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口唇青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口唇青紫
圖片來自有来医生

口唇青紫口唇失其红润光泽,而呈现青紫、淡紫或黯紫。

概念

指口唇失其红润光泽,而呈现青紫、淡紫或黯紫。[1]

解读

指口唇失其红润光泽,而呈现青紫、淡紫或黯紫。为血瘀所致,多见于心气虚、心阳虚或呼吸困难严重的病人。《金匮要略》载有“唇口青”一症,视为危候。[2]

中医应用

一、病因病机

1、脾阳虚弱

脾之华在唇,脾阳不振,清阳不能上荣于唇,久之可见口唇青紫。

2、寒犯少阴

寒犯少阴,阴寒内盛,命门火衰,阳气不运,则可见口唇青紫。

3、痰浊阻肺

夙有咳喘痰疾,肺气不得肃降,津聚生痰;脾虚不能运化,湿停生痰。

4、气滞血瘀

情志所伤,气机不畅,久病由气入血,瘀血阻络,气血不能上荣,故可见口唇青紫。

二、分型论治

1、脾阳虚弱

临床表现:口唇青紫,纳少便溏,食后腹胀,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温运脾阳。

方药:附子理中汤。附子人参甘草、人参、白术

2、寒犯少阴

临床表现:唇青紫黯,面色黧黑,手足冷,头眩,或动则气喘,或腰膝痠软,舌质淡黯,苔水滑,脉沉紧。

治法:温肾散寒。

方药: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3、痰浊阻肺

临床表现:口唇青紫,伴咳喘痰鸣,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浊稠黄,或痰白清稀,舌质紫黯,舌苔黄厚腻或白滑厚腻,脉滑或数。

治法:痰热者,清化痰热,肃降肺气。痰湿者,温化痰湿,健脾肃肺。

方药:痰热者,用麻杏石甘汤加细茶,合贝母瓜蒌散。痰湿者,方选苓桂术甘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天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4、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口唇青紫,面色黯红或淡青,胸闷不舒或时有刺痛,或胸胁苦满,气短、心慌,舌黯有瘀斑,苔薄,脉沉涩而缓。

治法:气滞偏重者,宜行气活血;血瘀偏重者,治宜活血化瘀。

方药:气滞偏重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血瘀偏重者,方选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半夏、白酒。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熟地、芍药、当归、川芎。失笑散:五灵脂、生蒲黄。

三、针灸治疗

主穴:人中、地仓、承浆。

配穴:脾阳虚弱加脾俞,命门火衰加关元,痰浊内阻加阴陵泉、三阴交,气滞血瘀加气海、血海。

操作:诸穴均按常规消毒后,人中向鼻方向斜刺0.3-0.5寸,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承浆向舌部斜刺0.5-0.8寸。脾俞不宜深刺,关元可用灸法,如痰浊壅盛,阴陵泉、三阴交亦可用灸法。气海、血海针用平补平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