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铁推拉式自强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铁推拉式自强号,俗称PP自强号列车,是台湾铁路管理局(台铁)运营的一种动力集中式列车(英语:Push–pull train,缩写:PP),为台铁运营列车中自强号等级的车种。

推拉式自强号由韩国现代精工(与现在的现代Rotem同属现代集团)中标生产,但实际上现代精工只负责无动力中部车厢部分;最重要的驱动车头则是经现代精工转标,由南非联邦铁路客货车公司(UCW)中标生产。

驱动车头加上专用客车厢一共445辆的庞大采购案,是台铁当时最大宗的一批列车购入项目,直到2019年EMU3000型引进才被打破。2014年开始,台铁曾规划针对动力集中式列车服务设备及E1000型驱动车头[1]进行期中更新升级,目前服务设备已陆续更新,但驱动车头部分因招标过程不顺利而停止计划。目前待未来采购具备动力集中式运行之新型电力机车引进后,将陆续汰换目前已届最低使用年限之E1000型驱动车头。

运营概况

台铁推拉式自强号乃台湾第一款动力集中式列车,于1996年4月首次引进台湾[2],完整编组E1000+PPx+E1000,刚到台湾时引起许多铁道迷的注意,因为它是台湾第一款流线型设计的列车,与目前的高铁外型相似,而与当时的台铁电力动车组外型有极大的不同。经过几个月的密集试车后,终于在1996年中秋节假期投入运营,取代1019次自强号使用的EMU100型,开始跑台北高雄直达车,回程为1020次。

为了打响列车的知名度,上路后出版的旅客列车时刻手册(时刻表)多次使用该车型为时刻表的封面,因此引起大众的注目。

机车与车厢陆续引进后,台铁把多班自强号改由动力集中式列车行驶。而且在自强号大量增发的需求下,有少数停站较少的莒光号列车也被改成动力集中式列车行驶。不过初期因为车况还不是很熟悉,莒光改自强的班次排点不甚紧,表定行车时间太长,为人诟病。1998年3月24日的改点中,自强号班次大量增加并进行车次重编,动力集中式列车遂成为自强号的主力车种。目前自强号的主要车种为动力集中式列车、少数行驶在南回线、北回线及东部干线的台铁内燃动车组。

宜兰线电化完工后,动力集中式列车于2000年5月3日首次行驶到罗东,取代了部分台铁内燃动车组自强号班次。在该次改点里,时刻表首次出现“PP速”,它能在线路良好的情况下发挥最大效益。台铁挑选了四班自强号以最高时速130公里运行,再度将北高行车时间压缩在四个小时以内。不过因影响列车运行的因素太多,如施工区间及列车密度高造成锁闭性误点,也导致时刻压缩后无法准点行驶,后来再度将时刻放宽,但PP速仍然维持以提供较佳的赶点能力。。

2003年7月4日北回线电化工程全线完工,电化列车首度行驶至花莲,因此动力集中式列车的行驶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北从基隆,南到枋寮(2019年12月20日起),东到知本都有它的踪迹。而旧型的台铁自强号电力动车组因车况不甚稳定,可用列车数量少,有时会直接使用动力集中式列车代跑该班次列车。

目前动力集中式列车最多可以组成32组列车(64辆E1000机车每2辆为1组),而台铁排定的最大出车量为29组(连续假日运量高峰期),另外3组有2组为检修保养编组,另1组则固定停放于彰化车站作为备用紧急救援编组。

2011年6月10日、20日、30日,配合《火车环岛接力─百年车站巡礼》活动担任邮轮式列车(动态行驶,区间为基隆新竹)。

2013年12月19日晚间182次自强号(机车编号E1047、1048)抵达花莲站后,为配合台东线电气化试运行,动力集中式列车首度行驶至寿丰,为本款车首度驶入台东线的记录;2014年4月16日8794次试运行(机车编号E1060、1063)于上午10点23分准点抵达台东站,为本款车首度跑完整条台东线的记录,并且也在中途跑出时速130的速度,为台东线铁路87年来史上的创举。

2017年,40PPD2518(2015二水铁路道口事故车厢)已进入大肚仕佳车辆工厂作为无阶化改造示范车,评估后考量车辆受损严重故不予改造。

2017年6月27日,首辆PPD改造亲子车厢(PPP2503)发表,从7月30日,至隔年2月25日止,逢周日附挂在特定车次(418-443次)。

2018年3月3日,因改造亲子车厢受到欢迎,指定运行班次增加为东西干线各一组(123-150次 七堵-屏东、410-439次 树林-台东),并改为每日固定行驶。

2018年7月27日,平日亲子车厢运行班次由每日4列次增加至10列次,周日由原4列次增至11列次。

视频

台铁推拉式自强号 相关视频

铁路随拍:台铁146次E1000型PP推拉式自强号乘坐记录
高雄车站推拉式自强号2A出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