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博尔赫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Cova讨论 | 贡献2020年4月3日 (五) 22:54的版本 (added Category:翻譯家 using HotCat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原文名 Jorge Luis Borges
出生 1899年8月24日
阿根廷
逝世 1986年6月14日
国籍 阿根廷
职业 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
知名作品 《老虎的金黄》
《小径分岔的花园》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生于1899年8月24日,卒于1986年6月14日。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 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他被称为「南美洲的卡夫卡」。 [1]

人物生平

博尔赫斯[2]1899年8月24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书香门第之家,从小沉浸在西班牙文英文的环境中。博尔赫斯受家庭熏陶,自幼热爱读书写作,很小就显露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文学才华。 9岁的时候,他进入正式的学堂,直接读4年级,开始系统地学习西班牙和阿根廷的古典文学。 1914年,豪尔赫·路易斯随全家赴欧洲,遍游英、法之后,定居瑞士日内瓦。博尔赫斯正式上中学,攻读法、德、拉丁等诸多语文。他读都德、左拉、莫泊桑、雨果、福楼拜、尼采……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1919年到1920年随全家移居西班牙,创作了歌颂十月革命的组诗《红色的旋律》以及短篇小说集《赌徒的纸牌。 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后,从事图书馆工作,历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图书馆的职员和馆长,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办杂志,讲学等活动。

1922年曾先行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以及后来面世的两首诗集《面前的月亮》(1925)和《圣马丁札记》(1929)形使博尔赫斯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崭露头角。

1950年,由于众多作家的拥戴,博尔赫斯当选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

1955年10月17日,他被起用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同时,还兼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英国文学教授;六十年代,曾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等学校讲学。这个时期主要作品有:《迷宫》(1964)、《布罗迪报告》(1971)、《沙之书》(1975),《老虎的金黄》(1977)。

1986年6月14日,一代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终因肝癌医治无效,在日内瓦逝世。

主要作品

诗歌

《红色的旋律》 Los ritmos rojos 1918

《面前的月亮》 Luna de enfrente 1925

《圣马丁札记》 Cuaderno San Martín 1929

《另一个,同一个》 El otro, el mismo 1964

《铁币》 La moneda de hierro 1976

《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夜晚的故事》 Historia de la noche 1977

《老虎的金黄》

El oro de los tigres 1972

散文集

《探讨集》

《我希望的尺度》 El tamaño de mi esperanza 1926

散文

《什么是佛教?》 ¿Qué es el budismo? 1976

传记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论文集

《讨论集》

小说集

《恶棍列传》 Historia universal de la infamia 1935

《小径分岔的花园》 El jardín de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 1944

《虚构集》

《布罗迪报告》 El informe de Brodie 1970

《沙之书》 El libro de arena 1975

《梦之书》 Libro de sueños 1976

《阿莱夫》

《杜撰集》

《莎士比亚的记忆》

短篇小说

《巴别图书馆》 La biblioteca de Babel 1944

《环形废墟》 Las ruinas circulares 1944

诗歌序言集 《深沉的玫瑰》 Prólogos 1975

诗歌散文集 《阿德罗格》

《影子的颂歌》

演讲集

《博尔赫斯口述》

《七夕》 Siete noches 1980

散文评论集 《序言集成》

写作特点

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

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他的作品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

成就荣誉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5] ,从此奠定了其在阿根廷文坛上的地位。

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

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

1956年阿根廷国家文学奖。

1961年福门托奖(与爱尔兰作家贝克特分享)。

1962年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1963年阿根廷国家艺术基金大奖。

1965年英国爵位、意大利佛罗伦萨第九届诗歌奖、秘鲁太阳勋章。

1968年意大利共和国勋章。

1970年巴西美洲文学奖。

1971年耶路撒冷文学奖。

1973年墨西哥阿方索·雷耶斯奖。

1979年法兰西学院金质奖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荣誉勋章

1980年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与赫拉尔多·迭戈分享)。

1981年墨西哥奥林·约利兹利奖。

1982年西班牙智利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1984年意大利大十字骑士勋章。 以上资料见[3]

对中国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先有王央乐、陈凯先等人的译介。到了90年代,随着陈众议等人编译的《博尔赫斯文集》的面世以及众多盗版产品的出现。博尔赫斯也由此完成了对中国作家的精神占有。再之后,他的《全集》出版。

参考资料

  1. [2]中文百科
  2. [3]个人图书馆
  3. [4]中文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