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他莫拉菌感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卡他莫拉菌感染
卡他莫拉菌感染
原图链接

英文名称 :Moraxella catarrhalis infection

就诊科室 :内科,耳鼻喉科,眼科等

发病部位 :呼吸道

常见病因 :卡他莫拉菌

常见症状 :多种感染

卡他莫拉(MC)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双球菌。过去认为仅是健康人呼吸道的正常寄居菌群,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菌,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 [1]

病因

MC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等各种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呈“冰球”状。菌落光滑、直径1~3mm不透明,乳白色,易从培养基上刮下。本菌无芽胞、无鞭毛形态上易与其他奈瑟菌属相混淆。MC可产生氧化酶、触酶和DNA酶。菌体基因组DNA中G+C含量为40.0~40.3mol%。将不同地区分离到的MC经对细菌外膜蛋白进行纯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发现其成分高度相似。大多数MC都表达菌伞,菌伞与人体上皮细胞的糖(神经)鞘脂受体结合,从而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启动感染的过程。 [2]

临床表现

该菌可引起人类多种感染。如急性中耳炎上颌窦炎下呼吸道感染,亦可引起脑膜炎、心内膜炎、尿道炎,婴儿和儿童眼结膜炎、角膜炎和败血症。近来报道MC尚可致男女性生殖泌尿道的感染,如前庭大腺脓肿、男性尿道炎等。该菌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渐多为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3]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近年来不断推出快速、准确、简易的方法,如改良糖类降解试验;产色底物快速酶试验;丁酸盐油脂水解试验;丁酸酯酶试验。其中:Bacto-TB水解试验具有特异实用、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可对MC作出快速鉴定。基于LPS的血清学分型、β内酰胺酶蛋白等电聚焦、蛋白外膜电泳谱均已用于MC的表现型鉴定。

最近基于核酸多态性的限制酶分析、巨限酶(macrorestrictionenzyme)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也为细菌学检测提供了有力武器。菌株特异性DNA探针也已试用于临床。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FLPA)和自动化核型分析系统用于临床分离菌的鉴定发现,耐药MC为同种间的异质基因,是来自于某一克隆的成功繁殖。此外,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16SrRNA基因测序可精确鉴定MC。同时测定三种或更多种常见致病菌的多重(multiplex)PCR技术也已经在临床应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高可有核左移。

其他辅助检查

肺部感染时,X线胸片可见异常病变。 [4]

诊断

根据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可判断感染发生的部位,细菌培养到MC为确诊依据,应注意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要依赖痰菌培养生化鉴定和涂片革兰染色,有条件者可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5]

治疗

MC所致许多感染均可口服抗生素治疗。MC对以下药物通常是敏感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MC也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注射用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 因此对MC菌感染者,建议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此外,对于原发病的治疗,增强抵抗力加强营养支持疗法等亦十分重要。 [6]

参考来源

  • 卢洪洲,潘孝彰.   卡他莫拉菌感染. 《 世界感染杂志 》 , 2003  
  • 孙慧明,周卫芳,季伟等.   苏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卡他莫拉菌感染与气候因素相关性研究. 《 临床儿科杂志 》 , 2014  
  • 徐晓刚,李光辉.   卡他莫拉菌感染研究进展.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 , 2003  
  • 李莉,卢洪洲.   卡他莫拉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 WanFang 》 , 2009  
  • 吴军华,季伟,丁云芳等.   苏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卡他莫拉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 WanFang 》 , 2008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