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灣茶」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茶茶區
行 10: 行 10:
 
*台灣茶除了味覺嗅覺的品味外,更多了其他茶類沒有的茶湯視覺享受;世界有百分之七十佔有率的紅茶,以紅色為主,只有深淺濃淡之分,很難直接從茶湯顏色看出不同之處,還有產於日本且全球知名的[[綠茶]]和中國專屬生產的[[白茶]]、[[黃茶]]和[[黑茶]]大部分也都只有單一顏色,所以在茶湯顏色的呈現就相對比較沒有那麼豐富;而台灣烏龍茶從蜜綠、綠黃、黃綠、金黃、澄黃、黃褐、琥珀、澄紅到亮紅都有,而這些變化萬千的豐富色彩來自台灣[[烏龍茶]]製程中的不同發酵程度和精製過程中的不同程度的焙火;台灣的製茶師在發酵拿捏是全世界最精準的,台灣的焙茶師也有全世界最高超的溫度控制藝術,除了交織出豐富的香氣滋味的變化,也呈現出有如色票般的炫麗色彩,一樣的茶可做出不同韻味色澤.台灣茶同時也可以算是台灣農業的專精濃業代表。
 
*台灣茶除了味覺嗅覺的品味外,更多了其他茶類沒有的茶湯視覺享受;世界有百分之七十佔有率的紅茶,以紅色為主,只有深淺濃淡之分,很難直接從茶湯顏色看出不同之處,還有產於日本且全球知名的[[綠茶]]和中國專屬生產的[[白茶]]、[[黃茶]]和[[黑茶]]大部分也都只有單一顏色,所以在茶湯顏色的呈現就相對比較沒有那麼豐富;而台灣烏龍茶從蜜綠、綠黃、黃綠、金黃、澄黃、黃褐、琥珀、澄紅到亮紅都有,而這些變化萬千的豐富色彩來自台灣[[烏龍茶]]製程中的不同發酵程度和精製過程中的不同程度的焙火;台灣的製茶師在發酵拿捏是全世界最精準的,台灣的焙茶師也有全世界最高超的溫度控制藝術,除了交織出豐富的香氣滋味的變化,也呈現出有如色票般的炫麗色彩,一樣的茶可做出不同韻味色澤.台灣茶同時也可以算是台灣農業的專精濃業代表。
 
 台灣茶分布台灣北中南各地,其品種也經過省政府時期農林廳農業改良,品種品項更為優良。
 
 台灣茶分布台灣北中南各地,其品種也經過省政府時期農林廳農業改良,品種品項更為優良。
 +
 +
  
 
==北包種,南烏龍==
 
==北包種,南烏龍==
 
 在北台灣最有名的是文山包種茶,有「北包種,南烏龍」之稱,茶葉外觀翠綠帶麗色,條索緊結且自然彎曲,茶湯水色蜜綠鮮活、香氣撲鼻、滋味甘醇、入口生津,在台北市的文山、南港、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等地均有種植,在石碇這個地方,清朝時期,大菁(染料之一)為重要經濟作物,因英國商人在地設置商行,高價收購茶葉,使的居民紛紛開始種植茶葉,茶區終年溫暖涼爽,水氣豐沛,土壤肥沃,孕育出品質極佳的文山包種茶。<ref>[https://aa39998.wixsite.com/letsnewsmedia/0318 你喝台灣茶嗎?台灣茶區分佈大匯集!]</ref>
 
 在北台灣最有名的是文山包種茶,有「北包種,南烏龍」之稱,茶葉外觀翠綠帶麗色,條索緊結且自然彎曲,茶湯水色蜜綠鮮活、香氣撲鼻、滋味甘醇、入口生津,在台北市的文山、南港、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等地均有種植,在石碇這個地方,清朝時期,大菁(染料之一)為重要經濟作物,因英國商人在地設置商行,高價收購茶葉,使的居民紛紛開始種植茶葉,茶區終年溫暖涼爽,水氣豐沛,土壤肥沃,孕育出品質極佳的文山包種茶。<ref>[https://aa39998.wixsite.com/letsnewsmedia/0318 你喝台灣茶嗎?台灣茶區分佈大匯集!]</ref>
  
==台灣茶茶區==
+
==台灣茶茶區 及各地的特色==
 +
=茶區=
 +
一、 梨山、八仙山茶區
 +
 
 +
本茶區均屬臺中市和平區,地質屬砂質片狀礫岩,土壤排水良好,但相對保水及保肥力不佳,但以臺灣山區多雨之氣候型態,其地質狀態對茶葉製造有利,在雨季連續下雨後,其茶菁含水量相對較低,適合製造香氣高、滋味清醇之特色茶。本茶區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製造茶類為輕發酵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因地理位置及海拔差異,兩區所產製之茶類特質略有差異,八仙山茶區之茶質滋味較濃稠。梨山茶區因海拔高、氣溫低,部分區段一年只能採收 2~3 次,因其氣候冷涼,茶菁肥厚,成茶外觀色澤翠綠,水色蜜綠帶黃,香氣清揚,滋味清醇鮮爽為其最大特色。
 +
 
 +
二、 芬園茶區
 +
 
 +
本區僅小面積栽培,位屬八卦山脈最西段,地勢較低,栽培以青心烏龍及臺茶 12 號為主,產製之半球形包種茶與名間及青山茶區相類似,具清香或焙火特色。
 +
 
 +
三、 名間、青山茶區
 +
 
 +
名間茶區因其地勢平坦、土壤深厚、產量高,茶園更新較容易,故其栽培品種較多元;名間茶區早期栽培以武夷、青心烏龍、青心大冇為主,茶業改良場推出臺茶 12 號、 13 號後取代了原來的栽培品種,後續四季春品種因其早春晚冬茶菁產量高,亦適合機械採摘,復又取代了部分臺茶 13 號,目前名間茶區以臺茶 12 號及四季春為主要栽培品種。
 +
 
 +
  產製茶類以半球形部分發酵茶為主,因其茶菁採用機械採摘,故其茶菁成熟度較足,採摘選擇於日出後不帶露水之茶菁,故其成茶香氣較揚,發酵滋味較易呈現,加以其製成之茶葉均經由機械挑除枝梗及黃片等,最終之茶葉成品外觀雖顆粒較小,但均勻度極佳。本區屬機採茶區,單位面積產量高,茶葉生產成本較低,是臺灣最佳外銷茶專業區。
 +
 
 +
  近年因受紅茶再興之影響,名間茶區亦利用臺茶 12 號等夏季茶菁產製小葉種紅茶,因其海拔較低,溫度高,所產製的小葉種紅茶、滋味濃稠感頗足。
 +
 
 +
  青山茶區與名間松柏嶺茶區同屬八卦山脈,但其位置偏西段,栽培品種、產製茶類及特色等與名間茶區相似,亦屬機採茶主要產區之一。
 +
 
 +
四、 竹山、鹿谷茶區
 +
 
 +
竹山鎮山坪頂茶區早期推廣以臺茶 12 號、臺茶 13 號為主,因其產量高、管理容易、產製技術純熟,且其部份茶園所產製之茶菁,外售至山下大型茶工廠製造,茶農收益穩定,且其屬山坡地,更新不易,至今仍保持以該品種為大宗。茶菁採摘以手採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因其海拔約略 400-600 公尺,故其製茶發酵度較高,茶湯滋味濃稠度較足。夏季亦利用臺茶 12 號等茶菁產製小葉種紅茶,紅茶成品茶湯滋味濃稠感佳。
 +
 
 +
  竹山鎮大鞍茶區,本區段屬後期開發之高海拔茶區,大部份為孟宗竹林開墾而成,土壤地力尚屬良好,加以新興茶區茶價高,茶農為保持地力,相對投入之有機資肥料等較為充足,故茶樹長期保持生長良好,茶菁品質優良,產製之杉林溪茶,香氣清幽,滋味醇厚。
 +
 
 +
  鹿谷茶區因受地力衰退影響,除早期開發的彰雅、鳯凰、永隆三村仍保持青心烏龍品種,並維持故有園相外,多數茶農已移往地勢較高之大崙山開發新茶園,但仍以種植青心烏龍為主。鹿谷凍頂烏龍茶向來都以標榜高發酵度及深焙火,故其製茶過程仍保持較傳統之萎凋及發酵度,對後續的焙火技術更是特別講究,茶湯具有焙火香及茶香,滋味濃稠,香氣沉穩內斂。
 +
 
 +
五、 水里、信義茶區
 +
 
 +
南投縣水里鄉及信義鄉茶區,均位於濁水溪北岸,其地質屬性及其茶葉特質均與仁愛及梨山茶區相似,唯其海拔高度略低,加以開發較早,部分地力及茶樹有衰退老化現象。目前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製造茶類為輕發酵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茶湯水色蜜黃,香氣滋味清醇。
 +
 
 +
六、 魚池、埔里茶區
 +
 
 +
魚池、埔里茶區屬日據時期最重要的紅茶產區之一, 1999 年中部發生 921 地震後,為振興地方產業才又開啟魚池紅茶的再興,目前魚池、埔里紅茶栽培品種以臺茶 8 號、臺茶 18 號為主及少面積臺茶 21 號。
 +
 
 +
  為配合國內市場需求,目前魚池、埔里茶區之紅茶產製,已朝茶農自產自製之方式生產,以手採茶菁利用小型紅茶揉捻機,產製條形紅茶,且為配合國內消費者清飲紅茶之習慣,紅茶製程以優質紅茶之方向發展,不但注重茶湯香氣,滋味帶有紅茶茶湯的收斂性,尤其是臺茶 18 號(紅玉)的特有肉桂香及薄荷香,更是目前最受歡迎之茶品,另臺茶 21 號(紅韻)則帶有柚花香,滋味甘醇,亦是紅茶類多樣性選擇。
 +
 
 +
七、 仁愛茶區
 +
 
 +
南投縣仁愛鄉茶區,位於濁水溪以北,地質屬砂質片狀礫岩,土壤排水良好,但相對保水及保肥力不佳,但以臺灣山區多雨之氣候型態,其地質狀態對茶葉製造有利,在雨季連續雨天後,其茶菁含水量相對較低,適合製造香氣高、滋味清醇之特色茶。目前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製造茶類為輕發酵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茶葉外觀翠綠,水色蜜綠帶黃,香氣清揚,滋味清醇。
 +
 
 +
八、 國姓、中寮茶區
 +
 
 +
國姓、中寮茶區因受 921 地震及高山茶興起之影響,多數茶園已棄耕,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茶葉香氣清,滋味清醇。
 +
 
 +
九、 林內、古坑茶區
 +
 
 +
  林內坪頂茶區地勢平坦,屬早期開發之茶區,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臺茶 12 號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近年來受高山茶區興起之影響,部分茶園已荒廢或改種其他作物。
 +
 
 +
  古坑茶區包含桂林、華山及樟湖等區域,亦屬早期開發之茶區,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臺茶 12 號為主,桂林及華山地區因受古坑咖啡興起之影響,多數茶農已放棄茶葉生產,改以經營庭園咖啡為主,因此大部份之茶園均已放棄,而樟湖地區之茶園則仍保持良好園相,此區屬向陽坡地,海拔雖不高,但茶菁品質佳,產製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香氣清揚滋味鮮活。
 +
 
 +
十、 阿里山茶區
 +
 
 +
  嘉義縣梅山、竹崎、番路及阿里山鄉等茶區,經多年整合後統以「大阿里山茶區」稱之,所產製之茶葉亦統一名為「阿里山高山茶」,這是臺灣「茶區名稱」整合成功的一個範例;本茶區位於北迴歸線附近,是茶樹生長適區,其土壤質地屬壤土,因大部份為坡地茶園,排水良好,終年水氣足,茶樹樹勢強,種植以青心烏龍及臺茶 12 號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因其氣候適宜,屬發展較早之高山茶區,茶農具有高度之專業技術,成茶特質為香氣清爽,滋味醇和回甘性強。
 +
 
 +
十一、六龜茶區
 +
 
 +
  高雄六龜茶區主要分布在六龜區寶來等地,栽培品種有青心烏龍、臺茶 12 號、臺灣山茶,以產製半球形部分發酵茶為主。雖其生長環境氣溫較高。但部分海拔較高之茶園,仍仿高山茶清香方式製造,茶質保有清醇滋味與香氣。
 +
 
 +
十二、滿洲茶區
 +
 
 +
  屏東滿洲茶區所種植之茶樹為實生苗,故其園內茶樹各株之樹勢、萌芽期、芽色、葉形、色澤等均不一致,因其茶園組成特殊,產製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滋味濃稠,苦中帶甘,與其他茶區有明顯區隔,故有其特殊性。<ref>
 +
https://www.tres.gov.tw/ws.php?id=2612</ref>
 +
=茶種=
 
 各地茶種茶區因為茶種不同,環境氣候不同,製作方式都具有不同孕育了台灣各地區茶葉的特色與韻味。
 
 各地茶種茶區因為茶種不同,環境氣候不同,製作方式都具有不同孕育了台灣各地區茶葉的特色與韻味。
 
* [[文山包種茶]]
 
* [[文山包種茶]]

於 2019年10月23日 (三) 20:21 的修訂

照片茶農提供
行政院農委會茶也改良場[1]
[2]照片來至於中時電子報


台灣茶英文翻譯Taiwanese tea,產地台灣。台灣茶在台灣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民國70年前台灣茶葉均以外銷為主,市場有日本東南亞居多.70年後精緻農業台灣景氣發達,台灣茶都以內需為主.近年來茶業精緻的改良.台灣茶也紛紛走向國際聞名世界.賣茶的業者說,台灣茶是世界上最好的茶,非常重視香氣和滋味,台灣茶有所謂的"北包種,南烏龍"會這樣說得不見得單存只是愛國和本土情操而已,世界上茶葉的種類眾多,世界最多人飲用的茶類是紅茶,而主導世界紅茶的是英國,而世界綠茶的領導者為日本,而全世界烏龍茶,台灣說了算,目前台灣烏龍茶在世界還是領導地位,但是台灣茶因為氣候土壤改變產量越來越少,也有好幾個國家急起直追,海島型氣候緯度的優勢集栽種的海拔2公尺至海拔2500公尺才得以出台灣烏龍茶的特別之處。 台灣茶葉主要有區分春夏秋冬,高山茶區還有所謂的冬片.產地和品種.近年來又細分製作工法 沖泡方式來呈現台灣茶的細膩與精緻延伸了更多藝術生活..台灣茶茶道,茶文化藝術

台灣茶除條索狀茶葉以綠茶和紅茶,以外,烏龍茶鐵觀音大多半球形狀或球形狀為主,早期製茶師傅數十名合力手工經過數十次手腳併行柔碾而成,這也就是台灣茶重表面看茶乾就能分辨出來.採收大都以手採為主.手採初一心二葉的嫩芽。

  • 台灣茶除了味覺嗅覺的品味外,更多了其他茶類沒有的茶湯視覺享受;世界有百分之七十佔有率的紅茶,以紅色為主,只有深淺濃淡之分,很難直接從茶湯顏色看出不同之處,還有產於日本且全球知名的綠茶和中國專屬生產的白茶黃茶黑茶大部分也都只有單一顏色,所以在茶湯顏色的呈現就相對比較沒有那麼豐富;而台灣烏龍茶從蜜綠、綠黃、黃綠、金黃、澄黃、黃褐、琥珀、澄紅到亮紅都有,而這些變化萬千的豐富色彩來自台灣烏龍茶製程中的不同發酵程度和精製過程中的不同程度的焙火;台灣的製茶師在發酵拿捏是全世界最精準的,台灣的焙茶師也有全世界最高超的溫度控制藝術,除了交織出豐富的香氣滋味的變化,也呈現出有如色票般的炫麗色彩,一樣的茶可做出不同韻味色澤.台灣茶同時也可以算是台灣農業的專精濃業代表。

台灣茶分布台灣北中南各地,其品種也經過省政府時期農林廳農業改良,品種品項更為優良。


北包種,南烏龍

在北台灣最有名的是文山包種茶,有「北包種,南烏龍」之稱,茶葉外觀翠綠帶麗色,條索緊結且自然彎曲,茶湯水色蜜綠鮮活、香氣撲鼻、滋味甘醇、入口生津,在台北市的文山、南港、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等地均有種植,在石碇這個地方,清朝時期,大菁(染料之一)為重要經濟作物,因英國商人在地設置商行,高價收購茶葉,使的居民紛紛開始種植茶葉,茶區終年溫暖涼爽,水氣豐沛,土壤肥沃,孕育出品質極佳的文山包種茶。[1]

台灣茶茶區及各地的特色

茶區

一、 梨山、八仙山茶區

本茶區均屬臺中市和平區,地質屬砂質片狀礫岩,土壤排水良好,但相對保水及保肥力不佳,但以臺灣山區多雨之氣候型態,其地質狀態對茶葉製造有利,在雨季連續下雨後,其茶菁含水量相對較低,適合製造香氣高、滋味清醇之特色茶。本茶區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製造茶類為輕發酵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因地理位置及海拔差異,兩區所產製之茶類特質略有差異,八仙山茶區之茶質滋味較濃稠。梨山茶區因海拔高、氣溫低,部分區段一年只能採收 2~3 次,因其氣候冷涼,茶菁肥厚,成茶外觀色澤翠綠,水色蜜綠帶黃,香氣清揚,滋味清醇鮮爽為其最大特色。

二、 芬園茶區

本區僅小面積栽培,位屬八卦山脈最西段,地勢較低,栽培以青心烏龍及臺茶 12 號為主,產製之半球形包種茶與名間及青山茶區相類似,具清香或焙火特色。

三、 名間、青山茶區

名間茶區因其地勢平坦、土壤深厚、產量高,茶園更新較容易,故其栽培品種較多元;名間茶區早期栽培以武夷、青心烏龍、青心大冇為主,茶業改良場推出臺茶 12 號、 13 號後取代了原來的栽培品種,後續四季春品種因其早春晚冬茶菁產量高,亦適合機械採摘,復又取代了部分臺茶 13 號,目前名間茶區以臺茶 12 號及四季春為主要栽培品種。

  產製茶類以半球形部分發酵茶為主,因其茶菁採用機械採摘,故其茶菁成熟度較足,採摘選擇於日出後不帶露水之茶菁,故其成茶香氣較揚,發酵滋味較易呈現,加以其製成之茶葉均經由機械挑除枝梗及黃片等,最終之茶葉成品外觀雖顆粒較小,但均勻度極佳。本區屬機採茶區,單位面積產量高,茶葉生產成本較低,是臺灣最佳外銷茶專業區。

  近年因受紅茶再興之影響,名間茶區亦利用臺茶 12 號等夏季茶菁產製小葉種紅茶,因其海拔較低,溫度高,所產製的小葉種紅茶、滋味濃稠感頗足。

  青山茶區與名間松柏嶺茶區同屬八卦山脈,但其位置偏西段,栽培品種、產製茶類及特色等與名間茶區相似,亦屬機採茶主要產區之一。

四、 竹山、鹿谷茶區

竹山鎮山坪頂茶區早期推廣以臺茶 12 號、臺茶 13 號為主,因其產量高、管理容易、產製技術純熟,且其部份茶園所產製之茶菁,外售至山下大型茶工廠製造,茶農收益穩定,且其屬山坡地,更新不易,至今仍保持以該品種為大宗。茶菁採摘以手採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因其海拔約略 400-600 公尺,故其製茶發酵度較高,茶湯滋味濃稠度較足。夏季亦利用臺茶 12 號等茶菁產製小葉種紅茶,紅茶成品茶湯滋味濃稠感佳。

  竹山鎮大鞍茶區,本區段屬後期開發之高海拔茶區,大部份為孟宗竹林開墾而成,土壤地力尚屬良好,加以新興茶區茶價高,茶農為保持地力,相對投入之有機資肥料等較為充足,故茶樹長期保持生長良好,茶菁品質優良,產製之杉林溪茶,香氣清幽,滋味醇厚。

  鹿谷茶區因受地力衰退影響,除早期開發的彰雅、鳯凰、永隆三村仍保持青心烏龍品種,並維持故有園相外,多數茶農已移往地勢較高之大崙山開發新茶園,但仍以種植青心烏龍為主。鹿谷凍頂烏龍茶向來都以標榜高發酵度及深焙火,故其製茶過程仍保持較傳統之萎凋及發酵度,對後續的焙火技術更是特別講究,茶湯具有焙火香及茶香,滋味濃稠,香氣沉穩內斂。

五、 水裡、信義茶區

南投縣水里鄉及信義鄉茶區,均位於濁水溪北岸,其地質屬性及其茶葉特質均與仁愛及梨山茶區相似,唯其海拔高度略低,加以開發較早,部分地力及茶樹有衰退老化現象。目前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製造茶類為輕發酵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茶湯水色蜜黃,香氣滋味清醇。

六、 魚池、埔里茶區

魚池、埔里茶區屬日據時期最重要的紅茶產區之一, 1999 年中部發生 921 地震後,為振興地方產業才又開啟魚池紅茶的再興,目前魚池、埔里紅茶栽培品種以臺茶 8 號、臺茶 18 號為主及少面積臺茶 21 號。

  為配合國內市場需求,目前魚池、埔里茶區之紅茶產製,已朝茶農自產自製之方式生產,以手採茶菁利用小型紅茶揉捻機,產製條形紅茶,且為配合國內消費者清飲紅茶之習慣,紅茶製程以優質紅茶之方向發展,不但注重茶湯香氣,滋味帶有紅茶茶湯的收斂性,尤其是臺茶 18 號(紅玉)的特有肉桂香及薄荷香,更是目前最受歡迎之茶品,另臺茶 21 號(紅韻)則帶有柚花香,滋味甘醇,亦是紅茶類多樣性選擇。

七、 仁愛茶區

南投縣仁愛鄉茶區,位於濁水溪以北,地質屬砂質片狀礫岩,土壤排水良好,但相對保水及保肥力不佳,但以臺灣山區多雨之氣候型態,其地質狀態對茶葉製造有利,在雨季連續雨天後,其茶菁含水量相對較低,適合製造香氣高、滋味清醇之特色茶。目前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製造茶類為輕發酵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茶葉外觀翠綠,水色蜜綠帶黃,香氣清揚,滋味清醇。

八、 國姓、中寮茶區

國姓、中寮茶區因受 921 地震及高山茶興起之影響,多數茶園已棄耕,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茶葉香氣清,滋味清醇。

九、 林內、古坑茶區

  林內坪頂茶區地勢平坦,屬早期開發之茶區,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臺茶 12 號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近年來受高山茶區興起之影響,部分茶園已荒廢或改種其他作物。

  古坑茶區包含桂林、華山及樟湖等區域,亦屬早期開發之茶區,栽培品種以青心烏龍、臺茶 12 號為主,桂林及華山地區因受古坑咖啡興起之影響,多數茶農已放棄茶葉生產,改以經營庭園咖啡為主,因此大部份之茶園均已放棄,而樟湖地區之茶園則仍保持良好園相,此區屬向陽坡地,海拔雖不高,但茶菁品質佳,產製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香氣清揚滋味鮮活。

十、 阿里山茶區

  嘉義縣梅山、竹崎、番路及阿里山鄉等茶區,經多年整合後統以「大阿里山茶區」稱之,所產製之茶葉亦統一名為「阿里山高山茶」,這是臺灣「茶區名稱」整合成功的一個範例;本茶區位於北迴歸線附近,是茶樹生長適區,其土壤質地屬壤土,因大部份為坡地茶園,排水良好,終年水氣足,茶樹樹勢強,種植以青心烏龍及臺茶 12 號為主,產製茶類為半球形部分發酵茶,因其氣候適宜,屬發展較早之高山茶區,茶農具有高度之專業技術,成茶特質為香氣清爽,滋味醇和回甘性強。

十一、六龜茶區

  高雄六龜茶區主要分布在六龜區寶來等地,栽培品種有青心烏龍、臺茶 12 號、臺灣山茶,以產製半球形部分發酵茶為主。雖其生長環境氣溫較高。但部分海拔較高之茶園,仍仿高山茶清香方式製造,茶質保有清醇滋味與香氣。

十二、滿洲茶區

  屏東滿洲茶區所種植之茶樹為實生苗,故其園內茶樹各株之樹勢、萌芽期、芽色、葉形、色澤等均不一致,因其茶園組成特殊,產製之半球形部分發酵茶,滋味濃稠,苦中帶甘,與其他茶區有明顯區隔,故有其特殊性。[2]

茶種

各地茶種茶區因為茶種不同,環境氣候不同,製作方式都具有不同孕育了台灣各地區茶葉的特色與韻味。

文山包種茶為半醱酵茶,其醱酵程度約8~12%,是特別著重香氣的茶葉,亦俗稱清茶,以台北包種茶葉文山區所產者為最。   依據茶業改良場為包種茶所訂的特色是:外觀形狀條索緊結,葉尖自然彎曲,茶條呈青蛙皮之灰白點,色澤墨綠色有油光,身骨重實者為佳;香氣為幽雅之清香,有鮮花之新鮮感;水色蜜黃碧綠(黃中帶綠),鮮艷明亮不混濁為上品;滋味則為入口不苦不澀,甘潤舒暢為優。

   文山包種茶以採摘軟嫩的一心兩葉茶菁焙製而成,是一種香氣特別幽雅而飄逸的清茶,這種高香味的茶,貴在沖泡後香氣特別濃郁!飲用時,茶湯入口有一種幽雅的蘭桂花香經由口腔而透出鼻腔,使人滿口芬馥,神清氣爽,加上一種經由文火烘焙的香氣,使茶味甘醇潤滑,味覺感受與嗅覺感受同等濃烈,使品茗者享受到茶之真味。

  沖泡文山包種茶務必要把它清揚的香氣表現出來,這是該類茶典型特徵。由於文山包種茶呈疏鬆的條索狀,沖泡時要注意茶葉量不要放太少,為表現該茶的清揚香氣,最好用導熱快又不透氣的白瓷茶具沖泡為宜,沖泡溫度以介於90°C至100°C為佳。

  特別是用山泉水泡出的文山包種茶更是滋味獨特,口齒留香,為國人最喜愛的茶葉。過去文山包種茶曾外銷中南半島,現在以泰、港、美、日的華僑為銷售對象。[3]

鐵觀音茶原產在福建安溪西坪鄉堯陽一帶,已有二百多年歷史。臺灣鐵觀音茶的起始,據傳是清光緒 21 年( 1895 年),張氏先祖從安溪帶來茶苗來臺種植繁衍發展起來的。最早在新店大崎腳附近種植,之後遷移到木柵樟湖山,經營十餘年後,將茶園與製茶技術傳給張迺妙,返回福建安溪。張迺妙與張迺乾之後數次返回安溪,帶回鐵觀音茶苗回木柵繁衍,先後繼續發揚光大迄今。[4]

碧螺春綠茶最早產於中國浙江洞庭湖區,傳言因其茶香嚇煞人,從此洞庭山碧螺峰下所採摘的茶葉,因「香味特別強烈」便有「嚇煞人香」稱呼,因為名稱不雅所以康熙皇帝才改為「碧螺春茶」,也有人稱為「碧蘿春」。「碧」乃指的是外觀碧綠清澈,像翡翠顏色般的翠綠;「螺」就是茶芽外形細緊彎曲似螺旋形,並有白毫覆蓋其上,碧螺春茶即為在春初或春天所摘幼嫩帶心芽的茶菁,經加工製成的綠茶(圖一)。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在製造過程中不經過萎凋及攪拌的程序,其製程為:茶菁→炒菁→揉捻→初乾→解塊→乾燥,而碧螺春雖為炒菁綠茶,農友在生產時常會攤放靜置茶菁數小時,以改善茶葉的風味。

  新北市三峽茶區毗鄰新店、土城、樹林、鶯歌、大溪,連接文山茶區,是台灣唯一僅剩的專業炒菁綠茶產區,區內雪山系連綿邊境,茶山茶樹品種主要為青心柑仔及青心烏龍,其地靈人傑,種植地區因白雞山山峰環繞,雲霧濛密,氣候涼爽,土質良好。三峽地區農友開墾種茶歷史已逾200年,在清明節前當葉片生長至一心三葉時,用手採一心二葉之嫩芽製成的碧螺春綠茶,它的色、香、味、形最佳。碧螺春外觀新鮮碧綠,芽尖白毫多,形狀細緊捲曲似螺旋,乾茶清香鮮雅、亮麗自然,茶湯碧綠清澈、鮮活爽口,品質獨樹一格,堪與洞庭山碧螺春相媲美。因此曾有人對此碧螺春茶撰寫有如下列詩文:

清輕甘潔、毛茸捲曲、外形似螺 水色明澈、鮮清甘甜、有新鮮感 香氣芬芳、陶醉其中、津然舒適 飲後回味、生津止渴、爽口氣順 [5]

相傳百年前,英國茶商將此茶呈獻英國維多莉亞女王,由於沖泡後,其外觀艷麗,猶如絕色美人漫舞在水晶杯中,品嘗後,女王讚不絕口而賜名「東方美人」。 東方美人茶原稱膨風茶。相傳早期有一茶農因茶園受蟲害侵食,不甘損失,乃挑至城中販售,沒想到竟因風味特殊而大受歡迎,洋行全數收購。回鄉後茶農向鄉人提及此事,竟被指為「膨風」。 特色: 茶樹嫩芽經茶小綠葉蟬吸食,茶菁因異常代謝生成特殊物質而產生天然蜜香味,茶葉品質的好壞決定在「著涎」的程度。除上述名稱,又名椪風茶、涎仔茶、白毫烏龍茶。 歷史: 早期膨風茶的毛茶運抵大稻埕茶棧,出口前,需在「番莊館」再經過一道烘焙與揀茶的精製過程,故舊稱為「番莊烏龍」。 台灣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為東方美人茶命名「福壽茶」。[6]

南投魚池鄉是台灣大葉種紅茶的知名產區,年均溫及穩定的高濕度環境是最大的特性,在日治初期,由於日本人認為此地非常適合阿薩姆紅茶的生長,因此引進了印度大葉種阿薩姆紅茶種苗種植,種出來的紅茶品質極為優良,並在當地建立紅茶試驗所,進行樹種的培育及改良。 台灣大葉種紅茶品種香氣呈現多元,紅韻(台茶21號)的柑橘香、紅玉(台茶18號)薄荷香等;口感上原來阿薩姆該有的強度收斂性及澀味感,在不同環境及多年的工藝技術下非常豐富。 香氣呈現 乾燥老木材、紅糖、甜香、微酸、糖香、橘皮、木質香(新鮮)、微薄荷、乾木材、番薯、蜜香、成熟水果、薄荷、果香、甜香、竹片、乾稻草。 口感表現 茶湯明確濃厚,入口甜,微銳利感,中厚度茶體。 尾韻中度收斂性,停留在口腔。[7]

產地:台東 品種:青心大冇、大葉烏龍、武夷、金萱。 特色: 紅烏龍為烏龍茶中發酵程度最高者,為近年開發之新興茶種,其特點為烏龍茶製法外結合紅茶重萎凋及重揉捻的工藝,具有烏龍茶及紅茶兩者的特色。由於紅烏龍適合製作的季節為夏季,剛好彌補夏季產茶量之不足,且製作條件不被季節、品種、蟲害、病害所影響,因此茶園皆以有機栽培為主。其茶乾半球型緊結帶有光澤,茶湯橙紅且透亮有光澤,具熟果香、滋味甘甜滑潤不苦不澀。[8]

台灣茶葉歷史

台灣茶茶道及茶文化藝術

  • 台灣茶道文化藝術 高雅唯美
  • 外國人簡易的泡茶方式介紹

外部連結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