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叶一苇」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7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5 次修訂)
行 1: 行 1: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叶一苇
 
| 姓名    = 叶一苇
| 图像    = [[File:W020130304273747488021.jpg |缩略图|center|[http://news.youth.cn/yl/201303/W020130304273747488021.jpg 原图链接]]]
+
| 图像    = [[File:20111003152502-599066703.jpg |缩略图|center|[http://pic.baike.soso.com/p/20111003/20111003152502-599066703.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43266884.htm]]]
[http://news.youth.cn/yl/201303/t20130304_2931819.htm]]]
 
 
| 图像说明 = '''<big>叶一苇</big>'''
 
| 图像说明 = '''<big>叶一苇</big>'''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31|07|27}}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918|04|13}}
 
| 国籍    = 中国
 
| 国籍    = 中国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3|02|26|1918|04|13|}}
 
| 民族    = 汉
 
| 民族    = 汉
| 籍贯    = 江 苏苏州太仓市
+
| 籍贯    =  武义
| 职业    =  教学科 工作者
+
| 职业    =  文史
| 母校    =  唐山交通大学冶金工程系
+
| 母校    =  私塾
| 研究领域 = <br> 离子束与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方面的应用
+
| 研究领域 = <br> 古文、诗词、篆刻
 
}}
 
}}
  
 +
'''叶一苇''',字航之,号纵如,别署熟溪子、龙马山人,1918年4月13日出生于[[武义草马湖]],2013年2月26日在[[浙江]]武义病逝。出生六个月,父亲病逝;三岁时母又去世,住城中外婆暨乳母家长大。
  
 +
现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电力书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之江诗社顾问、杭州市政协诗社副社长、武义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2002年省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称号。2003年武义县人民政府在县图书馆内专辟了“叶一苇艺术馆”。
  
叶一苇,字航之,号纵如,别署熟溪子、龙马山人,1918年4月13日出生于武义草马湖,2013年2月26日在浙江武义病逝。出生六个月,父亲病逝;三岁时母又去世,住城中外婆暨乳母家长大。
+
 壶山小学毕业,入私塾读古文及诗。后自学中国文学、古汉语,并广泛涉猎社会其他学科,打下深厚国学基础。他曾在杭州第十一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三十多年,退休后寓居[[ 杭州]] 。少时喜爱诗词、篆刻及书法,寓学于社会观察,举一反三,综合思考,相互贯通,厚积薄发,勤于实践,为学日进。
现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电力书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之江诗社顾问、杭州市政协诗社副社长、武义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2002年省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称号。2003年武义县人民政府在县图书馆内专辟了“叶一苇艺术馆”。
+
== 个人作品 ==
 壶山小学毕业,入私塾读古文及诗。后自学中国文学、古汉语,并广泛涉猎社会其他学科,打下深厚国学基础。他曾在杭州第十一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三十多年,退休后寓居杭州。少时喜爱诗词、篆刻及书法,寓学于社会观察,举一反三,综合思考,相互贯通,厚积薄发,勤于实践,为学日进。
+
 作为诗人,著名篆刻艺术家,他还是著名的篆刻理论家。著有《篆刻丛谈》<ref>[https://baike.sogou.com/v68538617.htm 叶一苇著  ]搜狗网</ref> 、《篆刻丛谈续集》、《篆刻趣谈》、《中国的篆刻艺术与技巧》、《雕虫札记》、《篆刻欣赏》、《一苇印话》、《一苇印踪》、《一苇诗词选》、《中国篆刻简史》、《篆刻学》、《中国篆刻史》、《孤琴篆刻谱》等;在香港《书谱》、《西泠艺丛》等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在国内外博得好评,具有广泛影响。对篆刻艺术研究有自己新的见解,如提出“篆刻宗清”论,认为在“印宗秦汉”的基础上,应该以清代(特别是晚清时期)的篆刻为宗,取其精华加以发展。篆刻艺术要充分发挥社会功能,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篆刻艺术创作的独立性,摆脱附庸书画的位置;在创作上要以表现境界为上,不受技法的束缚。篆刻艺术的创作是依循“奇正相生”的规律发展的,其篆刻家要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和道德的修养。对诗词也颇有研究,其诗词创作曾收入《当代中国诗词精选》、《当代八百家诗词选》、《当代中华诗词选》等。篆刻和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被收入专集或刻入碑林,或博物馆收藏。2005年春,西冷印社在叶一苇艺术馆举行“诗心造印”研讨会。
 作为诗人,著名篆刻艺术家,他还是著名的篆刻理论家。著有《篆刻丛谈》、《篆刻丛谈续集》、《篆刻趣谈》、《中国的篆刻艺术与技巧》、《雕虫札记》、《篆刻欣赏》、《一苇印话》、《一苇印踪》、《一苇诗词选》、《中国篆刻简史》、《篆刻学》、《中国篆刻史》、《孤琴篆刻谱》等;在香港《书谱》、《西泠艺丛》等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在国内外博得好评,具有广泛影响。对篆刻艺术研究有自己新的见解,如提出“篆刻宗清”论,认为在“印宗秦汉”的基础上,应该以清代(特别是晚清时期)的篆刻为宗,取其精华加以发展。篆刻艺术要充分发挥社会功能,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篆刻艺术创作的独立性,摆脱附庸书画的位置;在创作上要以表现境界为上,不受技法的束缚。篆刻艺术的创作是依循“奇正相生”的规律发展的,其篆刻家要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和道德的修养。对诗词也颇有研究,其诗词创作曾收入《当代中国诗词精选》、《当代八百家诗词选》、《当代中华诗词选》等。篆刻和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被收入专集或刻入碑林,或博物馆收藏。2005年春,西冷印社在叶一苇艺术馆举行“诗心造印”研讨会。
 
  
    他学篆刻,实践与理论并进,有自我见解,提出“印宗秦汉”,“篆刻宗清”,把学习分为两个过程:先学秦汉继承传统,打好基础;然后研究清代篆刻进行创新发展。着重研究流派名家的篆刻艺术思想,不单纯追求形式,力求篆刻与文学接轨,形式与内容尽可能结合,作了许多探索,不拘一格。印坛上称他为“诗心造印”。篆刻与文学接轨,艺术内涵更为丰富,展示形式更新,不只为书画服务。但这样做难度较大,要求须深进学养,不易普及,有人称他为“孤琴自弹”,立一门户。著有《篆刻丛谈》、《篆刻欣赏》、《中国的篆刻艺术与技巧》、《中国篆刻史》、《篆刻学》、《一苇诗词选》等十多种书,其中有不少启发性的新课题,文风朴实,说理浅出,对海内外篆刻界颇有影响。
+
他学篆刻,实践与理论并进,有自我见解,提出“印宗秦汉”,“篆刻宗清”,把学习分为两个过程:先学秦汉继承传统,打好基础;然后研究清代篆刻进行创新发展。着重研究流派名家的篆刻艺术思想,不单纯追求形式,力求篆刻与文学接轨,形式与内容尽可能结合,作了许多探索,不拘一格。印坛上称他为“诗心造印”。篆刻与文学接轨,艺术内涵更为丰富,展示形式更新,不只为书画服务。但这样做难度较大,要求须深进学养,不易普及,有人称他为“孤琴自弹”,立一门户。著有《篆刻丛谈》、《篆刻欣赏》、《中国的篆刻艺术与技巧》、《中国篆刻史》、《篆刻学》、《一苇诗词选》等十多种书,其中有不少启发性的新课题,文风朴实,说理浅出,对海内外篆刻界颇有影响。
  
    他的诗词强调:开发心灵,捕捉形象,造语浅出,于蕴借中反映时代。五言诗有鲜明特点,博得诗坛好评。
+
他的诗词强调:开发心灵,捕捉形象,造语浅出,于蕴借中反映时代。五言诗有鲜明特点,博得诗坛好评
 +
因与篆刻联系,篆书为多,行草为次,间写隶书,有个性,内容常写自作诗,有书卷气。八十岁后始学画,因身体健康原因,极少创作
  
   书法 篆刻联系,篆书为 多, 行草为次 间写隶书 有个性 内容常写自作诗 ,有书 卷气。八十岁后始 画,因身体健康原因,极少创作
+
== 人物经历 ==
 
+
叶一苇所处的时代,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十年浩劫”,他概括说:“生不逢辰向老逢”,但他能在风云变幻中始终执着于艺术。改革开放后,才是他艺术创作的黄金时代 主要著述 创作都在这二十 年中产生的。他是一位不慕荣利 敬业修德 与时俱进 只知不足的学者 被省政府聘任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艺术职务 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 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诗词楹联 会顾问、浙江省之江诗社顾问、杭州市政协诗社副社长等。2001年被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金质奖章
{{Infobox person  
+
== 社会价值 ==
|     =    叶一苇
+
  陶诚华说,叶一苇是武义文化的一张 片,是中国篆刻艺术界的一面旗帜。他称赞 叶一苇 德艺双馨,以耄耋之年积极投入挖掘整理武义优秀历史文化,使整个文学艺术界的学风和文风得到夯实和提升。
| 名  =   Yiwei Ye
+
== 参考 ==
| 图像    =
+
<references/>
[[File:20111003152502-599066703.jpg|缩略图|javascript:void(0)]]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18|04|13}} 
+
[[Category:書法家]]
| 出生地点 =   中国浙江
+
[[Category:诗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8|11|03|1963|04|27}}
+
[[Category:雕 刻家]]
| 国籍    =   中国
+
[[Category: 中国 人]]
| 别名    =   熟溪子、龙马山
 
| 职业    =   篆 刻家
 
| 知名作品 =   著有《篆刻丛谈》、《篆刻丛谈续集》、《篆刻趣谈》、《 中国 的篆刻艺术与技巧》、《雕虫札记》、《篆刻欣赏》、《一苇印话》、《一苇印踪》、《一苇诗词选》、《中国篆刻简史》、《篆刻学》、《中国篆刻史》、《孤琴篆刻谱》等;在香港《书谱》、《西泠艺丛》等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
 
'''<big>叶一苇</big>''',
 

於 2021年5月20日 (四) 20:42 的最新修訂

葉一葦
[1]]]
葉一葦
出生 (1918-04-13)1918年4月13日
逝世 2013年2月26日(2013-02-26)(94歲)
國籍 中國
籍貫 浙江武義
民族
母校 私塾
職業 文史研究
研究領域
古文、詩詞、篆刻

葉一葦,字航之,號縱如,別署熟溪子、龍馬山人,1918年4月13日出生於武義草馬湖,2013年2月26日在浙江武義病逝。出生六個月,父親病逝;三歲時母又去世,住城中外婆暨乳母家長大。

現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顧問、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電力書法家協會顧問、浙江省之江詩社顧問、杭州市政協詩社副社長、武義縣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2002年省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貢獻的老文藝家」稱號。2003年武義縣人民政府在縣圖書館內專辟了「葉一葦藝術館」。

壺山小學畢業,入私塾讀古文及詩。後自學中國文學、古漢語,並廣泛涉獵社會其他學科,打下深厚國學基礎。他曾在杭州第十一中學任高中語文教師三十多年,退休後寓居杭州。少時喜愛詩詞、篆刻及書法,寓學於社會觀察,舉一反三,綜合思考,相互貫通,厚積薄發,勤於實踐,為學日進。

個人作品

作為詩人,著名篆刻藝術家,他還是著名的篆刻理論家。著有《篆刻叢談》[1]、《篆刻叢談續集》、《篆刻趣談》、《中國的篆刻藝術與技巧》、《雕蟲札記》、《篆刻欣賞》、《一葦印話》、《一葦印蹤》、《一葦詩詞選》、《中國篆刻簡史》、《篆刻學》、《中國篆刻史》、《孤琴篆刻譜》等;在香港《書譜》、《西泠藝叢》等專業報刊上發表論文一百多篇,在國內外博得好評,具有廣泛影響。對篆刻藝術研究有自己新的見解,如提出「篆刻宗清」論,認為在「印宗秦漢」的基礎上,應該以清代(特別是晚清時期)的篆刻為宗,取其精華加以發展。篆刻藝術要充分發揮社會功能,有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強調篆刻藝術創作的獨立性,擺脫附庸書畫的位置;在創作上要以表現境界為上,不受技法的束縛。篆刻藝術的創作是依循「奇正相生」的規律發展的,其篆刻家要提高自身的文學藝術和道德的修養。對詩詞也頗有研究,其詩詞創作曾收入《當代中國詩詞精選》、《當代八百家詩詞選》、《當代中華詩詞選》等。篆刻和書法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被收入專集或刻入碑林,或博物館收藏。2005年春,西冷印社在葉一葦藝術館舉行「詩心造印」研討會。

他學篆刻,實踐與理論並進,有自我見解,提出「印宗秦漢」,「篆刻宗清」,把學習分為兩個過程:先學秦漢繼承傳統,打好基礎;然後研究清代篆刻進行創新發展。着重研究流派名家的篆刻藝術思想,不單純追求形式,力求篆刻與文學接軌,形式與內容儘可能結合,作了許多探索,不拘一格。印壇上稱他為「詩心造印」。篆刻與文學接軌,藝術內涵更為豐富,展示形式更新,不只為書畫服務。但這樣做難度較大,要求須深進學養,不易普及,有人稱他為「孤琴自彈」,立一門戶。著有《篆刻叢談》、《篆刻欣賞》、《中國的篆刻藝術與技巧》、《中國篆刻史》、《篆刻學》、《一葦詩詞選》等十多種書,其中有不少啟發性的新課題,文風樸實,說理淺出,對海內外篆刻界頗有影響。

他的詩詞強調:開發心靈,捕捉形象,造語淺出,於蘊借中反映時代。五言詩有鮮明特點,博得詩壇好評。 因與篆刻聯繫,篆書為多,行草為次,間寫隸書,有個性,內容常寫自作詩,有書卷氣。八十歲後始學畫,因身體健康原因,極少創作。

人物經歷

葉一葦所處的時代,經歷了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十年浩劫」,他概括說:「生不逢辰向老逢」,但他能在風雲變幻中始終執着於藝術。改革開放後,才是他藝術創作的黃金時代,主要著述與創作都在這二十多年中產生的。他是一位不慕榮利,敬業修德,與時俱進,只知不足的學者,被省政府聘任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藝術職務有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浙江省詩詞楹聯學會顧問、浙江省之江詩社顧問、杭州市政協詩社副社長等。2001年被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老文藝家」金質獎章。

社會價值

陶誠華說,葉一葦是武義文化的一張名片,是中國篆刻藝術界的一面旗幟。他稱讚葉一葦德藝雙馨,以耄耋之年積極投入挖掘整理武義優秀歷史文化,使整個文學藝術界的學風和文風得到夯實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葉一葦著 搜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