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

图片来自travel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大稻埕,1875年8月15日由马偕博士设立,是台北市最早建立的礼拜堂。现建筑完成于1915年,是台北地区仅存的4座建于日治时期的长老教会教堂,亦是4者中兴建年代最早者(另外3座教堂是济南教会, 中山基督长老教会淡水教会)。2002年5月28日,本堂建筑公告为直辖市定古迹。

沿革

大稻埕教会的前身是“大龙峒礼拜堂”,但礼拜堂后来因为中法战争而被愤怒的民众攻击毁坏,之后便改于枋隙重建。后来因为教友日增而使空间不敷使用,遂由李春生长老提议并捐地出资兴建今天的大稻埕教会,而这座教堂的建筑样式还是李春生前往福建厦门考察当地教会建筑后修改而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教堂又因为老旧及空间不敷使用而有拆除改建之议,而后台北市文化局迳行决定将建筑物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迹。然而教堂却遭怪手于2002年5月26日凌晨1时20分破坏[1],造成正立面毁损。后来由教会利用奉献基金进行建筑的修复工程,现在已经完成修复工程,并架设管风琴。

年表

  • 1875年8月15日:由加拿大长老教会牧师马偕博士于大龙峒地区设立“大龙峒礼拜堂”,是台北市最早建立的礼拜堂。
  • 1884年8月:中法战争爆发,礼拜堂被愤怒的民众攻击毁坏。
  • 1885年7月:礼拜堂于枋隙地区重建。
  • 1886年10月:礼拜堂重建完成,并改名为“枋隙礼拜堂”(地址为迪化街二段67号,今大桥长老教会现址)。
  • 1915年8月:枋隙礼拜堂停用后,有“台湾茶叶之父”之称的李春生长老于现址独资捐献土地及建堂,礼拜堂本月完工并改名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
  • 1922年、1927年:分别首次有女性任执事、长老。
  • 1975年3月2日:奉献位于枋隙地区的“枋隙礼拜堂”给大桥长老教会。
  • 2007年6月: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同意礼拜堂以保留左右两侧墙面,正面用原砖原图重新砌成,并向前移动6公尺等三条件重建礼拜堂,本月开工。
  • 2009年:现今礼拜堂重建完工。
  • 2010年8月15日:举行设教135周年暨圣殿重建献堂感恩礼拜。
  • 2011年3月:成立大稻埕学苑。
  • 2014年7月:增设第二场(华语)礼拜。

建筑

教堂的正立面山墙两端各有一座小尖塔,其下则是一对仿柯林斯式柱头的柱子。而在山墙中央有一扇周围有泥塑装饰的牛眼窗,下面则有哥德式的尖拱。主堂内部空间挑高,有两层楼高,予人一种庄严感[2]

参考文献

  1. 大稻埕教会漏夜拆除 文化资产再凋零. 公视. 2002-05-27 [2015-09-20]. 
  2.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的引用提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