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叶公超

移除 1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叶公超]]'''(1904年10月20日—1981年11月20日),原名崇智,字公超,英文名乔治(George),字公超, [[ 祖籍 ]][[ 浙江[[ ]] 余姚]] ,籍贯 [[ 广东[[ ]] 番禺]] ,出生于 [[ 江西 ]] 九江。 <ref>[https://news.jnu.edu.cn/sdjn/wh/2015/04/16/11334335391.html 月儿弯弯照真如——新月派在暨南], 暨南大学新闻网, 2015年04月16日</ref> 近代著名外交家、书法家。
1981年11月20日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终年77岁。晚年寄情于书画创作,著有《[[介绍中国]]》、《[[中国古代文化生活]]》、《[[英国文学中之社会原动力]]》、《[[叶公超散文集]]》等。
== 人物简介 ==
叶公超,1904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西九江,191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1920年赴 [[ 美国 ]] 留学,获[[麻省赫斯特大学]]学士学位。后复转赴 [[ 英国 ]] ,1924年获[[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离英后,再赴 [[ 法国 ]][[ 巴黎大学 ]] 研究院研究。192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英文系讲师。1927年春参与创办新月书店;同年任[[暨南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并兼吴淞中国公学英国文学教授。1929年任[[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1935年复任北京大学英文系讲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1938年5月,任[[西南联合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1941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驻马来亚专员。1942年2月,回国至重庆。后奉委为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驻伦敦办事处处长,1946年返国。1947年3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参事兼欧洲司司长;7月任外交部常务次长;12月任庆贺缅甸独立特使。1949年1月,任外交部政务次长;3月代理部务;5月任[[外交部]]部长。 <ref>[http://jdxiaoshi.sjtu.edu.cn/xsrw_view.jsp?id=150 叶公超], 上海交通大学党史办, </ref>
叶公超后去台湾。1950年2月,任 [[ 台湾 ]][[ 国民党 ]] 当局“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5月兼“侨务办委员会”委员长;8月任出席联合国第五届大会[[首席全权代表]];同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52年9月至1957年8月,连任出席联合国第七、九、十一、十二届大会[[首席会议代表]]。1954年5月,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1958年8月,调任“[[驻美国全权大使]]”。1961年11月免职,复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62年秋,任故宫、中央两博物院常务理事。1965年12月,任国立故宫博物院管委会常委。1978年聘为“[[总统府]]”资政。1981年11月20日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终年77岁。著有《[[介绍中国]]》、《[[中国古代文化生活]]》、《[[英国文学中之社会原动力]]》、《[[叶公超散文集]]》等。
== 留学英国 ==
叶公超,早年在 [[ 天津 ]] 南开中学读书时,正逢五四运动爆发,他加入“[[南开救国十人团]]”,到各地作唤起民众的演讲。1925年获美国麻州爱默斯特大学学士学位。1926年获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这个硕士学位给叶公超日后从政增加了筹码,而他的母校爱默斯特大学后来送给他的名誉博士学位,反而不值一提。就在他念硕士时,获识英国著名诗人与评论家[[艾略特]](又译“爱略特”),以后在1934年4月的《清华学报》上发表《[[爱略特的诗]]》。叶公超成为中国介绍[[艾氏诗]]与诗论的[[先行者]]。
1926年回国后,叶公超在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主讲西洋文学,兼任北京《[[英文日报]]》与《[[远东英文时报]]》编辑。他初到北大任教时,年仅二十三岁。这时他有两个得意门生,其中[[冯文炳]](废名)比他大四岁,另一弟子[[梁遇春]](秋心)小他两岁。他上课时十分注意仪表,梳得发亮的头发配上含在嘴里的烟斗,显得风度翩翩,十足的绅士派头。再加上他授课时一口流利的英文,简直叫学生听出耳油,下课后还不愿离开教室。 <ref>[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467/12341300.html 叶公超:从新月作家到外交家], 人民网, 2010年08月04日</ref>
[[Category:書法家]]
[[Category:中國大陸軍政人物‎]][[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Category:外交家]]
[[Category:中国人]]
97,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