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另一種選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2月21日 (三) 07:55 由 Cm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0.kfzimg.com/G06/M00/F1/D3/p4YBAFqZOLCAR1CHAACWBRzQSGw799_n.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暢銷書《向前一步》作者、臉書COO謝麗爾•桑德伯格的丈夫戴夫•高德伯格於2015年5月突然去世,她認為自己和孩子們再也不會有真正純粹的快樂了。謝麗爾在書中寫道:「我陷入了空虛。巨大的空虛占據了我的心臟、我的肺葉,限制了我思考的能力,甚至呼吸的能力。」謝麗爾的朋友、沃頓商學院知名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告訴謝麗爾,我們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一步步從支離破碎的不幸與災難中復原。我們不是生來就擁有復原力的,復原力需要我們在後天培養和提升。

本書將謝麗爾的個人經歷與亞當關於培養復原力的開放性研究結合起來,進行了深入分析及闡述。謝麗爾向我們敞開心扉,從她發現丈夫猝然倒在健身房的地板上開始,描述了她在丈夫去世後感受到的急性悲傷和極度的孤獨。然而,本書並沒有局限於謝麗爾的個人經歷,而是從更廣泛的層面去探討我們該如何克服人生中的逆境,包括疾病、失業、性侵、自然災害、戰爭、暴力等不幸。同時,來自不同群體的案例也揭示了每個人都可以培養及提升內在堅韌的復原力,並且擁有重獲快樂的能力。

復原力源自我們的更深層次的內在,也來自外部的支持。即便經歷了毀滅性的打擊與不幸,我們仍可能找到更多的人生意義,並且學會感恩,從而獲得成長。本書還提供了諸多極具實踐性的方法,啟發我們積極地幫助他人,培養自己的同理心,樂善好施,教育出更加堅毅的孩子,創建具有復原力的家庭、職場和社區。

戴夫去世兩周後,當孩子們準備參加學校的親子活動缺沒有父親的陪伴時,謝麗爾痛苦地對朋友說:「我只想要戴夫。」朋友說:「既然選擇A已經不存在,你就只能考慮選擇B了。」

是的,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人生中的選擇B,這本書將幫助我們充分了解選擇B,勇往直前,樂觀積極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失敗,重新找到快樂與幸福。

作者簡介

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商業領袖、慈善家、Facebook(臉書)首席運營官,著有暢銷書《向前一步》(Lean In),並創立了旨在鼓勵全球女性勇敢實現自己抱負的「LeanIn.Org」女性社區。她曾在谷歌公司擔任在線銷售部門副總裁,也曾就任美國政府財政部辦公廳主任。目前,她和兩個孩子生活在美國加州。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知名心理學家、沃頓商學院最受好評的明星教授,著有暢銷書《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Give and Take)、《離經叛道》(Originals)。他是研究內在驅動力和人生意義的頂級專家。亞當曾獲得美國心理協會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頒發的成就獎。同時,他也是《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目前,他與妻子和三個孩子居住在美國費城。

原文摘錄

復原力源於每個人的內在,也源於他們獲得的外部支持;復原力源於因生命中的美好而引發的感恩,也源於在挫敗中學到的經驗;它既來自對於悲傷的解析,也來自對悲傷的接納。 放眼世界,人們在表露消極情緒時大都會面對來自文化的壓力。 有力的證據表明,對所經歷的悲劇事件敞開心扉,有助於提升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水平。 ……從壓力實驗中得知,噪聲消失並不是減輕壓力的關鍵因素,按鈕的存在才是關鍵。 在他人經歷痛苦時,我們應該遵守「白金法則」(而不是「黃金法則」):「按照他人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 自我同情常常與自責相伴相生。自我同情並不意味着對過去責任的逃避和解脫,自我同情要我們確信,我們不應把自己打擊得那麼狠,以致破壞了未來。自我同情讓我們意識到,做了壞事並不一定代表自己就成了壞人。 創傷後的成長會以五種形式存在:發現個人的力量,學會感恩,建立更深層次的關係,找到更多的人生意義,以及發現新生活的可能性。 追求沒有意義的快樂,人生會漫無目的;但只有意義沒有快樂的人生也是令人沮喪的。 ……心理學家稱此現象為「刻板印象威脅」,即人們擔心自己被歸入消極的刻板印象。焦慮會擾亂我們的思維,而這種擔心也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導致我們恰好符合刻板印象。 為了失敗後的復原,我們需要從失敗中學習。大多數時候,雖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但很難做到。我們太缺乏安全感,不敢承認錯誤;或者我們太驕傲,不願向別人承認我們的錯誤。 ……我們通常會為錯過的機會而遺憾,而不是為我們抓住機會、採取行動而遺憾。 幽默會增強我們的復原力。 我現在知道,一個人將會在經歷創傷後不斷成長。 我也相信,經歷創傷前成長,即一個人不必經歷悲劇就可以提前建立自己的復原力,能為面對潛伏在人生前路的障礙做準備。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