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南阳郡

增加 21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南阳郡 ''' [[ 秦昭王 ]] 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设,治所在宛县(今 [[ 河南省 ]][[ 南阳 ]] ), [[ 西汉 ]] 时期为中国五大都市之一,汉更始皇帝于此地登基。
南阳郡于 [[ 东汉 ]] 时被封南都,有帝乡之称,为天下 [[ 经济 ]] 首都,隋开皇三年(583年)撤,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至德年间复改邓州为南阳郡。
==基本内容==
大家知道南阳郡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秦置南阳郡,在这以前南阳称宛。之所以叫南阳郡,就是宛在 [[ 东周 ]] 故都洛阳南,而南阳又位于南山(伏牛山)南, [[ 汉水 ]] 北。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所以宛改名南阳,把南阳所管的这一片区域成为南阳郡,即南山以南,汉水以北这一片区域。 南阳是河南省省辖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北距省会 [[ 郑州 市263 市]]263 公里。东界 [[ 驻马店 ]] [[ 信阳 ]] 地区,南接 [[ 湖北省 ]][[ 襄樊市 ]] 、十堰市,西与 [[ 陕西省 ]] 商州市相连,北同 [[ 三门峡市 ]] [[ 洛阳市 ]] 、平顶山市毗邻。
==辖区规模==
介于东经110°58′~113°49′,北纬32°17′~33°48′之间。东西最大横距26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8公里,总面积266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 [[ 积120 积]]120 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现辖卧龙区、宛城区、镇平县、内乡县、西峡县、淅川县、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社旗县、方城县、南召县等2区10县,代管邓州市。总人口1026万,其中城市人口29万。居民大多数为汉族,其他有 [[ 族|回]] [[满族| ]] [[ 蒙古 族|蒙古]] [[ 族|壮]] [[藏族| ]] [[维吾尔族| 维吾尔 ]] [[ 族|苗]] [[ 族|彝]] [[朝鲜族| 朝鲜 ]] 等30多个 [[ 民族 ]]
==发展现状==
1994年7月1日,南阳行政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经 [[ 国务院 ]] 准,撤销南阳地区和县级南阳市、南阳县,设立地级南阳市和县级卧龙区、宛城区。南阳市 辖原南阳地区的桐柏县、方城县、淅川县、镇平县、唐河县、南召县、内乡县、新野县、社 旗县、西峡县和新设的宛城区、卧龙区;原南阳地区的邓州市由省直辖(8月17日,省政府 通知:邓州市由南阳市代管)。
==历史==
商代为“南乡”之土,有谢、楚、邓诸国,公元前272年秦置南阳郡,领14县,治所宛。汉承秦制,仍置南阳郡,领36县,治所宛,兼有弘农郡地。1949年3月14日,人民政府成立南阳行政督察区,机关驻南阳市,辖南阳市、南阳县、南召县、唐河县、泌阳县、桐柏县、 [[ 邓县 ]] 、内乡县、 [[ 新野县 ]] 、淅川县、镇平县、方城县。1949年3月28日,更名为南阳行政区,专员公署驻南阳市,辖13县。1965年5月划出泌阳县,同年11月建立社旗县。1994年7月撤销南阳地区,设地级南阳市,市政府驻卧龙区。
不知 南阳来得可早了, [[ 汉朝 ]] [[ 诸葛亮 ]] 就自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