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原始生產要素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原始生產要素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目錄

名詞解釋

原始生產要素是指,所有者是消費者的生產要素,目的是為了實現效用最大化。包括四種:勞動、土地、資本和企業家才能。

勞動

勞動是指個人為將產品或服務推向市場而付出的努力。同樣,它可以採取各種形式。例如,酒店工地的建築工人是勞動的一部分,為客人提供服務的服務員或將他們登記到酒店的接待員也是如此。

在軟件行業中,勞動力是指項目經理和開發人員在構建最終產品時所做的工作。即使是參與藝術創作的藝術家,無論是繪畫還是交響樂,都被視為勞動。對於早期的政治經濟學家來說,勞動力是經濟價值的主要驅動力。生產工人的時間和精力的報酬取決於他們的技能和培訓。未受過教育和未經培訓的工人的勞動通常以低價支付。熟練和訓練有素的工人被稱為「人力資本」,他們的工資更高,因為他們為這項任務帶來了超過體力的能力。

例如,會計師的工作需要分析公司的財務數據。人力資本豐富的國家擁有更高的生產力和效率。技能水平和術語的差異也有助於公司和企業家在薪酬等級上造成相應的差異。這可能導致整個行業的生產要素髮生轉變。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在工作外包給工資較低的國家後,信息技術(IT)行業的生產流程發生了變化。

土地

土地作為生產要素的定義很廣,可以採取各種形式,從農業用地到商業房地產,再到特定土地的可用資源。自然資源,如石油和黃金,可以從土地上提取和提煉供人類消費。

農民在土地上種植農作物可以增加其價值和效用。對於一群被稱為「重農主義者」的早期法國經濟學家來說,土地是創造經濟價值的責任。

雖然土地是大多數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重要性可能會因行業而異而減少或增加。例如,一家科技公司可以在零土地投資的情況下輕鬆開始運營。另一方面,土地是房地產企業最重要的投資。

資本

在經濟學中,資本通常是指金錢。但是,金錢不是生產要素,因為它不直接參與生產商品或服務。相反,它使企業家和公司所有者能夠購買資本貨物或土地或支付工資,從而促進了生產過程中的使用。對於現代主流(新古典)經濟學家來說,資本是價值的主要驅動力。

作為生產要素,資本是指購買以生產貨幣生產的商品。例如,為農業而購買的拖拉機是資本。同樣,辦公室中使用的書桌和椅子也是資本。

常見的資本形式:

1.貨幣資本:貨幣資本是最基本的資本形式,指的是以貨幣形式存在的資本。它可以用於購買商品、支付工資、投資項目等。

2.實物資本:實物資本指的是以物質形式存在的資本,例如生產設備、原材料、土地、房產等。這些實物資本可以用於生產和創造價值。

3.金融資本:金融資本是指通過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進行投資和交易的資本形式。它包括股票、債券、衍生品、證券等金融產品。

4.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是指個人的技能、知識和勞動力所具備的價值。它代表個人的能力和潛力,可以通過教育、培訓和工作經驗的積累得到提升。

5.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指人際關係、信任、合作和社會網絡等資源的集合。它包括個人和組織之間的互動、信任和合作所產生的價值。

6.創新資本:創新資本是指通過創新活動和知識產權所創造的價值。它包括技術創新、研發成果、專利和商業模式等。

7.文化資本:文化資本是指個人的教育背景、文化素養和藝術品等文化資源。它對個人的社會地位和機會具有影響。

企業家才能

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有三要素:勞動、資本、土地。現代西方經濟學認為生產有四要素,在勞動、資本、土地之外,還有企業家才能。

生產函數(Q=f(L,K,N,E))中的E即為企業家才能。一般認為,企業家才能是生產中最關鍵的要素。

經濟學認為,企業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是指經營管理企業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在現代生產條件下,由企業家把這三種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組織。同樣的生產要素和環境條件,由不同的企業家來經營,其結果常常有很大的差別,這就表明了企業家才能這個要素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企業家才能雖然也附屬於「人」而存在,但它與一般勞動力的區別是很明顯的。企業家才能的具體表現是:

1.組織能力。企業家將土地,勞動力,和資本整合在一起,用來生產商品或服務。

2.創新能力。企業家通常會設計或規劃新產品,新技術,甚至是新經濟組織。

3.決策能力。企業家須根據市場條件做出戰略決策。

4.承擔風險的能力。企業家無法保證收益或是虧損,但如果因為害怕風險而不願意創業,那就沒有獲得收益的可能。

很顯然,企業能否獲利、獲利多少的關鍵因素是企業家才能,而不是「剝削」。企業家才能有無或多少,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至關重要。

最直觀的感受是,許多企業曾經入不敷出、生存堪憂,但換了一個領導者或管理團隊,馬上起死回生、生機勃勃。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海爾、紅塔集團等等。當然,也有很多相反的例子——如健力寶等。當然,也有明星企業創始人退出後企業面臨困境,創始人出山又力挽狂瀾的例子,比如蘋果、聯想集團、雨潤食品、當代集團等等。

中國人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其實,車頭不僅決定了火車「快不快」,還決定着方向「對不對」,企業家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