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古代印度文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2022/02/26 中央社 台北26日电中国官方25日通报,新增224例确诊,其中本土共82例,并以近日疫情居高不下的内蒙病例最多,占了30例。
  • 截至24日24时,中国大陆现有确诊2254例,累计治愈出院10万1714例,累计死亡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10万8604例。
古代印度文明
原图链接

古代印度文明(ancient indian civilization)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 后被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了恒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
  • 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 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宗教性。

古印度文明细分两部分来看:一是印度河流域产生的文明,另一就是恒河流域产生的文明。

  • 我们所说的古印度文明消失指的是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消失,而恒河流域的文明则未消亡。
  • 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流域文明”。
  •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 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古印度金币 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
    • 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
  • 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
  • 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 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 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 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
  • 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
  • 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峯; 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
  • 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 印度地区历史悠久,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
  • 印度河是其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在古印度文明灭亡后,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地区,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
  • 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但他之后,印度就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列国的时代,南北的历史也有所不同。
  •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入侵印度,引进了伊斯兰文化; 穆斯林最终在印度建立了蒙兀儿帝国。
  • 15世纪末,渡海而来的西方殖民者蜂拥踏上印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印度对英国发动不合作运动; 独立后,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冷战结束后的印度经济自由化,在过去十年已经大幅度地扩大规模。

了解古代印度文明

  • 印度河文明的发现(大约前2500年——前1750年)
  • 环境和居民--印度这一名称,来源于印度河; 我国汉朝文献称之为“身毒”或“天竺”,唐朝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首次改译为印度。
  • 古印度不是一个政治实体的名称,而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 指今天整个南亚次大陆,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
  • 南亚次大陆大致可以分成三块: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印度河平原开发最早,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 居民成分自古以来极为复杂; 一般认为古印度最早的居民是达罗毗荼人; 后来从西北方向入侵来的雅利安人成为古印度的主要居民。
  • 这之后周围地区主要是北方和西方的各个民族,如波斯人、希腊人、蒙古人等等,先后入侵或定居古印度。
  • 印度没有一个纯粹的印度人种; 黑人,黄人和白人都有分布。
  • 意外的收获--在几个文明古国当中,古印度不太重视历史,这是认识和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一大障碍。
  • 一些宗教文献和神话文学外,古印度几乎没有真正的历史记载; 这与古代中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 在中国则有帝王的编年史、各县县志、古代历史学家如司马迁等人的著作,墓碑以及卜骨等等,能有把握地把中国历史追溯到大约是公元前 1500年。
  • 在罗马和希腊,虽然没有中国那么多古代文物,但却有一些很好的历史性的文学作品; 甚至人们还可以读到埃及的、巴比伦的、亚述的和苏美尔的历史记载。
  • 关于古印度文明的文献记载稀缺到什么程度呢?举一个例子:直到今天,仍然无法编写出一张完整的历代统治王朝的名单,更不用说历代统治者的名字、统治时间长短、主要事迹等等。
  • 1922年的一天,有位名叫拉·巴涅尔吉的印度考古学家来到印度河下游的一个名叫摩亨佐·达罗的土丘; 这里有一座古代佛塔的废墟。
    • 他原来打算在这里了掘一些有关佛教的遗物,但出乎人们的意料,在这里发现了被尘土埋没了几千年的古城遗物。
    • 考古学家在印度河上游一个名叫哈拉巴的地方,又发现了一座与摩亨佐·达罗同时代的古城遗址; 这两个地方都有类似的印章和古物出土。
    • 在随后进行的大规模发掘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尚无人知道的奇妙世界。
  • 在哈拉巴这个地方,人们早就发现一些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写东西,但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邻近的居民还常常用那里的残砖断瓦砌房子,甚至用它做铁路的铺路石。
  • 在1922年以前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古代印度的文明是在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14世纪)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距今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
    • 例如,当1922年《剑桥印度史》第一卷初版时,人们还说古印度的文明是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的。
  • 拉·巴涅尔吉的意外发现证明了人们以前的看法是错误的,古代印度文明至少可以向前推移1000多年。
  • 下城是居民区,那里有笔直宽广的大街,东西南北,纵横交错,把下城分成许多街区; 主要的大街宽达10米; 街边的建筑物都不开临街窗户,而一律开向里面。沿街房屋的大门也一律向内开。
    • 邻街的墙壁都统一砌成圆弧形; 街里的房屋主要是用烧制的红砖砌成的; 房屋的大小、高低和设备有很大的区别; 有带有浴室和排水设备的高楼大夏,有非常简陋低矮的茅舍。
  • 两城里居民怎样生活呢?当时,他们已经会制造铜器和铜、锡的合金青铜器,例如斧、镰、锯、小刀、钓鱼钩、箭头和矛头等。居民主要从事农业。
    • 他们常用青铜做的鹤嘴锄翻地,使用水牛和一种叫犎的野牛耕地。
    • 种植的农作物有大麦、小麦、稻、胡麻、甜瓜、枣树和棉花等。
    • 吃的除了粮食作物外,还有牛肉、猪肉、家禽和鱼。
  • 这两座城市,一个在印度河的下游,一个在印度河的上游,相距600多公里,形成两个中心; 可能是两个彼此独立对峙国家的都城。
  • 据人们推算,两城的居民各有三四万人。哈拉巴的那座城市除卫城保存较好外,其馀的建筑物都遭到很大破坏,只留下一些断垣碎瓦。
  • 按遗址所在地区来说,这两座城址的文明称为印度河文明;按考古学界以首次发现遗址的地点命名的习惯,它又称为哈拉巴文化。
  • 它存在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50年。
  • 哈拉巴文化不仅仅限于这两座大的城市,还包括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众多城镇和村落遗址。
  • 哈拉巴文化给人们留下许多令人不解的秘密。
  • 盛极一时的哈拉巴文化,从公元前18世纪开始走向衰落; 一些大的建筑物已经废毁; 代之而起的是一些矮小的房屋,大街小巷不再畅通,城内完善的排水设备也毁坏了。
  • 有人说是外族入侵造成的; 但入侵者又是谁呢?过去人们说是雅利安人; 而事实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500年以后,就是在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的几个世纪; 哈拉巴文化的衰亡,目前还是一个未解的谜。
  • 哈拉巴文化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解之谜呢?
  • 这是因为那时的历史没有文字记录; 哈拉巴文化的文字主要保存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 这样的印章已发现的就有2000多枚,那上面都刻有文字符号。
  • 一些陶器和金属器物上刻有铭文; 在那些印章上,文字与神或野兽之类的图画并见,多为单行的,而且很短,至多不超过20个符号。
  • 这些符号有些是表音的,有些是表意的,总数约有500个。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读通这种文字; 如果这种文字读通了,上面说到的种种不解之谜,也许就会真相大白。[1]

文明进程

印度河文明时期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产生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年,由达罗毗荼人(或叫哈拉巴人)组建城邦,发展社会生产。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1750年左右外族入侵,印度河城邦消失,文明随之消亡。狭义的古印度文明指的是印度河文明。

恒河文明起源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具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匙壳戒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喇夜求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剃促慨虹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古印度金币 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担慨狱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乃删和兴盛起来。

入侵时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局嚷键-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入侵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棕己润燥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

4世纪初,贵霜帝国衰落,笈多王朝(320-540)兴起,建都华氏城,该王朝取代贵霜帝国,逐渐统一了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北印度地区。到超日王(380-415)时,国势强盛,疆域扩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首都是华氏城。该王朝同国外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往来。

哑哒人入侵时期

5世纪中叶,哑哒人自中亚侵入印度。6世纪初,哑哒人占领印度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528年,北印度各王公的联军打败哑哒人。但笈多国家经哑哒人打击后,内部各小邦纷纷独立,陷入分裂混战之中。570年,笈多王朝的统治结束。

戒日帝国

戒日帝国是从笈多分裂后的一个小邦中发展起来的。7世纪初,戒日帝国(606-647)兴起,哑哒人被逐,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其疆域东到孟加拉湾,西迄旁庶普的几乎整个北印度。戒日王统治时正值玄奘访印,他对玄奘给予很好的礼遇。

拉齐普特人时期

戒日王死后,帝国陷入分裂。8世纪时,拉齐普特人统治的各小国割据称雄,拉齐普特人是土著王公贵族后裔,军事种姓(另一说是外族人,北大学者马克尧认为,拉齐普特人最初是一支名叫古吉罗人的游牧部落,后与当地贵族融合,因而该民族的源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他们勇武好战,彼此削弱,失去了对外防御能力。8-10世纪,印度有三个大国互相争霸。

伽色尼王朝

该王朝是中亚阿富汗境内兴起的突厥人,信奉伊斯兰教。1001-1026年,该王朝的苏丹马穆德(999-1030年)先后共17次侵入北印度(另一说是15次),使其遭受严重破坏。马茂德的远征以掠夺财物为目的,未在印度建立其统治,他死后,其国家很快就瓦解了。旁遮普并入伽色尼王朝。阿富汗的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时,印度南部在10-12世纪时兴起一个朱罗王国,该王国曾远征锡兰,并与阿拉伯有频繁的贸易往来。12世纪末陷入分裂。

德里苏丹国家

12世纪时,阿富汗的古尔王朝(1152-1206年)从1175年开始不断入侵印度。1206年,古尔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国家分裂。而统治印度的总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将,名叫顾特布-乌德-丁·艾贝克)以德里为中心独立为苏丹,故称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王朝。期间经历了五个王朝。

印度自古就有外族不断从西北山口侵入,这些外族侵入后大都与当地居民融合或同化。但阿富汗的突厥人与以往大为不同,他们是在伊斯兰教"圣战"的旗帜下进来的,他们不但没有被当地的文化同化,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当然,印度教的传统力量也根深蒂固。总之,印度最大的特点是多分裂少统一,以及多种宗教长期并存。

莫卧尔帝国

莫卧尔帝国的创立者是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故自称蒙古人。1526年4月,巴布尔率2万多大军进攻德里苏丹国,德里国的苏丹亲率4万多大军迎战,巴布尔取得战争的胜利,苏丹战死。巴布尔在印度建立起莫卧儿帝国(1526-1858)。1529年,巴布尔统一了北印度。到阿克巴(1556-1605)即位后,莫卧儿帝国进入鼎盛时代。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超过了历史上其他王朝。北方包括阿富汗和克什米尔。

古代印度文明的灭亡

  • 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发源于埃及、希腊和两河流域的青铜文明,都是因为西元前2千年左右的一场大干旱而灭绝。如今,研究人员更发现,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印度河文明,可能是因为长达2世纪的干旱而灭亡;这项结论恰巧与其他文明由盛而衰的时间符合。
  • 古印度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其时代约于西元前3300年至1300年间,在时间轴上晚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 古印度文明并非发展于恒河流域,而是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已干涸的印度河流域,两大城市摩亨佐达罗、哈拉帕当时是拥有10万人口的大城,其遗址曾出土大量青铜器及农耕遗迹。
  • 【季风停歇导致干旱】 哈拉帕文明为何在末期人口大量减少?原因在考古学上一直是个谜团,如今似乎可以用气候变迁加以解释。
  • 剑桥大学古气候学家荻克希特率领团队,在印度河东北缘的柯特拉达拉湖遗迹踏查。
  • 研究人员挖掘干涸的湖床,从沉积层中收集一种名为瘤拟黑螺的软体动物的壳,再利用碳放射测定法,从碳酸钙构成的壳中检视氧16和同位素氧18的比例。
  • 研究结果显示,壳中含有相当多的氧18,其比例类似在其他西元前2000年至2200年左右灭亡遗址中发现的结果。
  • 考古学家推断,当时发生长达了2百年的干旱,导致文明灭绝。
  • 科学家解释,柯特拉达拉湖在当时是封闭水域,亦即其水量变化完全取决于降雨及蒸发,在氧16较氧18蒸发较快的状况下,留下的氧18证明了湖是缺水而干涸的。
  • 综合其他数据研判,夏季季风停止吹拂,极可能就是造成干旱的原因。
  • 印度德拉敦地质学者古普塔则指出,研究结果虽与文明史上的断层说法符合,但是导致季风停止的气候变迁因素,仍待进一步厘清。
  • 【古人应对供今参考】 德国波茨坦地质研究中心学者普拉萨,率领另一支研究团队也得出类似结论。
    • 在检视过印度中部的洛纳湖床后,他们认为干旱最早应发生于西元前4600年,此说法与剑桥大学的结果并不冲突。
  • 剑桥学者霍德尔分析,这项研究成果显现,阿卡德帝国、古埃及王朝和希腊青铜前期这些古文明的灭亡,彼此间可能有关连,除了回答考古学的疑问外,或许亦能为当今人类面对的气候难题提供参考。[2]

参考来源

  1. 风生水起139624363. 古代印度文明. 每日头条. 2018-07-24 [2022-02-28] (中文). 
  2. 记者赖义中. 印度河文明终结 肇因 200年干旱. 台湾醒报. 2014-03-05 [2022-02-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