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古巴水晶山咖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巴水晶山咖啡

古巴水晶山咖啡产自古巴水晶山上,是古巴顶级咖啡的代名词。

古巴的中央山脉地带,除了种植咖啡外,还有石英水晶等珍贵矿物出产,所以又被称为水晶山。

水晶山与牙买加的蓝山地理位置相邻,气候条件想仿,风味与蓝山咖啡相似,又被外界称古巴的蓝山。  [1]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圣地亚哥(Santiago)及 Guantanamo两个咖啡产区列为世界遗产。

媲美牙买加蓝山咖啡

水晶山咖啡是古巴咖啡最顶级的代表,而Cubita是水晶山咖啡最顶级的代表。

水晶山咖啡在世界排名是前几位的,具有很高的声誉。

相比牙买加蓝山咖啡,地理位置特点相似,都是精品,因此水晶山咖啡和牙买加蓝山咖啡可以媲美。[2]

引进了第一个咖啡厂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是共产主义统治下的一个岛国,首都哈瓦那。除了雪白的海滩和雪加烟草驰名于世,咖啡也相当出色。古巴的非历史相当悠久。

1748年,古巴引进了第一个咖啡厂。[3]

1791年,海地革命期间,废除奴隶制度,法国殖民者逃难到古巴,连带把更好的咖啡生产方法也带到了古巴。

曾是古巴全国出口的第一名

卡斯楚(Castro)时代之前,古巴的咖啡业蓬勃发展,古巴的咖啡豆曾经是古巴全国出口的第一名。比生活必需的糖产量更多。[4]

古巴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堪称咖啡种植的天然宝地。适宜的自然条件为咖啡树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自然环境,咖啡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种植和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古巴每年出口咖啡豆超过20000公吨(22,046短吨),而且都是以高价出售,大部分咖啡出口到欧洲,特别是荷兰和德国。19世纪后期因为政府政策以及国际政治局势混乱等因素使得当地咖啡身价暴跌,农民因而辗转栽种其他作物。

现在古巴大部分的咖啡庄园为国营,咖啡产量不多,水晶山产量极少,而且沿海地区不断被飓风侵袭,造成产量短缺。古巴咖啡主要销售给日本和法国,而日本几乎垄断品质最高的水晶山咖啡,因此取得高品质的古巴咖啡机会很难得。

种植区域

古巴咖啡的种植区域分为三大块,分别栽种于在海拔1000公尺-2000公尺的山坡和峡谷,其中最多的是东部Santiago de Cuba、Granma比例高达全国的70%,其次是中部villa Clara、Sancti Spiritus占20%,而西部Pinar del Rio则有10%。

这几个地区提供了相当舒适的生长环境给咖啡豆,平均气温冬天21度、夏天25度,雨量适中、湿度终年平均分布,土壤深层且肥沃。全部种植阿拉比卡(Arabica)品种,以及帝比卡(Typica)。

咖啡分级

说到古巴咖啡,不少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水晶山咖啡了吧!但其实“水晶山”并非是古巴的产区名字,而是在古巴官方咖啡协会分级制中的一个等级!

古巴咖啡协会将咖啡豆依照颗粒大小和风味分为九个等级:

Crystal Mountain

Extra turquino

Turquino

Altura

Montana

Cumbre

Serrano superior

Serrano Corriente

Caracolillo

等级的分类是依咖啡豆的大小而分成ETL(extra特级)、TL(中极)、AL(普通),而Crystal Mountain(水晶山)便是古巴最引以为傲的良质大形高级咖啡豆,也可以说水晶山咖啡是顶级古巴咖啡的代名词呢!

水晶山咖啡的特征

水晶山咖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颗粒大,而且咖啡豆的颜色为明亮的绿色。它风味口感特征:颗粒爆满,口感均匀,具有烟草味。

水晶山咖啡豆是典型的海岛豆,口感干净细致,有微微的酸味,并不强烈但却很持久,带出特别的甘甜风味,非常迷人。

最纯正的水晶山咖啡:Cubita

最为纯正的水晶山咖啡是古巴当地著名的Cubita。是古巴咖啡最顶级的代表。[5]

它略含葡萄酒一样的微苦及淡淡的甜味,甚至还隐约含有一丝烟味,细致顺滑,清爽淡雅,搭配的几近完美。人称咖啡中“高贵优雅的公主”。

一般咖啡的口感如重金属音乐的强烈,而唯独Cubita的口感细致平衡得像乡村小调的柔和。尝上浅浅的一口,就会被它的味道深深吸引,且陶醉其中,让人无法自拔。[6]

古巴咖啡

为数不多的古巴咖啡处理方式在全世界流传著,比如:Cortadito、cafe con Leche以及cafe cubano。

cafe cubano是一种在咖啡粉加入糖后所冲泡出的espresso。

虽然在很多国家看到“古巴咖啡”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但真正的古巴咖啡在美国却是非法的,但这个属于大多用来描述cafe cubano,通常来自巴西的咖啡也会拿来代表古巴咖啡应有的口感,不过这种情况也让人担心会对消费者造成困惑,同时在标示时也出现混乱的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