钨、云母和金银等矿藏,但大多数矿藏资源尚待开发。

植物资源

南苏丹拥有大量原始森林资源,赤道区是柚木、桃花心木和各种热带硬木的著名产区;此外,南苏丹还是阿拉伯树胶产地。

习俗

南苏丹区一般都生活在半独立的家园形成了近和扩展的亲戚居住的村庄。他们的社会是建构在由国王或首领,这取决于种族社会管理的亲缘关系,部落和村庄。

南苏丹实践基督教、伊斯兰教和本土宗教。一些区还相信精神的力量。因此,占卜、呼风唤雨、算命先生和矛高手都在这些区。

南苏丹一般吃在一起,按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差异化群体。根据他们的区,南苏丹享受各种各样的食物。他们的一些主食包括牛奶,牛肉,谷子,高粱,蜂蜜,鱼,羊肉,传统草药和蔬菜,花生,豆类,芝麻,手指小米和山药。

传统上,有劳根据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明确分工。男人一般照顾和维护家庭而女性则操持家务。

所有区都有某种形式的启动仪式到成年。去除下颌牙齿,面部标志,穿的特珠和男性割礼(班图人群体之间的)一些被南苏丹人民实行共同启动仪式。

婚姻是其中南苏丹的主要里程碑之一,往往涉及的直接和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包括一些区母系亲属。通常情况下,年轻人不从事直接婚姻安排;他们的父母商量,推动和组织婚姻子女。各区在婚姻执行各种仪式。然而,家庭之间的礼物交换是常见的。

聘礼是婚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创建涉及的家庭之间深刻的债券,使得离婚是不可能的,除非涉及严肃的问题在哪里。万一离婚,整个嫁妆或部分返回到该男子和他的家人。

分娩也被看作是特殊的,有根据孩子的社会和性别正在执行特定的仪式。根据季节和事件或亲戚后,孩子们通常命名。由于牛在大多数区高架状况,子女也可在家庭牛的颜色而得名。男孩走牛的颜色,而女孩采取的奶牛。

葬礼的仪式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丁卡族男人死后要与妻子合葬在一起。继承妻子也被实践在南苏丹各州,表面上是为了使死者丈夫的亲属继续他的血统和保护他的家庭。一般情况下,一个寡妇是由近亲属继承,但在一些区,她是免费来接她选择的继承人。

旅游景区

赴南苏丹旅游,主要的去处为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南苏丹境内共有野生动物保护区7个,总面积175万公顷。气候属热带气候,局部有雨林气候。

森林资源121处,总面积120.5万公顷,有资料称森林覆盖率超过50%,南苏丹盛产热带硬木,其中柚木人工种植面积居非洲第一位。

同中国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派医疗队、农业专家到苏丹南方,向当地人民提供帮助。苏丹南方自治政府成立后,中国与苏丹南方各层次友好交往不断加强,双方合作日益增多。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访问苏丹期间,在喀土穆会见时任苏丹第一副总统、南方自治政府主席基尔。基尔曾于2005年3月、2007年7月两次访华。2008年9月2日,中国驻朱巴总领馆开馆。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建国,中国政府与南苏丹签署建交公报。同日,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开馆。2012年4月23日至28日,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南苏丹总统基尔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4]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南苏丹经济社会建设,中方承担了援建医院、活动板房学校、打井、提供医疗设备、抗疟药品和紧急人道主义物资、人力资源培训等项目,得到当地民众好评。南苏丹独立建国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顺利。2011年11月22日,双方签订两国贸易、经济和技术协定,并成立双边经贸联委会。截止2011底,在南注册的规模中资企业有约60家,主要涉及石油、建筑、路桥、通讯等领域。2012年1月,中南双方签署《关于中国派遣医疗队赴南苏丹工作的谅解备忘录》;12月,中方派出援南苏丹医疗队。2012年中南双边贸易额为5.34亿美元。2013年1-9月,中南双边贸易额为11.27亿美元。

参考资料

  1. 南苏丹国旗,
  2. 南苏丹加入联合国,人民网,2011年07月15日
  3. 南苏丹国家概况,中国新闻网,2013年11月
  4. 胡锦涛举行仪式欢迎南苏丹总统基尔访华,央视网,2012年0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