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印度

增加 5,099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印度共和国'''({{lang-hi|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Lang|inc-Latn|Bhārat Ganarājya}};{{lang-en|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
'''印度共和国'''({{lang-hi|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Lang|inc-Latn|Bhārat Ganarājya}};{{lang-en|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lang-hi|भारत}};{{lang-en|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国家面积列表|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国家人口列表|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俄罗斯西部为欧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作為共同語言使用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準,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多[[信仰]]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国名释义 ==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几经改变。[[西汉]]译为'''[[羌独]]'''(汉语拼音:qiang dú),[[东汉]]称它为“'''[[天竺]]'''”。唐代[[玄奘]]则仔细探讨了天竺的名称,放弃了天竺、[[身毒]]、[[贤豆]]这些名称,而根据当地发音,称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于[[印度河]]的[[梵文]]名{{lang|sa|सिंधु}}(Sindhu),其[[波斯语]]变音为{{lang|fa|هندو}}(Hindu)、[[希腊语]]变为Ίνδό(Indu),[[龟兹语]]Indaka。今日[[汉语音韵学]]研究发现,“竺”在古代就读作du,豆可读"du"(ou音与u音转变),而“天”、“身”、“贤”除声母不同外,韵母(en和an)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限、垠、根、恨。

印度人自称'''[[婆罗多]]'''。印度曾有过很多国名,对同一名称的来历,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耆那教]]传说,教祖[[里施波德沃]]的长子叫“[[波勒德]]”,他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国王,因此他的国家便以波勒德的变音“婆罗多”命名。又据《[[往世书]]》记载,[[包勒沃王朝]]著名国王[[杜施因德]]的儿子叫“波勒德”,擅长武功,在继任国王期间,打败了许多[[雅利安人]]小王国。《[[梵书]]》中曾记载其武功。由于波勒德的原因,其后裔一直被认为是“婆罗多”,国祚甚长。因此这个国家便以婆罗多命名。在《往世书》中尚有另外的记载,如“在大海以北和喜马拉雅山以南,有个国家,名叫‘婆罗多·沃勒施’,其名称的由来是由于波勒德的后裔居住的原因。”由此表明,印度居民的一个古称也叫“[[帕勒迪]]”(意即婆罗多人)。又有些学者认为,帕勒迪是指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前的当地土著人而言,其文明遗迹在[[哈拉帕 (巴基斯坦)|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早有发现。不过这种说法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帕勒德人是指婆罗多国王的子孙后代。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