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叠水河瀑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叠水河瀑布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叠水河瀑布

位置: 腾冲县东北部的大盈江

文化底蕴: 崇祯己卯(1639)四月徐霞客来游

人文景观: 观瀑亭、吴昌硕篆书"龙光台

叠水河瀑布,发源于腾冲县东北部的大盈江,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沿途众流汇合,水量渐丰。位于腾冲县城以西1公里,此处四周是悬崖峭壁,大盈江水流经此处,从30多米的高岩上跌落,响声雷动,水花四溅,形成了"不用弓弹花自散"的壮丽景观,据说在阳光下常现出七色彩虹,非常漂亮。[1]

瀑布景观

大盈江从北向南贯穿腾冲坝子,在流经云南腾冲县城西1千米的地面时,遇到1个巨大的断层崖。

崖旁三峰突起,比肩兀立,水从左峡夺路而出,从46米高的崖头跌下深潭,然后继续奔涌向前。 这里,河水仿佛被叠为二折,故俗称叠水河瀑布。

瀑布飞泻岩顶,巨石蹲立,若龟似鳖形态各异。距水口数十步,架有1座双悬壁式结构的太极桥。桥上建一方形石亭,四角以方柱支撑,上置立顶,顶棚内镌刻太极图。亭下立石碑1座,刻有"滇西都督、大理提督张绍三(文光)于民国二年九月创建,李根源书"等字样。桥下激流奔驰,破青崖,披白练,若银河倒泻,雪喷云飞,绵絮纷披;玉漱飞鸣,山谷应声,数百步外即闻;水汽蒸腾,日光射影,常现五彩虹霓;珠沫四溅,如同牛毛细雨,飞洒周围,常年不停。

主要景区

景观群

当地人士多用"龙洞垂帘"、"久雨不停"来概括它的特点。据《腾冲县志》载:"民国元年松园王姓设织机欲借水力,凿其石,石内现太极图,识沸腾。时邑人张文光为协都督,捐款建石桥。名日'太极桥'"。此桥以江中大石为墩,上建一小巧玲球之石亭,斗状盖顶,内顶镌"太极图",亭外石匾镌刻"观瀑"二字,故称石亭叫"观瀑亭"。崇祯己卯(1639)年四月十六日,徐霞客来游,记道:"其水从左峡中透空平坠而下;崖深十余丈,三面环壁。水分三派飞腾:中阔丈五;左骈崖齐涌者,阔四尺;右嵌崖分趋者,阔尺五。盖中如帘,左如布,右如柱,势极雄壮。""从西崖绕南崖,平对而立,飞沫倒卷,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对此景色,前人有诗云:"非烟非雨望浸浸,电走雷轰势撼山。疑是银河新缺口,玉龙挟浪落入问。"

叠水河西岸,有寺雄踞峰巅,名为龙光台。为三峰的中峰。明嘉靖六年,知府严时泰到此观瀑,见风景壮美,令人代木建亭子上,题回"龙光"。嘉靖十年,郡人吴津有《龙光亭记》述其始末。万历年间爱国名将邓子龙扩建,一时名土诗人,题咏不绝,亭因瀑作,瀑以亭传,名播四方,远近皆闻。清雍正时增修,至同治间毁于兵火。今存建筑,为民国十一年郡人刘楚湘等重建。

从太极桥前,沿中峰而上,过电站,至山门。大门正面为黎元洪题额"龙光台"三字,

叠水河瀑布楷书,并有小识。背面为著名书法家吴昌硕题的篆书 "龙光台"三字,古朴挺秀,为书中佳品。过山门,石径三曲,至现瀑台。台为半圆形,前有石柱凭藉,中有巨松垂盖,下有石桌石凳可以小憩。历代骚人墨客,常在此凭栏观瀑,饮酒赋诗。有的描绘眼前景物:"半空雷撼下飞泉,撞破寒潭一洞天。神雨神风生绝壑,飞花飞雪满晴田。"(刘晋康《叠水河观瀑》)有的结合时代风云,边境形势:"日收雨气千山霁,风送无声万壑摧。洗甲金沙流中冷,诸夷和是将星来。"(邓子龙《龙光台次近溪韵》)有的触景抒怀,倾吐胸中的抱负:"得志应为苍生雨,游仙合住白云乡。蚊龙不是地中物, 鼓荡风雷隘入荒。"(李岑《龙光台》)

过观瀑台,达主寺。这是一座中式庭院,两侧走廊壁端嵌有石刻12方。书有关龙光台的诗文,如:《杨慰化洞垂帝》、刘晋康《叠水河瀑布》、王昶《大盈江观瀑记》、陈宗器《龙光亭赋》、吴昌硕《登龙光台观大盈江瀑布歌》等等。

叠水河虽远近闻名,但近年来扩修水电站,分水较多,使叠水河流量减少,瀑布减色。春季,瀑面宽约5米,水丰季节,可达8至10米。

叠水河西岸,有寺雄踞峰巅,名为龙光名,为三峰的中峰。从太极桥前沿中峰而上,过电站,至山门。大门正面为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题额"龙光台"三字,楷书,并有小识。背面为著名书法家吴昌硕书写的篆书"龙光台"三字,古朴挺秀,为书中佳品。过山门,石径三曲,至观瀑台。台为半圆形,前有石栏凭借,中有巨松垂盖,下有石桌石凳可以小憩。历代骚人墨客、文人雅士,常在此凭栏观瀑饮酒赋诗,并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过观瀑台,来到主寺,为中式庭院,两侧走廊壁端嵌有石刻12方,均是有关龙光台的诗文。

景区特色

瀑布飞泻的崖顶,巨石蹲立,若龟似鳖,形态各异。瀑布飞泻的崖顶,距水口数十步,有石桥横卧江上,名叫太极桥。此桥为纪念性建筑,其工艺在地方建筑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桥中有菱形石墩,墩一侧刻有"民国二年九月滇西都督、大理提督张绍三文光创建"等字样。桥下激流奔驰,破青崖,披白练,若银河倒泻,雪喷云飞,绵絮纷披;玉漱飞鸣,山谷应声,数百步外即闻;水汽蒸腾,日光射影,常现五彩虹霓;珠沫四溅,如同牛毛细雨,飞洒周围,常年不停。当地人士多用"龙洞垂帘"、"久雨不停"来概括它的特点。据《腾冲县志》载:"民国元年松园王姓设织机欲借水力,凿其石,石内现太极图,识沸腾。时邑人张文光为协都督,捐款建石桥。名日'太极桥'"。此桥以江中大石为墩,上建一小巧玲球之石亭,斗状盖顶,内顶镌"太极图",亭外石匾镌刻"观瀑"二字,故称石亭叫"观瀑亭"。崇祯己卯(1639)年四月十六日,徐霞客来游,记道:"其水从左峡中透空平坠而下;崖深十余丈,三面环壁。水分三派飞腾:中阔丈五;左骈崖齐涌者,阔四尺;右嵌崖分趋者,阔尺五。盖中如帘,左如布,右如柱,势极雄壮。""从西崖绕南崖,平对而立,飞沫倒卷,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对此景色,现代肖草《叠水河瀑布》诗:"山外银河疑堤决,村边怒江横峰截。溅飞棉絮弓阁束,漫舞苍穹何需折。"前人也有诗云:"非烟非雨望浸浸,电走雷轰势撼山。疑是银河新缺口,玉龙挟浪落入问。"无不对这里的瀑布做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描述。

参考来源

  1. 叠水河瀑布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