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记索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记索隐

 

 

 

史记索隐》是由唐代司马贞撰写,共三十卷。运用大量的文献作校勘材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使一些书目得以流传下来,便于后人辑佚,有功于目录学。另外,《索隐》在文献考证上也取得丰硕成果,考证《史记》中的人名、史实、司马迁生平等等。现存于各大学术机构的版本为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

创作背景

《史记》从两汉到晋,由于辗转传钞,字句之间颇有差异。晋朝徐广作《史记音义》,把那时不同的字句记录下来,其间的差别往往很大。六朝时,刘宋的裴骃作《史记集解》时,十分感慨地说:“考较此书,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辩其实,而世之惑者,定彼从此,是非相贸,真譌舛杂。”那是五世纪时《史记》流传的情况。到了唐初,司马贞作《史记索隐》时,《史记》本身的问题更加复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引用了四百多种书籍来加以说明。 作者简介编辑

作者简介

司马贞(公元679年—732年),字子正,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史学家。新旧唐书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史记索隐序》自题“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可知他是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据《唐书·经籍志》,他还做过润州(今江苏镇江)别驾。司马贞撰《史记索隐》30卷,今三家注合刻本通行于世。本文音切一依中华书局排印本《史记》。

史记索隐序

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

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迁自以承五百之运、继春秋而纂是史。其裹贬覈实,颇亚于丘明之书。于是上始轩辕,下讫天汉,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系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考证】司马贞唐人,讳世作系,下文系本亦世本也,全文仿之。始变左氏之体。而年载悠邈,简册阙遗,勒成一家,其勤至矣。又其属橐,先据左氏《国语》、《系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而后贯穿经传,驰骋古今,错综隐括,各使成一国一家之事。故其意难究详矣。比于《班书》,微为古质,故汉晋名贤,未知见重,所以魏文侯听古乐,则唯恐卧,【考证】事见礼乐记,史记乐书。良有以也。逮至晋末,有中散大夫东莞徐广,始考异同,作《音义》十三卷。

宋外兵参军裴骃,又取经传训释作集解,合为八十卷,虽麤见微意,而未穷讨论。南齐轻车录事邹诞生,亦作《音义》三卷,音则微殊,义乃更略,而后其学中废。贞观中,谏议大夫崇贤馆学士刘伯庄,达学宏才,钩深探赜,又作《音义》二十卷,比于徐、邹,音则具矣,残文错节,异音微义,虽知独善,不见旁通。乾隆四年经史馆校刊本,音作旨。欲使后人从何准的,贞謏闻陋识,颇事钻研。而家传是书,不敢失坠,初欲改更舛错,裨补疏遗,义有未通,兼重注述。然以此书残缺虽多,实为古史。忽加穿凿,难允物情。今止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示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重述赞。凡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虽未敢藏之书府,亦欲以贻厥孙谋云。

考证

钱大昕曰:司马贞注高祖纪母曰刘媪云,近有人云母温氏。贞时打得班固泗水亭长古碑文,其字分明作温字,云母温氏,贞与贾膺复、徐彦博、魏奉古等执对反复,沈叹古人未闻。按膺复当作膺福,先天二年,为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以预太平公主逆谋诛。今河内县有大云寺碑,即膺福书也。徐彦博卒于开元二年,见《唐书》本传。而司马贞、张守节二人,《新唐书》《旧唐书》无传,守节《正义序》,称开元二十四年八月,杀青斯竟,而小司马两序则不载撰述年月。以此注验之,其与贾、徐诸人谈议,当在中睿之世,计其年辈,似在张守节之前,补《史记》序自题“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

唐制,弘文馆皆以他官兼领,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曰直学士,国子博士,系正五品上,故得学士之称。神龙以后,避孝敬皇帝讳,或称昭文,或称修文。开元七年,仍为弘文,小司马充学士,盖在开元七年以后也。《唐书·刘知几传》:“开元初,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宰相朱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辨质,博士司马贞等其黜其言,请二家兼行,唯子夏《易传》请罢。诏可。”又考《唐艺文志》称“开元润州别驾,盖由弘文馆出为别驾,遂蹭蹬以死也。”[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