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南阳市人民政府

南阳市人民政府是河南省南阳市的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是南阳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南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南阳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南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并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目录

历史沿革

南阳历史悠久。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

约在五六千年前,南阳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1]

商代为“南乡”,有谢、楚、邓等国。

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南”,境内有申、吕、楚、鄀、蓼、邓等国。春秋大部分入楚,楚置宛邑。战国分属楚、韩。

秦初置南阳郡,为全国36郡之一。汉承秦置,仍置南阳郡,兼有弘农郡地,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阳经济文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时期。

晋置南阳国和义阳、顺阳郡。南北朝时建置变化无常。隋设南阳郡、阳郡、淅阳郡,兼有淮安郡和舂陵郡地。唐、宋设唐、邓二州。、明、清设南阳府。中华民国设行政督察区。

1948年11月4日,南阳全境解放,国民党统治结束。

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成立南阳地委、专区,辖南阳市、南阳县、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邓县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泌阳县、方城县12个县市。南阳专署原辖的叶县、舞阳两县划归许昌专区。

1949年12月15日复置西峡县。1965年5月16日,泌阳县划归驻马店专区。同年11月13日成立社旗县。至此南阳专区辖南阳市、南阳县、方城县、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西峡县、淅川县、唐河县、邓县(1988年11月更名为邓州市)、新野县、桐柏县、社旗县13个县市。

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撤销县级南阳市和南阳县,设立宛城区、卧龙区,共13个县市区。

1995年3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开发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正县级规格。

2009年12月,南阳市委决定成立鸭河工区、官庄工区,正县级规格。

2010年11月,官庄工区、鸭河工区正式运营。

2010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南阳新区,副地级规格。

2012年,南阳市辖卧龙区、宛城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南阳新区和南召、方城、镇平、内乡、西峡、淅川、新野、唐河、桐柏、社旗10县及邓州1市、93个乡、116个镇、30个衔道、4509个行政村,351个社区。

2014年,邓州市试点省直管,南阳市辖:2区、10县,分别为: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方城县、西峡县、社旗县,及卧龙区、宛城区。除正式行政区划外,南阳市还设立以下经济功能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南阳官庄工区、南阳鸭河工区。是河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主要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五)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六)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七)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八)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本行政区域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

(九)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十)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视频

南阳市人民政府 相关视频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省级标兵文明单位创建纪实
权威发布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中心城区禁煤区的通告正能量环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