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台风莫拉克

台风莫拉克(英语:Typhoon Morakot,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Kiko,国际编号:0908,JTWC:09W)是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莫拉克”一名是由泰国提供,即绿宝石

莫拉克在台湾造成半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患,又称“八八水患”,损失规模超过1959年的“八七水患”[1]。莫拉克在离开台湾后继续前往中国大陆,重创华南、华东地区,总计罹难人数近700多人(台湾至少681人死亡,中国大陆8人),故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台风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决议把“莫拉克”在热带气旋名单中永久除名,以“闪电”取代。

目录

发展过程及路径

2009年8月2日,日本气象厅报告指出,当年第十一热带低压形成于菲律宾东偏北方向约1,000千米(620英里)处。当天该热带低压依然微弱,日本气象厅于当天稍晚的发布中降低了它的影响区域。然而,2日稍晚日本气象厅报告它再形成热带低压。8月3日,它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的负责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部门命名热带低压为Kiko。当天稍后迅速离开了他们负责范围。在日本气象厅命名为莫拉克之后,莫拉克升级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莫拉克编号09W。8月4日莫拉克折回并且再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负责范围。

Nuvola apps important yellow.svg 本段时间均以二十四小时制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

在8月5日20时30分,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开始发布台风警报,并将莫拉克升格为中度台风。

在8月6日14时00分,已经形成台风眼[2],持续增强。14时30分,中华民国中央气象局发布首次超大豪雨特报。

在8月6日18时00分,中国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警报,这也是2009年的首个台风红色警报。

8月7日于23时50分由台湾花莲县花莲市附近登陆,8月8日14时由桃园县新屋乡出海。

8月9日迫近中国的台风莫拉克,移速缓慢,16时20分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北壁乡于中国大陆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气压97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33米/秒,相当于12级。随后移动速度稍为加快。随着莫拉克迫近,浙江与福建两省共疏散接近100万人,7万多艘船回港避风。浙江苍南县的降雨量超过250毫米。

在8月10日05时30分,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解除台风警报并持续发布豪雨特报。

在8月11日凌晨减弱为热带低压。

各地影响

菲律宾

当地发布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一号风暴信号

2009年8月6日16时,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提高了风暴信号警告。1级信号(30至60千米每小时(16至32节)风速)警戒地方为巴丹群岛省巴布延群岛、卡加延省。虽然莫拉克并非正面靠近菲律宾,但受外围雨带强风影响,吕宋北部连场暴雨,引发洪水及山泥倾泻,至少12人死亡,包括3名法国登山游客。

台湾

当地发布之台风警报:海上陆上台风警报

莫拉克台风吹袭台湾时,恰为1959年台湾史上最严重水患—“八七水患”50周年。又因为在8月8日时莫拉克在中南部多处降下刷新历史纪录的大雨,亦称“八八水患”。截至9月8日为止,已至少造成681人死亡、18人失踪,农业损失超过新台币200亿元,是台湾气象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侵台台风,所造成的农业损失亦超越原本1996年的贺伯台风的纪录。

视频

台风莫拉克 相关视频

莫拉克台风把浴缸送上天
实拍暴雨袭台湾 南部灾情直逼莫拉克台风灾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