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双明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双明镇地处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东北部,距玉山县15公里,东界浙江省常山县,北接玉山县紫湖镇、浙江省开化县,西临玉山县四股桥乡、南山乡、横街镇,东与玉山县白云镇接壤,七一水库环抱其中。[1]

简介

双明镇,全镇地形沿东北、西北山脉走向,东北、西北属山区,东南、西南为半丘陵区。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787亩

(水田13116亩,旱地671亩)、山场面积13890亩、可养水面150亩。全镇辖21个党支部、826名党员、12个村(居)委会、90个自然村、7026户、25250人。

城镇综述

三清山旅游公路纵穿境内,梨温高速公路起始双明镇梨园村,交通十分便利。境内青山绿水,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有三清湖、少华山、溶洞群等。双明镇交通便利,三清山环山旅游公路穿腹而过,311高速公路穿越东部梨园、永久村。水利、电力、膨润土、石灰石、旅游、森林等资源丰富。双明镇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1431"工作指针和县委、县政府"一个定位,二大战略,三步目标,四项重点"的发展战略,围绕自身"一区三线"的发展布局,狠抓工业、农业龙头企业、旅游业发展,实现了镇域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双明镇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2005年,双明镇GDP实现9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收入实现420.4万元,占年计划的105.1%,剔除农业税免征后,工商税收较上年净增77万元,同比增长21.15%,其中企业税收占90%以上。现有个私企业20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旅游企业2家,工业企业16家,其中:膨润土实业有限公司年纳税在100万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22元,较上年净增202元。

行政区划

双明镇

(驻地 大徐村 邮编334701)

居委会3:徐村、桥村、道堂

村委会8:下喻、窑山、永久、梨园、周家坞、陶源、东坑、西坑、祝村

工业发展

双明镇不断调优招商引资政策,优化招商引资软硬环境,通过"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直接招商"的招商方式和"服务、扶持、关心"的招商制度,使外地客商纷至沓来,并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了"。2006年通过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10个,已建成投产的有恒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美洁洗涤有限公司、欣盛轴承有限公司、必爱十养殖公司新上新型建筑地面材料项目等4个企业。目前,双明镇现有工业企业22家,初步形成了以建材、膨润土、轴承、旅游为主体的四大支柱产业,保证了双明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后劲。2006年,双明镇工业总产值达6000余万元,个私企业纳税达455.11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98.19%,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玉山县恒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欧阳训剑客商投资800万元兴建的一家新型墙材生产企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废气、废渣、废水排放,并且节约土地资源,完全符合国家对环保、利废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其产品强度高,性能好,成本低,结构轻型化,可全面替代粘土砖,适应作为承重和非承重墙体材料,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绿色、环保、节能建材产品。公司2006年8月份投产,已生产1400万块新型建材,纳税总额达到30万元。2007年,公司计划新上一条新型建材生产线,年产新型建材3000万块。扩大投资100万元,增加一个主要生产水泥涵管的项目,进一步延伸水泥产业链,力争公司2007年纳税达到50万元以上。

农业发展

双明镇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主抓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扩大田螺养殖、冷水茭白、大棚西瓜、芋头等特色经济作物种养殖面积,走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窑山、下喻两村种植冷水茭白农户达11户,面积1200亩,较上年增加400亩;永久村种植大棚西瓜182亩;下喻村种植木薯130亩;徐村社区、窑山村连片种植芋头100亩。这些示范基地对双明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双明镇还继续扶持必爱十养殖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完善饲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养殖、冷冻包装、销售一条龙产供销动作机制,使其自主出口并创汇。2006年双明镇农业总产值达4068万元,较上年增长6%。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大力发展以柑桔和红芽芋为主的农业产业,建立特色产业基地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即300亩柑桔基地和500亩红芽芋基地。结合社区的矿产资源和人才资源,创办了2个集体企业,分别是井盖铸造厂和膨润土原矿供应基地。玉山县必爱十养殖公司于2001年底引进落户,主要产业为养殖、加工南美田螺,配套生产养殖饲料、新型地面材料,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水面养殖等。该公司截止2006年底已投资150万美元。产品主要销往韩国和日本。2006年,公司增加投资600万元,新建农副产品加工部和新型地面材料加工部。公司养殖面积达1090亩,较上年增加130亩;现有员工530人,较上年增加210人;年产田螺1817吨,较上年增加177吨;带动农户致富2000余户,年创外汇200万美元,同时带动了邻近镇、村农户青菜、藤类作物种植,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社会效益。带动双明镇人均增收132元,较上年净增41元。同时构筑了对韩招商引资的平台,韩国朝阳医疗器械等项目相继来玉山县、双明镇考察投资,已达成初步协议。[2]

卫生事业

双明卫生院创建于1952年。于1994年经省卫生厅审核批准为中心卫生院。该院是集防疫、保健、医疗、卫生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卫生院。卫生院现有全民职工23人、退休人员7人、聘用工5人,其中副高职称2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6人、护师4人、药师1人、其他卫生技术员7人。卫生院科室齐全,开设了内儿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中医科、放射科等,以骨科、中医科为龙头科室。现有业务用房900平方米,病床数20张,年收入超过120万元。2006年该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新建一幢9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总投资50万元,大楼竣工后,增设临床等4个科室,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城镇建设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各项民生工程全面推进。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人心。全镇参加新农合41500人,参合率达95.5%。住院医疗的3980人,报销药费314万元;门诊医疗的5800人,报销药费45万元,最高报销2万元;二是民政工作不断加强。办理失地农民生活补贴83人,优抚175人,发放优抚金35万元;农村低保2051人,发放低保金90万元,城市低保451人,发放低保金55万元;水库移民4008人,发放移民资金120万元;办理三场职工养老保险824人,其中394人已领到养老保险金,发放养老金45.6万元。做好了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完成培训5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20人。三是计生工作循序渐进,成效显著。全镇共有育龄妇女10632人,新履行结扎手术276例,上环284例,人流、引产63例,征收社会抚养费78万元,计划生育率达80.03%,人口出生率为13%。四是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双明镇每个行政村都实行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料共享工程",均建有便民连锁商店和农家书屋,通上有线电视,设立了村级农技服务网点,为农民提供及时的农技服务。六是社会治安稳定。着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坚持夜间巡防,全心全意为民除忧解困。

经济发展

2010年全镇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420.4万元提高到2012.9万元,年均增长79.2%;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由9200万元提高2.8亿元,年均增长41%;粮食总产量由8974吨提高到10747吨,年均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922元提高到5600元,年均增长11%;集镇面积由1.2平方公里提高到1.6平方公里,同比增加25%;城镇人口由0.35万人提高到0.6万人,同比增长41.7%。

镇坚持"做大总量,培植后劲"的总体思路,突出把招商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推动全镇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上门招商、栽梧引凤、强化服务等措施,与浙江、江苏等工业发达地区主动对接,共完成招商引资2.8亿元,引进项目26个,其中投资6000万元以上的赣东北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已落户县工业园区;已投产的24个,在建设的2个。招商引资企业年创税收达1852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2%,招商引资企业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镇工业已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以膨润土、光伏新能源、轴承、建材、物流为主体的五大支柱产业,为双明镇经济的跨越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提供了后劲支撑。

该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精心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夯实"三农"发展基础,保持农业稳定增长。积极宣传贯彻上级强农惠农政策,实行惠农资金"一卡通"发放。合理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按照"二十"字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村庄整洁"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态、高效"的要求,发挥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特色经济和地域性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冷水茭白之乡"。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冷水茭白、南美田螺、大棚西瓜、红芽芋头、优质葡萄"等五大特色农业做文章,重点抓好冷水茭白生产,高位推动茂盛冷水茭白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常运转。冷水茭白种植面积达2000亩,亩产值8000元;亩纯收入达4500元。大棚西瓜1500亩,亩均利润9500元;红芽芋头3500亩,亩产值3500元;南美田螺1900亩,实现产值1010万元,外贸出口105万美元。生态葡萄观光示范园150亩,亩均利润8000元。同时,抓好了桥村、徐村、周家坞村1400亩油菜高产示范基地,促进生态观光农业发展。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着力解决农村道路、改水、改厕、"三化"等问题,改善村容村貌。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水、路、电、能建设为重点,扮新扮靓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建立起上级扶持、农民自筹、部门帮扶和社会捐赠"四级联动"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使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同时以巩固推进"城乡清洁工程"为契机,抓好了集镇街道和新农村建设示范自然村清洁工程建设,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在几年来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共投资1300多万元,完成了25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共完成村道硬质化34.5公里,完成村道两旁及村庄四周绿化2.6万平方米,改水1678户,改厕1605户,农村人居环境和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投资2300万元,全镇实施公路硬质化改造总里程达85公里。先后完成了周家坞至茗坞、道堂至园坂、祝村至梨园、徐村至窑山至永久至梨园、舒家山至下喻、徐村至岩瑞镇东山头村、玉紫路口至棠梨山、梨园老小学至上、下珠坞,永久供墩至郏家等9条公路路面硬质化改造。投资1008万元继续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危改工程,新建和改扩建了双明中学、梨园小学、茗坞小学、中心小学教学楼加层、八一小学综合楼和东坑小学教学楼等7所镇村中小学教学楼及附属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投资309万元,完成了徐村双碓坝、陶源卷桥坑水库、祝村丰收水库除险加固和道堂球川河堤修复工程等8项水利设施建设,夯实了水利基础,改善了农业生产综合条件。同时投资65万元,全面完成了周家坞村、梨园村的人畜饮水工程,保障了群众的饮水安全。[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