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台风榴梿 (2006年)

台风榴梿 (2006年)

中文名 : 台风榴梿 (2006年)

超强台风榴莲(英语:Super Typhoon Durian;台湾、港澳、马来西亚、新加坡译名:榴梿;国际编号:0621;国内编号:06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24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Reming),是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第21个热带气旋。"榴莲"(泰语:ทุเรียน)是由泰国提供的名称,是泰国人喜爱的一种水果。

"榴莲"的前身是一个编号92W的热带扰动,2006年11月26日1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编号为24W,同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榴莲", 中央气象台起编并编号0622。之后台风逐步增强,中央气象台、日本气象厅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先后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及台风。11月29日开始,"榴莲"爆发性增强,中央气象台直接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榴莲"在11月30日上午在吕宋东南部第一次登陆,登陆强度超强台风级。随后其强度不断减弱,进入南海后又再次增强,但受到冷空气影响再次减弱并改为向西南移动,接近陆地时再次小幅增强。12月5日4时"榴莲"在胡志明市以南90公里内略过并第二次登陆。登陆后迅速减弱,14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并停止编号。

"榴莲"给菲律宾以及越南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共造成两国801人死亡、79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亿美元。 由于榴莲造成极大的灾害,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39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决定把榴莲这个名字退役,由"山竹"替代。[1]

目录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 台风珍珠 路径图 使用,该方法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榴莲"是由泰国提供的名称,是泰国人喜爱的一种水果。 这是该名称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被使用。

由于台风"榴莲"对菲律宾和越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2006年12月4日至9日举办的第39届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决定把"榴莲"这个名字退役,由"山竹"替代。菲律宾的由台风"榴莲"引发的特大地质灾害事件也为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敲响了警钟。 台风"榴莲"的菲律宾名称"Reming"也在稍后退役,并用"Ruby"替代。

台风特点

台风"榴莲"与2006年其他袭击菲律宾的高强度台风强台风象神、强台风珍珠、强台风尤特、超强台风飞燕、超强台风西马仑一样,均在登陆之前出现了较强的爆发,这说明菲律宾以东的高海温和高潜热,有利于台风的加强。而这些台风大都由于冷空气的影响经过菲律宾后转向西南方向而影响越南,并在南海海面上再次加强,对越南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榴莲"登陆吕宋岛之前的20天之内,另外两个超强台风"西马仑"和"飞燕"先后袭击该岛,再加上"榴莲"登陆时遇上了菲律宾马荣火山喷发,导致灾情雪上加霜,这也是"榴莲"造成菲律宾超过千人死亡或失踪的主要原因。

台风"榴莲"之所以会造成菲律宾如此严重的损失,除了和马荣火山有关外,还和菲律宾近年来的非法伐木和采矿有直接关系,也是新世纪以来菲律宾泥石流地质灾害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非法伐木和采矿造成土质疏松,遇有强降雨和持续性降雨极易产生泥石流、滑坡或塌陷灾害。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