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古铜辉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铜辉石英文名称为bronzite,斜方辉石族矿物,系顽辉石(en)-斜方铁辉石(fs)类质同像系列的中间成员(相当en88%~70%,fs12%~30%)。常呈淡褐色,貌似青铜,故名。 其折射率与重折率均稍高于顽(火)辉石,ng=1.680~1.703,np=1.665~1.686。重折率0.009~0.012,+2v=90o±。相对密度也稍稍偏大,3.30~3.43,其他基本同顽(火)辉石。已知印度等地产有星彩古铜辉石可作宝石。

相关介绍

矿物介绍 球粒陨石,又称高铁群球粒陨石,是一种普通球粒陨石,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陨石。大约40%被记载的陨石归属此类,在普通球粒陨石中,H球粒陨石占46%;而在整个球粒陨石类别中则占44%。 与其他的普通球粒陨石相比较,此类陨石含铁量较高,占总重量的25-31%,其名字中的“H”即代表高铁含量(英语:Highironabundanc)。这些铁大半呈自由状态,因此尽管H球粒陨石具有石质的外貌,它具有高磁性。 这类陨石其中一个可能的母天体是S型小行星韶神星,或婚神星与虹神星(但可能性较低)。一般认为,韶神星受撞击后产生了一些近地小行星,这些近地小行星再受到其它撞击,产生的碎片掉到地球,成为了这些陨石,而非直接源自韶神星。 H球粒陨石与IIE铁陨石具有非常相似的微量元素丰度与氧同位素比例,使人相信它们来自同一母天体。 H球粒陨石中最丰富的矿物为古铜辉石(斜方辉石的一种)与橄榄石。大部分H球粒陨石都经过严重的蚀变,超过40%的H球粒陨石属于球粒陨石中的岩石学第5型,其余为第4型或第6型。只有少数(约2.5%)为未有太大变异的岩石学第3型。 从前,H球粒陨石曾以其主要矿物而被称为“古铜辉石球粒陨石”或“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但今已不用。

辉石介绍 化学通式为XYZ2N6、晶体属正交(斜方)或单斜晶系的一族单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式中X和Y分别代表占据晶体结构中M2和M1位置的阳离子;Z代表占据Z2O6单链内部四面体配位位置的阳离子,它通常是Si(,但可有少量Al(或Fe(等以类质同象替代的方式存在。 法国结晶学家和矿物学家R.-J.阿维首先用pyro-xene的名称来称呼发现于熔岩中的一种绿色晶体(辉石),从而得名。 普通辉石是火成岩、尤其是基性岩超基性岩中很常见的一种造岩矿物,在月岩中也很丰富;有时也见于变质岩中。铁辉石在自然界很少产出;但顽辉石则是超基性、基性火成岩中很常见的矿物。较富铁的顽辉石(相当于早先所称的紫苏辉石)也见于深变质的区域变质岩中;富镁的在陨石中也很常见。透辉石和钙铁辉石是典型的夕卡岩矿物;透辉石在一些基性、超基性火成岩和高级区域变质岩中也有产出。霓石和霓辉石主要产于碱性火成岩中,它们在岩石学中常被称为碱性辉石。锂辉石只见于富锂的花岗伟晶岩中,晶体往往很大。 美国南达科他州基斯通伟晶岩中的一个锂辉石晶体,大小约为12m×1.2m×0.6m,重将近30吨;中国新疆阿尔泰产出的一个锂辉石巨晶,重达36.2吨。此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北卡罗来纳等州和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地也有著名的锂辉石产地。硬玉只见于变质岩中,它是组成玉的主要矿物成分。缅甸的密支那河流域和中国的西藏、云南等地是硬玉的世界著名产地。 [1]

简介

古铜辉石是基性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 主要产于辉石岩、斜长岩中。它们主要是基性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随着SiO2含量的逐渐增高,正辉石亚族矿物成分中Fe的含量将有所增加,而Mg的含量将有所降低。因此在纯橄榄岩或苦橄岩中,以古铜辉石、顽火辉石为主。在辉石岩、斜长岩中,则以古铜辉石、紫苏辉石为主。此外,本亚族矿物也是区域变质程度较深的变质岩中常见的矿物。世界著名产地有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等地。源自希腊语hyper-“之上”andstenos-“力量”。 [2]

基本性质

化学组成:古铜辉石中含Fe2[Si2O6]分子为10-30%,且组分中经常含有Al,,Ca,Mg,Ti,Cr,Ni等元素。 类别:硅酸盐矿物-链状硅酸盐矿物-辉石族。 晶系和空间群:斜方晶系,Pbca。 晶胞参数:顽火辉石为a0=1.8223nm,b0=0.8815nm,c0=0.5169nm,正铁辉石为a0=1.8431nm,b0=0.9080nm,c0=0.5238nm(正铁辉石),古铜辉石介于之间。 形态:单晶呈短柱状,集合体成放射状,块状或粒状。 颜色:颜色随Fe含量的增高而加深,特征的古铜色。 条痕:白色或淡灰色。 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 光泽:玻璃光泽。 硬度:5-6。 比重:3.15-3.6g/cm3,比重也随Fe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其他性质:性脆 ,鉴定特征以其短柱状形态,两组近于正交的完好解理为鉴定特征。但与斜辉石亚族的区别,一般要进行光性测定。 解理:{210}解理完全。 断口:参差到平坦。 光学性质:二轴晶 (-),Np=1.669-1.755。Nm=1.674-1.763,Ng=1.68-1.773。双反射率=0.0110-0.0180,2V(计算)=86。2V(实测)=70-90,色散弱,r < v。 对称特点:斜方晶系。点群3L23PC,空间群Pbca。 晶胞参数:顽火辉石的晶胞参数为ao=18.228埃,bo=8.805埃,co=5.185埃;正铁辉石的晶胞参数为ao=18.433埃,bo=9.060埃,co=5.258埃。古铜辉石和紫苏辉石的参数介乎其中,随组分中铁含量的增大而稍有增大。 晶体形态:单晶体通常呈平行c轴延伸的短柱状。常见单形有(100)、210、010、001、110、211等。在岩石中常呈不规则的粒状,散布于整个岩石里。常与斜辉石亚族矿物形成有规则的定向附生体。在陨石中,古铜辉石还呈炉条状及球粒状。由于晶体中常含有系薄的磁铁矿钛铁矿、板钛矿等金属矿物包裹体,呈板状、条状或不规则状,形成席勒构造(闪烁构造),而使辉石晶体呈现类似古铜的半金属光泽。这种包裹体是古铜辉石在结晶过程中熔离作用的产物。

化学组成

辉石族矿物的一般化学式可以用W1-p(X,Y)1+pZ2O6表示。其中,W= Ca2+,Na+。X=Mg2+,Fe2+,Mn2+,Ni2+,Li+。Y=Al3+,Fe3+,Cr3+,Ti3+。Z=Si4+,Al3+。正辉石亚族的化学组成比较简单,其中p≈1,即无较大的阳离子存在,Al3+、Fe3+等三价离子也极少,Z中也仅Si4+而已。但在斜辉石亚族中,就比较复杂:p的变化自0到1,X及Y的组分均广泛地存在着类质同象置换现象,由于W及X、Y的变化,相应地需要有部分的Si4+被Al3+所取代,使斜辉石中出现了铝硅酸盐分子。 正辉石亚族是由顽火辉石Mg2[Si2O6]和正铁辉石Fe2[Si2O6]两个端员组分构成的完全类质同象系列,其中间成员为古铜辉石和紫苏辉石。Fe2[Si2O6]分子含量10%以下者为顽火辉石,10%~30%为古铜辉石,30%~50%为紫苏辉石,50%以上为正铁辉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