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双龙湾镇(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下辖镇)

双龙湾镇(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下辖镇) 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地处卢氏县西部,东邻横涧乡,南与双槐树乡相连,西接徐家湾乡,北与潘河乡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46.05平方千米。

1958年11月,属中阿公社;2010年10月,更名为双龙湾镇。截至2018年末,双龙湾镇户籍人口为13785人。截至2020年6月,双龙湾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磨沟口村。

2017年,双龙湾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50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650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318万元。[2]2018年,双龙湾镇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1]

[]

目录

著名人物

常好廉 常好廉(1925年4月26日—2014年2月29日),男,字志清,号冰玉,卢氏县双龙湾镇曲里村人,幼读《四书》,毕业于国民小学,后受训与省地银行干校,中共党员,经济师职称,卢氏农商行离休干部,卢氏县书画协会顾问,诗联顾问,三门峡市书画协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檀联学会会员,中华春萌诗社副站长,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会员、委员,书画师。曾被选聘为:县五届人大代表,洛阳地区一届文艺代表,卢氏县书协秘书长,县政协首届委员,《卢氏县志》特邀编辑,《卢氏文史资料》编辑、《卢氏县金融志》主编,《卢氏时联集锦》副主编,县老年大学书法义务教师,全国银行工会代表,省市红旗手,劳动模范等。

丁寿旗 丁寿旗(1915年11月5日—1995年3月3日),男,汉族,祖籍河南省卢氏县双龙湾镇曲里村。幼年家窘,仅读私塾一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2月,被抽丁在本县反动地方民团当兵。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因病回家务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满怀革命热忱参加了公共工农红军。在豫陕交界打游击,历任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战士、班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荣誉称号

2017年4月,双龙湾镇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镇。

建置沿革

1958年11月,属中阿公社。

1975年6月,成立龙驹公社。

1983年8月,改磨沟口乡。

2010年10月,更名为双龙湾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双龙湾镇辖16个行政村:磨沟口、蚂蚁、龙驹前虎峪、后虎峪、肖家、乱石、草沟、上店、东虎岭、西湖岭、官木、石家、河东、曲里、久富,下设13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双龙湾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双龙社区、磨沟口村、蚂蚁岭村、龙驹村、前虎峪村、后虎峪村、久富村、曲里村、东虎岭村、西虎岭村、上店街村、河东村、莲花村,镇人民政府驻磨沟口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双龙湾镇地处卢氏县西部,东邻横涧乡,南与双槐树乡相连,西接徐家湾乡,北与潘河乡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46.05平方千米。

气候 双龙湾镇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2.2℃,1月平均气温6.2℃,7月平均气温28.4℃。年平均日照时数2118小时,年平均气温12.3℃,无霜期年平均188天,年平均降水量平均680毫米。

水文 双龙湾镇境内河流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洛河、虎峪河、黑沟河3条,其中洛河横穿镇内7个行政村,境内长19千米,流域面积16平方千米,年径流量5.29立方米/秒,是全乡第一大河流。

自然灾害 双龙湾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伏旱、滑坡。其中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5—10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2007年7月30日,辖区内16个行政村全部受灾,倒塌房屋达224户623间,耕地冲毁40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达4350万元。

自然资源 双龙湾镇境内矿藏资源有金、铅、铁、铜等。耕地面积8745亩,林地面积19.1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双龙湾镇总人口1294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4人,城镇化率1.04%;农村常住人口12812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9人。

2017年末,双龙湾镇常住人口为13059人。

截至2018年末,双龙湾镇户籍人口为1378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双龙湾镇完成财政总收入980万元,比上年增长21.4%。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0.159亿元,增值税0.49亿元,企业所得税0.41亿元,个人所得税0.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4%、22.6%、22.1%、22.5%。人均财政收入765元,比上年增长20.7%。

2017年,双龙湾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50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650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318万元。

2018年,双龙湾镇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农业 2011年,双龙湾镇农业总产值达到0.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双龙湾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111吨,人均31.75千克,其中小麦1690吨,玉米1853吨,豆类139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黄芪、金银花中药材等,2011年,烟叶种植面积1500亩,产量15万千克,产值200万元,税收45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同时强化境内5000亩野生连翘的保护,年实现产值300万元。

双龙湾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兔、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0.18万头,年末存栏2000头;家禽饲养量3.5万羽,上市家禽1.85万羽;长毛兔饲养量达到1.2万只。2011年,生产肉类301吨,其中猪肉129吨,牛肉172吨,禽蛋128吨,鲜奶55吨。

工业 2017年,双龙湾镇工业总产值完成120585万元。

商业 2011年末,双龙湾镇有商业网点1个,职工8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96亿元,比上年增长9.9%。

金融业 2011年末,双龙湾镇有各类存款余额68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16.9%;人均储蓄531元;各项贷款余额29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双龙湾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80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3所,在校生1100人,中学1所,有161名中小学生享受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一补”政策。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双龙湾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7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32人,经营管理人才123人,技能人才879人,农村实用人才1276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双龙湾镇有广播喇叭0.02万只,入户率43.7%,通响率9.3%。2011年末,广播综合覆盖率1.9%。有40多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0.02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78.5%。

2011年末,双龙湾镇有体育场地3处。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9.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双龙湾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16个;病床84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6.5张。专业卫生人员7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82万人次,住院手术34台次,出院病人0.16万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4.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6.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8.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孕产妇死亡率0.1/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双龙湾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户,人数17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5户,人数795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27人。社会救助600户,救助资金达3.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7万余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双龙湾镇有邮政网点1个,村村设有投递点,通邮率100%。联通、移动、电信服务网点6个,移动电话覆盖率100%。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末,双龙湾镇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污水处理厂1座。

供电 2011年末,双龙湾镇拥有变电所1处,主变压器3台,高压输电线路3条。

交通

2011年,双龙湾镇有250省道过境,境内长18千米;有县乡(镇)级公路18条,总长136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双龙湾镇因辖区双龙湾景区得名。

民间艺术 双龙湾镇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剪纸唢呐、社火、元宵舞狮等。

红色历史 红二十五军宿营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曾途径双龙湾镇龙驹、磨口、上店、河东等村。为纪念红军宿营双龙湾镇河东村,1996年8月1日当地群众自发捐款修建了红军宿营河东纪念碑。

龙驹战斗纪略 龙驹古寨,豫陕各一。陕南者谓“西龙驹寨”,豫西者称“东龙驹寨”。此寨处卢氏西四十五里。相传汉光武帝刘秀为王莽追赶至此,临滔滔洛水而无舟楫可渡,忽有枣红马驰至,帝骑之,飞越洛水而得救,遂封其马曰“龙驹”,地名亦由此得焉。

闯王军事文化遗迹 明天启七年(1627年),闯王李自成打起了起义的大旗。明崇祯十年(1637年)冬,起义军与明朝官军激战于潼关南塬,不幸兵败。危急之时,闯王采纳了高夫人的建议,决定兵分两路突围。高夫人一路向东南方向突围,引开官兵;闯王一路向西南方向突围,直奔陕西商洛山中。

风景名胜

双龙湾风景区 双龙湾风景区位于三门峡市卢氏县双龙湾镇,总面积50平方千米。2006年由卢氏县人民政府和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合作开发,是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商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东虎岭连翘观光园 东虎岭连翘观光园位于双龙湾景区内,有连翘2100余亩,金砂梨1000亩,品种核桃10000株。

双龙湾镇红军主题广场 双龙湾镇红军主题广场使于双龙湾镇磨口村,2016年12月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2017年2月动工建设,历时5个月,2017年6月底完成建任务。该广场建设面积6220平方米,投资120余万元,包括广场、三组红军长征系列雕望、红军亭纪念碑单檐六角亭、磨口村史文化墙、绿化、停车场等工程,形成了以红军长征系列雕塑为中心,亭、碑、广场为一体,且东接休闲采摘园,西连文化广场,融红色教育、休闲采摘和旅游观光三位一体,具有山区特色和深厚红色革命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

抱玉台 抱玉台(又名暴雨台),座落于磨口老街西头。抱玉台北侧下方,有一个大水潭,方圆约10米,水深约2米。台顶正中有一座送子观音庙,坐西北,向东南,高2米,宽1.7米,深1.5米。台东侧南,北边下方约3米处,各有一棵雌性古栋树。台南约30米处,有古戏台。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