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雷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雷镇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南端的古雷半岛上。三面临海,辖区包括整个古雷半岛及附近海域、岛礁。经济以渔业为主,农业辅之。渔业以海水和滩涂养殖为主,海洋捕捞为次。全镇辖13个行政村,人口3.3万人,陆地总面积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3万亩,海岸线24公里,拥有滩涂面积6万多亩。

历史沿革

古雷宋代属漳浦县常乐乡绥康里,明清时代属九都。明代设里甲,古雷半岛编为东林、古雷、油澳3里。正统七年(1442年)起设古雷巡检司。清初顺治年间,裁撤巡检司,把3里改为3保。明末清初,郑成功曾据为抗清基地,时进时退。清廷为切断郑部在陆上的补给,于顺治十八年下令迁界,把沿海划为“弃土”,翌年(康熙元年),古雷划属“界外”,村民内迁。康熙十八年“复界”后方陆续迁回。康熙三十九年重新编定保甲,古雷半岛编为港口、油澳、古雷3保。民国五年,划出合东山建县,属东山县第三区。解放初,划为东山县第四区,1955年12月才划归漳浦,为古雷区,辖城下、岱仔、杏仔、龙口、油澳、下东、港口7乡28个自然村。1958年9月公社化,在原来各个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港口、下东、油澳、龙口、岱仔、城下、杏仔7个大队,属杜浔公社古雷管理区管辖。1961年5月撤销管理区,成立古雷公社,下设13个大队。1984年8月,公社改为乡,13个大队改为13个行政村,1992年2月改为镇。

古雷镇所辖的13个行政村为:古雷村港口村西林村岱仔村西寮村、下村、油澳村杏仔村、下堀村、半湖村、龙口村、古城村、陂内村。现全镇324万人。?1956年置古雷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37.3平方千米,人3.3万,辖古雷、港口、西林、岱仔、古城、西寮、下垵、油澳、杏仔、下窟、半湖、龙田、坡内13个村委会。

经济发展

古雷镇经济以渔业为主,农业辅之。渔业以海水和滩涂养殖为主,海洋捕捞为次。全镇发展浅海滩涂养殖4?8万亩,养殖种类有鲍鱼、扇贝、牡蛎、对虾、花蛤、泥蚶、海带、紫菜、羊栖藻等。自1996年以来发展鲍鱼养殖业28家,养殖水体6.3万立方米,年产值8000万元。捕捞品种有剑虾、虾姑、鳗鱼、梭子蟹、丁香鱼、石斑鱼和 鱼 巴 鱼 良鱼等经济鱼。农业种植面积154万亩,种植适合沙壤的芦笋、葱、蒜、番薯、花生等。

现有三资企业:胜凯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千翊食品有限公司、金海咸水养殖有限公司、华浦港区建设有限公司等。投资30万元以上的个私企业40家。个体工商业户124户。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216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087万元,农业总产值42073万元,水产品总产量1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475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养殖业作为促进古雷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养殖业发展迅猛,建成了5.8万亩“海上田园”,古雷镇“海上田园”成规模、品种多、质量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自1996年古雷鲍鱼城建成以来,全镇共发展工厂化养鲍100余家,全镇鲍鱼养殖水体达25万立方米,年产值可达1亿元,解决农村劳动力2000人以上就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02年,漳州市委、市政府把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确定为全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并已纳入福建省重点产业布局规划。古雷镇紧紧抓住港区开发的发展机遇,按照“抓经济工作项目化,抓项目工作具体化”的要求,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广泛宣传项目优势,建立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责任制,加大项目引进工作力度,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2002年,总投资近7000万元的疏港公路即将全线贯通;投资2.1亿元人民币的漳浦一德30万m3液体化工储罐区项目及5万吨级的化工码头将于2008年建成投产;总投资2825万元的国防5千吨码头(力通滚装码头)已竣工运营;日供5万吨的供水工程已进入水管铺设扫尾阶段。区内至今与海内外的客商、企业签订合同及协议投资资金近210亿元人民币。省“十一五”规划拟建的厦深铁路在区内规划了铁路支线。

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正以深水港为依托,突出临海工业和滨海旅游两大特色,以其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建成具有明显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效率 、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港口经济区,成为福建省重要的临海工业基地引。[1]

人文历史

明万历二十五年,海贼无齿佬(贼首)犯古雷,铜山把总张万纪出兵将其击败。

清顺治三年十二月,郑成功起兵抗清,以厦门、东山为根据地,古雷也在其控制之下。顺治十六年,郑成功收缩闽南兵力,古雷为双方都无驻兵地区。顺治十八年,清廷下令“迁界”,沿海划为“弃土”(界外),翌年(康熙元年)执行,古雷村民内迁,建筑物拆毁。康熙十八年“复界”百姓陆续迁回,部分无迁回。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5年3月19日,日本侵华派遣军德本光信联队从上海调广东,以4艘军舰运载,至菜屿列岛海域,被从长汀机场起飞的美国陈纳德“飞虎队”战机轰炸,其中一艘沉没于下以东海域,日军死伤甚多,数人被我民众俘获,解送漳州师部。其余三艘日舰带伤逃往厦门及金门日占区,残部二千多人于当年7月从港尾白坑登陆,流窜经佛昙、漳浦、云霄、诏安至广东日占区,沿途又被袭击,死伤甚多。

发展前景

古雷曾被看成海隅僻地,遍地沙荒,不适宜种稻,鱼产虽盛,但交通不便,只靠鱼贩肩挑行销,鲜品销售困难,海产品传统的加工方法仅煮(或炊)、晒、腌三种,卖不了好价,米珠薪桂,只好以番薯为主粮,人民生活困苦,文化教育落后。解放后,人民政府经50多年建设,经济和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水陆交通方便,渔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海水养殖业突飞猛进,今已成为全县经济最活跃的乡镇之一。

新近,漳州市正加紧古雷港口经济区筹建工作,使之成为漳州市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以古雷半岛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引进外部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建成具有明显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效率、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港口经济区,成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成为海峡两岸经济繁荣带的新增长点,成为厦门——汕头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的古雷港口经济区包括半个古雷半岛、杜浔盐场和杜浔、沙西、下蔡林场的部分。规划区控制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148平方公里),在此区域有天然良港资源和丰富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陆交通便利,供电供水丰富,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日趋完备。

《古雷港口经济区发展规划》业经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完成,漳州市委、市政府,漳浦县委县政府正把此丰功伟业摆上工作日程。

相关视频

老乡情漳浦县古雷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