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湾花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花莲

 

 

 

花莲县

台湾花莲一般指花莲县 花莲县,隶属台湾省,位于台湾本岛东部,北接宜兰,南接台东,西沿中央山脉脊线与台中市、南投县、高雄市为邻,东向太平洋。 面积4628.57141平方公里,人口341032人(2009年),是台湾最后一个被汉人移居的地方之一。 古称“奇莱”, 花莲县还是台湾面积第一大县。 经济主要以工业、商业和运输业为主。 县境东西宽仅27~43公里,南北长达142公里,为台湾仅次于台东的第二“长”县。 花莲县是台湾原住民最多的区域,境内原住民以台湾原住民第一大族阿美族分布最广。 举世闻名的太鲁阁峡谷(太鲁阁公园)就是位于该县秀林乡境内。

历史沿革

太鲁阁峡谷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 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 县政府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12日正式成立,县政府设于花莲市中山路。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花莲区的寿乡更名为寿丰乡、研海乡更名为新城乡;凤林区的西新社乡更名为丰滨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31日,撤销花莲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16日,玉里区的太平乡更名为卓溪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日,士林乡更名为秀林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6日,凤林区设立光复乡,由凤林镇及瑞穗乡各划一部分增设。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1日,吉野乡更名为吉安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15日,撤销凤林区。 1950年,太平乡改称为卓溪乡。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花莲县行政区域照旧。 1958年6月1日,万里乡更名为万荣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09年,花莲县治花莲市,辖1市2镇10乡:花莲市;凤林镇、玉里镇;新城乡、秀林乡、吉安乡、寿丰乡、光复乡、丰滨乡、瑞穗乡、万荣乡、卓溪乡、富里乡。县治设在花莲市。 制表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花莲县位于东部海岸的狭长地带,东边濒临浩瀚的太平洋,西部是耸列的中央山脉。 县境东西宽仅27~43公里,南北达142公里,面积4628.5714平方公里。 镇政府坐标为东经121°60‘,北纬23°98’,是台湾面积第一大县。

地形地貌 东边以海岸山脉滨临太平洋,西边是高耸的中央山脉,南端与台东县的池上乡与长滨乡交壤,北边以大浊水溪与宜兰县南澳乡接邻。 花莲夹在高山与大海之间,县境东西宽仅27~43公里,南北却长达142公里,为台湾仅次于台东的第二"长"县。 南北狭长走向的花东纵谷是人口聚居的地方。 太鲁阁峡谷(太鲁阁国家公园)就是位于本县秀林乡境内。

气候 台东市气候类型为副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1℃,最高月均温28.4℃,最低月均温17.8℃,年降水量2092.9毫米,年日照时数1579.7小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花莲所在地区玉矿有60万吨以上,蕴藏量占世界已探明的总量的一半,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花莲丰田一带。 另外还有蛇纹石、玫瑰石、大理石、台湾玉石等矿产。 其他资源有限,仅有少量煤、天然气、金、银、铜、铁等金属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有大米、甘蔗等农作物以及牛樟树、莲雾、芭乐等,动物资源有哺乳类的梅花鹿、台湾猕猴、山羌、长鬃山羊、台湾黑熊、水鹿,鸟类的灰面鹫、松雀鹰、黑面琵鹭、帝雉、蓝腹鷴、台湾蓝鹊、五色鸟、以及曙凤蝶、樱花钩吻鲑、绿蠵龟、台北树蛙、山椒鱼等。

人口

花莲县的总人口数在2009年5月统计约有341032人,人口外流严重,在34万多人口中,男性有176567人,女性有164465人。 花莲原住民人口以2009年5月统计为平地原住民55704人,山地原住民34403人共为90107人,约占花莲县总人口四分之一,以阿美族分布最广。 除此之外,花莲的客家人亦占总人口三成。 闽南人、外省人人口花莲县亦有相当比例。 在人口结构上,存在着典型的闽南、客家、外省与原住民四大群族,有着深厚的族群意识与省籍情结。 另外,因为开发较晚,花莲保留有丰富的台湾原住民文化:县治之内有的阿美族、泰雅族、太鲁阁族、布农族、撒奇莱雅族、噶玛兰族6族。 花莲县主要原住民阿美族为台湾九族中的最大族,也是台湾原住民最多的区域,境内原住民以台湾原住民第一大族阿美族分布最广。    [1]

参考文献

  1. 台湾花莲,搜狗智能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