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原八芝兰公学校讲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八芝兰公学校讲堂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ETtoday新闻云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类别    学校

旧称    国民小学

车站类别  2017年7月4日

地理位置  台北市士林区 大东路165号

建成年代  日治大正5年(1916年)

原八芝兰公学校讲堂士林国小是1895年台湾日治后兴建的第一所现代化国民教育小学,当时是由日本人伊泽修二以总督府学务长身分创校于芝山岩,名为“芝山岩学堂”,后来于1898年改名为“八芝兰公学校”。

地理位置

  • 位于台北市士林区大东路165号。初设于芝山岩开漳圣王庙内,为日治时期之初(1895年)全台最早设立的学校,后改称为“国语学校第一附属学校”与“八芝兰公学校”。
  • 1904年新校舍落成后,八芝兰公学校迁至现址。
  • 讲堂于大正5年(1916年)兴建。2017年7月4日,登录为直辖市定古迹。

[1]

历史沿革

  • 原八芝兰公学校讲堂直辖市定古迹所在地,现台北市士林区,原为平埔族“麻少翁社”居住地,明末清初汉人陆续由沪尾溯基隆河入垦,“士林”之名称自此出现。当时士林区普设私塾、社学、义塾,文风鼎盛,遂以“士子如林”而改称为“士林”。
  • 该讲堂明治 28年(1895年)从大稻埕迁到八芝兰芝山岩后,于惠济宫设立学堂。由学务部长伊泽修二主持,先后任命楫取道明安积五郎三宅恒德关口长太郎井原顺之助桂金太郎平井数马等人为学务部员,担任教授等职。学堂先后共招收了27名学生。
  • 1896年1月1日发生芝山岩事件,该学堂教职员,楫取道明关口长太郎井原顺之助桂金太郎平井数马及陆军通译中岛长吉等6人,在前往总督府贺年途中遇到抗日份子遭到杀害,尊称“六氏先生”,后停止学堂授课三个月 [2]
  • 原八芝兰公学校讲堂及现校地发展沿革为:明治 29年 (1896年)由八芝兰芝山岩惠济宫迁入现址后,历经明治 29年 4月(1896年) 芝山岩学堂改称为“国语学校附属芝山岩学堂”派上野道之助先生为主事。
  • 该年6月1日改称为“国语学校第一附属学校”,即以是日为校庆纪念日。明治 31年10月1日(1898年)改校名为八芝兰公学校。
  • 同年10月13日借士林新街妈祖庙慈𫍯宫西厢为八芝兰公学校分教场,给新街学生就读。讲堂建筑兴建于大正5年(1916年)。
  • 再历经中华民国,1974年校名改为台北市士林区士林国民小学小,讲堂现为士林国小校史馆。[1]

建筑特色与现况

  • 原八芝兰公学校讲堂的建物墙体 ,兴建于大正5年(1916年)的一楼式砖造校舍,是校内唯一日治时代留存建筑物。
  • 目前仍保存当年原有的建筑本体、扶壁、舞台、圆拱窗等;门廊前八芝兰公学校时期之门柱亦为重要史迹。窗型尚维持原来样貌,有1920年代流行的圆拱门窗,讲堂建筑呈长方形,内部没有许多梁柱,靠扶壁和窗子协助承受重量。
  • 讲堂前方还保存公学校时代的门柱及“八芝兰公学校”字样。本体及史迹文物。 [3]
  • 原八芝兰公学校讲堂现为士林国小校史馆,目前校史馆典藏创校以来许多珍贵的文件档案,包括早期人事命令、学籍册及创校第一张结业证书等。在送主管单位评核后:资产寄附书类[2] 、沿革志[3] 、基本财产台帐[4] 、乡土志[5] 、建筑费寄附人名簿[6]、 学籍簿[7] 、 学籍簿2份[8] 、毕业证书[9] 、毕业证书2份[10] 、教员免许状[11] 、教员免许状2份[12] 、赏状   [13] 、赏状2份 [14] 等共13件,2017年9月18日经政府机关文化部,指定为一般古物。并公告。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士林 原八芝兰公学校讲堂 公会堂,随意窝,2018-03-28
  2. 周, 婉窈. 《台湾历史辞典》 〈芝山岩学务部学堂(芝山岩事件)〉. 台北: 远流. 2006: 516. ISBN 957-01-7430-7. 
  3.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八芝兰公学校讲堂.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7/07/04 [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