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印尼的咖啡文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印尼的咖啡文化

印尼是世界第4大的咖啡豆生产国,该国以生产咖啡豆闻名、人口最多的地区“爪哇”,曾是美国人口中的咖啡代名词。

印尼的咖啡种植面积为世界最大,但由于咖啡生产效率低,导致印尼咖啡产量在巴西和越南之后,仅居世界第三位。

印尼是非洲及阿拉伯之外,第一个大规模种植咖啡的国家。18世纪80年代成为当时世界最大咖啡出口地。Java咖啡的声名始于此。

印尼咖啡小农多达200万户,每户面积不到0.6公顷,导致供应链破碎,小农通常选择将收成卖给经销商、出口商、烘焙商。

印尼咖啡历史

印尼的咖啡种植历史可追溯到荷兰殖民时期,最初,咖啡种植于雅加达及附近区域,后来,种植区域逐渐扩大到爪哇中部及东部,苏拉威西岛、苏门答腊岛、巴厘岛也开始种植。

1696年,当时荷兰驻印度Malabar的总督将一批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苗送给荷兰驻巴达维亚batavia (今雅加达Jarkata)的总督,这是印尼首次种植咖啡。不过,这第一批咖啡苗被洪水冲毁。

1699年,巴达维亚总督再次接受馈赠,这一次,咖啡苗顺利存活下来,并在1701年迎来第一次收获,正式开启了印尼的咖啡之旅。[1]

最初,咖啡种植于雅加达及附近区域,后来,种植区域逐渐扩大到爪哇中部及东部,苏拉维西岛、苏门答腊岛、峇厘岛也开始种植。

1711年,东印度公司VOC首次将爪哇的咖啡出口到欧洲阿姆斯特丹,在此后的10年间,出口量增长到每年60吨。当时,印尼是除了非洲及阿拉伯之外,第一个大规模种植咖啡的国家。印尼所产的优质阿拉比卡咖啡全部供应至欧洲。[2]

1877年,印尼咖啡生产受到致命打击,最初发现在西爪哇的叶锈病迅速蔓延毁坏大部份的阿拉卡比咖啡树。荷兰人不得不从非洲引进其他品种替代原先树种,也就是罗特斯塔(Robustra)咖啡树;此品种对外境的适应性极强,对病虫害抵抗力强,果实熟成时间较短,但是质量较逊色一些。

今日印尼是世界上罗特斯塔咖啡的主要生产国,大半出自小的种植园,约占总产量的90%,阿拉卡比咖啡豆只占约10%产量。

印尼的咖啡特色

味道香浓,口味香醇,略带糖浆味,酸度极好,其两个主要出口市场是德国和日本,吸引消费者的是拥有上等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不过印尼人对本地盛产的咖啡产生兴趣是近几年的事,具风格的在地商家与跨国连锁店竞争,强调的是使用在地的咖啡豆,而且注重品质与相关知识。

麝香猫咖啡

对于爱咖啡的人来说,印尼有一种咖啡绝对是爱咖啡之人梦寐以求的上品,那就是Kopi Luwak麝香猫咖啡,这种咖啡有个别名叫做“有屎以来最香的大便”,咖啡的名字虽然不太雅,但是味道好却是事实。

麝香猫咖啡是印尼苏门答腊岛上一种叫做“麝香猫”的树栖野生动物拉出来的便便,当地的农民通常把发现“麝香猫”便便当作是上天的恩赐,因为并不是所有“麝香猫”的粪便都能被幸运地找到。

一旦找到几颗这样的“咖啡豆”,当地人就会弯腰躬身地把它们捡起来,小心地收集,再经过挑选、晾晒、除臭、加工烘焙等数道工序,制造出全世界最稀有、最独特、也最昂贵的咖啡。[3]

印尼社交生活的核心

专业咖啡店

位在雅加达的Bakoel Koffie老板威嘉嘉(Syenny Chatrine Widjaja)说,“咖啡就是印尼的葡萄酒。”

威嘉嘉每间店的月营收约3亿至5亿印尼盾(约2.2万美元),她说咖啡文化已经成为印尼社交生活的核心,就像法国人对葡萄酒的热情,印尼年轻人也很愿意增进咖啡相关知识。

威嘉嘉说,“如果会喝咖啡,而且还清楚咖啡豆的产地跟类型,大家觉得这样的人很酷。”

消费额每年成长7%

根据欧睿(Euromonitor)数据机构,过去5年间,印尼的专业咖啡店跟连锁咖啡厅的数量增加1倍,如今分别有超过1,000家以上,专业店主要集中在雅加达。

欧睿预期印尼的咖啡消费额每年以7%成长,2020年时将达11.9兆印尼盾。

印尼各地城市的咖啡消费都有增长,显然不只首都居民,喝咖啡在印尼蔚为风潮。

连锁咖啡厅

全球市场也察觉到这股动静,印尼的人口众多,随著经济逐步发展,对各个品种的咖啡豆需求也提升,国际咖啡组织(ICO)的经济学家柯波(Thomas Copple)表示,“国内需求增加,印尼的咖啡豆变得比以前难取得。”

国际连锁店的进驻也对国内需求有所刺激,自从2002年首家星巴克开幕,改变了印尼中产阶级的咖啡消费习惯,舍弃了即溶咖啡。[4]

全球星巴克卖得最好的咖啡豆就来自印尼的苏门答腊,星巴克让印尼人发现自己国家的咖啡有多么受欢迎。

独立咖啡店

咖啡文化起步后,年轻人开始聚集在独立咖啡厅内,具有艺术风格的装潢、独特的气氛,还有高品质咖啡。

在印尼开咖啡厅的人各式各样,Bakoel Koffie就是从贩售咖啡豆的杂货店起家,也有许多外国人以个人独特品味打造咖啡厅。

尽管初期须砸下重本购买机具设备,但营收在过去几年间倍数成长,大多可转亏为盈。

对独立咖啡厅而言,最大的困难其实是控制咖啡豆的货源与品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