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叶向高」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SYM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叶向高
 
| 姓名    = 叶向高
| 圖像    = [[File:叶向 高2018.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todayonhistory.com/uploadfile/2017/1220/20171220024808434.jpg 原图链接]]]
+
| 圖像    = [[File:叶向 .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todayonhistory.com/uploadfile/2017/1220/20171220024808434.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叶向高
 
| 圖像說明 = 叶向高
[[File:叶向高.jpg|缩略图]]
 
 
| 出生日期 = 1559年9月1日
 
| 出生日期 = 1559年9月1日
 
| 國籍    = 中國
 
| 國籍    = 中國
行 9: 行 8:
 
| 職業    = 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太傅
 
| 職業    = 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太傅
 
| 知名原因 = 安辽民,通言路,清榷税
 
| 知名原因 = 安辽民,通言路,清榷税
| 知名作品 = 《福庐灵岩志》</br>《玉堂纲鉴》</br>《苍霞余草》</br> </br> 
+
| 知名作品 = 《[[ 福庐灵岩志]] 》</br>《[[ 玉堂纲鉴]] 》</br>《[[ 苍霞余草]] 》</br> </br>   
 
}}
 
}}
  
'''叶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福建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明朝大臣、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
+
'''叶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 福建]] 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明朝大臣、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授职庶吉士,随后提升为编修。后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升为左庶子。次年,因上疏请罢矿税、撤矿税监,被沈一贯排挤出京,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朱赓、于慎行先后去世,王锡爵拒绝入阁,李廷机又闭门不理事,阁务仅靠叶向高一人主持达七年之久,时人称其为"独相"。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叶向高连上六十二道奏疏请求辞职,终于获准。天启元年(1621年),叶向高二度入阁为首辅。由于阉党势力过于强大,叶向高不甘受误国之骂名,又连上六十七道奏疏请辞。天启四年(1624年),叶向高获准辞归,加太傅衔。天启七年(1627年),叶向高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追谥文忠。
+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授职庶吉士,随后提升为编修。后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升为左庶子。次年,因上疏请罢矿税、撤矿税监,被沈一贯排挤出京,转任南京[[ 礼部右侍郎]]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升[[ 礼部尚书]] 兼东阁大学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朱赓、于慎行先后去世,王锡爵拒绝入阁,[[ 李廷机]] 又闭门不理事,阁务仅靠叶向高一人主持达七年之久,时人称其为"独相"。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叶向高连上六十二道奏疏请求辞职,终于获准。天启元年(1621年),叶向高二度入阁为首辅。由于阉党势力过于强大,叶向高不甘受误国之骂名,又连上六十七道奏疏请辞。天启四年(1624年),叶向高获准辞归,加太傅衔。天启七年(1627年),叶向高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追谥文忠。
  
 
'''叶向高'''善于决断大事,任首辅期间,为明神宗出谋划策,调剂大臣之间的关系,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叶向高'''善于决断大事,任首辅期间,为明神宗出谋划策,调剂大臣之间的关系,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 人物生平 ==
 
==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
+
早年经历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三十日,叶向高生于福州府福清县孝义乡化南里云山境(今福建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当时倭患猖獗、肆虐福建沿海。叶向高的母亲怀有身孕,因为逃避倭寇,不得不在道路旁的一个破厕所中把他生了下来。幼年时的叶向高随家人四处避难,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曾多次陷入绝境,因命大而存活下来。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三十日,叶向高生于福州府福清县孝义乡化南里云山境(今福建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当时倭患猖獗、肆虐福建沿海。叶向高的母亲怀有身孕,因为逃避倭寇,不得不在道路旁的一个破厕所中把他生了下来。幼年时的叶向高随家人四处避难,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曾多次陷入绝境,因命大而存活下来。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率部攻破牛田倭巢,福建倭患平定,叶向高一家才得以返乡。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戚继光]] 率部攻破牛田倭巢,福建倭患平定,叶向高一家才得以返乡。
  
 万历十一年(1583年),叶向高考中进士,授职庶吉士,随后提升为编修。接着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后改任左中允,但仍然负责司业的事务。
+
 万历十一年(1583年),叶向高考中进士,授职庶吉士,随后提升为编修。接着调任[[ 南京]] 国子监司业,后改任左中允,但仍然负责司业的事务。
  
==   陈弊矿税 ==
+
== 陈弊矿税 ==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朝廷征召任命叶向高为左庶子,充任皇长子的侍班官。当时盛行征收矿税,叶向高上疏,援引东汉西邸聚积钱财的事例为借鉴,未获批复。 不久,叶向高被提拔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叶向高再次陈述矿税的危害,又请求罢免辽东税监高淮,言辞都很恳切。 妖书案兴起,叶向高写信给内阁大学士沈一贯极力规劝。沈一贯感到不高兴,因而叶向高在南京任官九年都没有得到晋升。
+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朝廷征召任命叶向高为左庶子,充任皇长子的侍班官。当时盛行征收矿税,叶向高上疏,援引东汉西邸聚积钱财的事例为借鉴,未获批复。 不久,叶向高被提拔为南京[[ 礼部右侍郎]] 。后改任吏部右侍郎。叶向高再次陈述矿税的危害,又请求罢免辽东税监高淮,言辞都很恳切。 妖书案兴起,叶向高写信给内阁大学士沈一贯极力规劝。沈一贯感到不高兴,因而叶向高在南京任官九年都没有得到晋升。
  
 
==  唯一宰辅 ==
 
==  唯一宰辅 ==
行 37: 行 37: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春天,廷臣相继上疏请求让福王回封国,神宗又宣布启程时间改为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春天。过了不久却又忽然传旨,福王的庄田没有达到四万顷就不回国,廷臣们都非常吃惊。 叶向高于是进言说:"四万顷庄田,一定满足不了他的愿望,回封国将遥遥无期,陛下的圣旨将要失信于天下了。况且福王的奏疏援引祖宗的制度,而祖宗的制度中没有这样的规定。先前只有明世宗的时候景王出现过这种情况。景王长期不回封国,您的父亲当时还在裕王邸,危险而不能安定。怎么能够效法他呢?" 神宗回答说:"赏赐庄田自然有先例,况且现在皇太子与各皇子的关系已经确定,还有什么可质疑的?" 叶向高于是上疏道歉说:"皇父的时候,皇太子的名位虽然还没有确立,但是东宫讲学并没有停止,皇帝父子之间的情意是相通的。现在东宫停止讲学已有八年了,况且太子长时间不能和皇帝见面,而福王一天和皇帝见面两次,所以不能没有怀疑,只有坚决遵守明年春天返回封国的日期,不要拿庄田作为借口,百姓的怀疑才会得到澄清。"神宗只好告诉他福王并没有一天两次见面他的情况。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春天,廷臣相继上疏请求让福王回封国,神宗又宣布启程时间改为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春天。过了不久却又忽然传旨,福王的庄田没有达到四万顷就不回国,廷臣们都非常吃惊。 叶向高于是进言说:"四万顷庄田,一定满足不了他的愿望,回封国将遥遥无期,陛下的圣旨将要失信于天下了。况且福王的奏疏援引祖宗的制度,而祖宗的制度中没有这样的规定。先前只有明世宗的时候景王出现过这种情况。景王长期不回封国,您的父亲当时还在裕王邸,危险而不能安定。怎么能够效法他呢?" 神宗回答说:"赏赐庄田自然有先例,况且现在皇太子与各皇子的关系已经确定,还有什么可质疑的?" 叶向高于是上疏道歉说:"皇父的时候,皇太子的名位虽然还没有确立,但是东宫讲学并没有停止,皇帝父子之间的情意是相通的。现在东宫停止讲学已有八年了,况且太子长时间不能和皇帝见面,而福王一天和皇帝见面两次,所以不能没有怀疑,只有坚决遵守明年春天返回封国的日期,不要拿庄田作为借口,百姓的怀疑才会得到澄清。"神宗只好告诉他福王并没有一天两次见面他的情况。
  
== 善于决断 ==
+
== 善于决断 ==
'''叶向高'''有裁决判断能力,善于处理大事。锦衣百户王曰乾是京师的奸人,跟孔学、赵宗舜、赵思圣等人相互攻击告发,刑官还没有来得及审判定罪,王曰乾就进入皇城放炮上疏。 刑官大为震惊,要判他死罪。王曰乾于是上疏攻击郑贵妃的内侍姜严山跟孔学以及妖邪的王三诏用巫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 神宗感到震惊和愤怒,绕着宫殿走了半天,说:"这种大事变,宰相为什么不说话?"内侍立即跪着呈上叶向高的奏疏。 奏疏上说:"这事跟往年的妖书有些类似,然而妖书是匿名的,难以查询,现在原告、被告都在,一经审讯就可以得出实情。陛下应当以不变应万变,若稍有惊慌,那么朝廷内外就会大乱。至于他的言词牵连到贵妃、福王,实在是叫人痛恨之极。我跟九卿的意见是一样的,冒昧地向皇帝报告。" 神宗读完后叹息说:"我父子兄弟的名誉能够保全了。" 第二天,叶向高又说:"王曰乾的奏疏不应该下发。如果发表出去,对上会惊动圣母,对下会惊动太子,贵妃、福王都会感到不安。应该扣留在禁中,而另外传令司法部门,追究各奸人的罪责,并且赶快确定明年春天福王回封国的日期,来平息众人的议论,如果这样做,那么天下就会安然无事了。" 皇帝完全采纳他的意见,太子、福王得以相安无事。贵妃终究不想让福王回他的封国,说冬天是太后七十大寿,福王应留在京城庆贺。 神宗命令内阁宣布诏书。叶向高扣留皇帝的诏书不宣读,请求今年冬天提前为太后举行寿礼,而让福王如期回封国。神宗派太监到叶向高的私人住处,一定要他宣布诏书。 叶向高说:"外廷纷纷传言皇帝想利用贺寿的名义挽留福王,邀请一千多人跪在宫门前请求。现在宣读这道诏书,人心更加怀疑、吃惊,将要相信王曰乾的妖言,朝廷一定不会安宁。圣母听到了,也一定不会快乐的。况且潞王也是圣母的爱子,也居在外地,为什么只对福王那么爱恋呢?" 于是封还了诏书。神宗不得已听从了他,福王这才回到封国。
+
'''叶向高'''有裁决判断能力,善于处理大事。锦衣百户王曰乾是京师的奸人,跟孔学、[[ 赵宗舜]] [[ 赵思圣]] 等人相互攻击告发,刑官还没有来得及审判定罪,王曰乾就进入皇城放炮上疏。 刑官大为震惊,要判他死罪。王曰乾于是上疏攻击郑贵妃的内侍姜严山跟孔学以及妖邪的王三诏用巫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 神宗感到震惊和愤怒,绕着宫殿走了半天,说:"这种大事变,宰相为什么不说话?"内侍立即跪着呈上叶向高的奏疏。 奏疏上说:"这事跟往年的妖书有些类似,然而妖书是匿名的,难以查询,现在原告、被告都在,一经审讯就可以得出实情。陛下应当以不变应万变,若稍有惊慌,那么朝廷内外就会大乱。至于他的言词牵连到贵妃、福王,实在是叫人痛恨之极。我跟九卿的意见是一样的,冒昧地向皇帝报告。" 神宗读完后叹息说:"我父子兄弟的名誉能够保全了。" 第二天,叶向高又说:"王曰乾的奏疏不应该下发。如果发表出去,对上会惊动圣母,对下会惊动太子,贵妃、福王都会感到不安。应该扣留在禁中,而另外传令司法部门,追究各奸人的罪责,并且赶快确定明年春天福王回封国的日期,来平息众人的议论,如果这样做,那么天下就会安然无事了。" 皇帝完全采纳他的意见,太子、福王得以相安无事。贵妃终究不想让福王回他的封国,说冬天是太后七十大寿,福王应留在京城庆贺。 神宗命令内阁宣布诏书。叶向高扣留皇帝的诏书不宣读,请求今年冬天提前为太后举行寿礼,而让福王如期回封国。神宗派太监到叶向高的私人住处,一定要他宣布诏书。 叶向高说:"外廷纷纷传言皇帝想利用贺寿的名义挽留福王,邀请一千多人跪在宫门前请求。现在宣读这道诏书,人心更加怀疑、吃惊,将要相信王曰乾的妖言,朝廷一定不会安宁。圣母听到了,也一定不会快乐的。况且潞王也是圣母的爱子,也居在外地,为什么只对福王那么爱恋呢?" 于是封还了诏书。神宗不得已听从了他,福王这才回到封国。
  
 
'''叶向高'''曾上疏说:"当今天下酿成危害动乱的根源,大概有几种,但还不包括天灾人祸、寇匪强盗、物怪人妖。朝廷人才匮乏,是第一点。 君臣之间闭塞隔阂,是第二点。官员们好胜喜欢争斗,是第三点。对金银财宝等钱财的横征暴敛,必有狂悖的事端出现,是第四点。道德风气一天比一天败坏,没有办法挽救,是第五点。 假若陛下不奋然振作,选用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充实朝廷官署,将多年来废弛的政事一举革新的话,我担心国家的危亡,不在于外敌的侵略,而就在于朝廷内部啊。"言词极其恳切。神宗心知他的忠诚却不肯实行。
 
'''叶向高'''曾上疏说:"当今天下酿成危害动乱的根源,大概有几种,但还不包括天灾人祸、寇匪强盗、物怪人妖。朝廷人才匮乏,是第一点。 君臣之间闭塞隔阂,是第二点。官员们好胜喜欢争斗,是第三点。对金银财宝等钱财的横征暴敛,必有狂悖的事端出现,是第四点。道德风气一天比一天败坏,没有办法挽救,是第五点。 假若陛下不奋然振作,选用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充实朝廷官署,将多年来废弛的政事一举革新的话,我担心国家的危亡,不在于外敌的侵略,而就在于朝廷内部啊。"言词极其恳切。神宗心知他的忠诚却不肯实行。
行 46: 行 46:
 
 万历四十年(1612年)春,叶向高以历代帝王中,在位达四十年以上,从三代以来直到现在只有十人,规劝神宗大力推行新政。 又请求选用人才,神宗也不答复。叶向高的意图得不到实行,每个月都要求辞职。神宗每次都降旨勉励挽留他。 叶向高又说:"我的去留可以置之不理,但百官一定不能都让位子空着,台谏一定不能都废除了,各方的巡抚一定不能不让人代替。朝廷内外离心,宫城之内怨声载道,祸害无法预测,而陛下一定要与臣属隔绝,幕僚不能尽忠效力,六部的官员不能各负其责,整个国家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而自以为有神机妙算,我恐怕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没有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的。"
 
 万历四十年(1612年)春,叶向高以历代帝王中,在位达四十年以上,从三代以来直到现在只有十人,规劝神宗大力推行新政。 又请求选用人才,神宗也不答复。叶向高的意图得不到实行,每个月都要求辞职。神宗每次都降旨勉励挽留他。 叶向高又说:"我的去留可以置之不理,但百官一定不能都让位子空着,台谏一定不能都废除了,各方的巡抚一定不能不让人代替。朝廷内外离心,宫城之内怨声载道,祸害无法预测,而陛下一定要与臣属隔绝,幕僚不能尽忠效力,六部的官员不能各负其责,整个国家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而自以为有神机妙算,我恐怕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没有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的。"
  
== 辞官归乡 ==
+
== 辞官归乡 ==
 先前'''叶向高'''患病,内阁中却无人可用,于是叶向高在家中草拟奏章诏书达一月之久。 后来,叶向高卧床的时间更长,却仍像先前一样在家中拟旨。有人认为这不成体统,叶向高也自觉不妥,坚决乞求辞职。 神宗却仍不任命其他人为宰相,而是派遣鸿胪官去安慰挽留他。等到皇帝过万寿节时,叶向高病愈,才出来理事。此后,叶向高主持癸丑年的会试,官员的奏章都被送到考场上,成了一大奇事。 皇帝考核选拔了科道官员七十多人,任命长时间不下达。叶向高几十次上疏恳切请求,结果过了两年任命才下达。言官增多之后,攻击也就纷纷出现。神宗心里很讨厌这样,就把奏章全都扣留而不下发。 叶向高请求把他们交给有关部门,确定他们的去留。于是说:"大臣是小臣的纲领。当今六卿只有赵焕一人,而都御史十年没有补充新人,没有人来弹劾监督,人心怎么能安定呢?" 皇帝只是责备言官胡说,而大官却一直不去补充,叶向高请求增加阁臣,奏章达一百多份。皇帝这才任用了方从哲、吴道南。叶向高上疏称谢,于是请求辞职,神宗下诏嘉奖叶向高却不同意他辞职。
+
 先前'''叶向高'''患病,内阁中却无人可用,于是叶向高在家中草拟奏章诏书达一月之久。 后来,叶向高卧床的时间更长,却仍像先前一样在家中拟旨。有人认为这不成体统,叶向高也自觉不妥,坚决乞求辞职。 神宗却仍不任命其他人为宰相,而是派遣鸿胪官去安慰挽留他。等到皇帝过万寿节时,叶向高病愈,才出来理事。此后,叶向高主持癸丑年的会试,官员的奏章都被送到考场上,成了一大奇事。 皇帝考核选拔了科道官员七十多人,任命长时间不下达。叶向高几十次上疏恳切请求,结果过了两年任命才下达。言官增多之后,攻击也就纷纷出现。神宗心里很讨厌这样,就把奏章全都扣留而不下发。 叶向高请求把他们交给有关部门,确定他们的去留。于是说:"大臣是小臣的纲领。当今六卿只有[[ 赵焕]] 一人,而都御史十年没有补充新人,没有人来弹劾监督,人心怎么能安定呢?" 皇帝只是责备言官胡说,而大官却一直不去补充,叶向高请求增加阁臣,奏章达一百多份。皇帝这才任用了方从哲、吴道南。叶向高上疏称谢,于是请求辞职,神宗下诏嘉奖叶向高却不同意他辞职。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皇太后驾崩。三月,福王回到封国。叶向高乞求辞职更加频繁,奏章写了十几道。到了八月,神宗准许他辞职。 叶向高入阁期间,因为三年的考绩优异,被提升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记录延绥的战功,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改任户部尚书,晋武英殿大学士;一品官三年期满,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改任吏部尚书,晋建极殿大学士。 至此,神宗下令加封少师兼太子太师,赏赐白金百两,彩帛四件,表里大红坐蟒一件,派遣行人护送他回乡。
+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皇太后驾崩。三月,福王回到封国。叶向高乞求辞职更加频繁,奏章写了十几道。到了八月,神宗准许他辞职。 叶向高入阁期间,因为三年的考绩优异,被提升为[[ 太子太保]] 、文渊阁大学士;记录延绥的战功,加封少保兼[[ 太子太保]] ,改任户部尚书,晋武英殿大学士;一品官三年期满,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改任[[ 吏部尚书]] ,晋建极殿大学士。 至此,神宗下令加封少师兼太子太师,赏赐白金百两,彩帛四件,表里大红坐蟒一件,派遣行人护送他回乡。
  
== 调和党争 ==
+
== 调和党争 ==
'''叶向高'''任内阁首辅期间,务求调剂各大臣的感情,安抚不同的意见。然而当时党论已十分兴盛,御史郑继芳极力攻击给事中王元翰,拥护他们二人的人分成两派互相争斗。 叶向高请求将他们的奏疏下发,下诏令部院评定是非曲直,处罚议论颠倒的一、二人,来警告其他人,皇帝却不理睬。各大臣看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害处,就更加拉帮结派相互攻击。 不久,又争论李三才事件,于是形成了帮派的势力。无锡顾宪成在家闲居,在东林书院讲学,朝臣羡慕他,争相跟他交游。李三才被攻击,顾宪成写信给叶向高和尚书孙丕扬,辩白李三才的贤能。 正逢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京官考察,攻击李三才的刘国缙因为其它过错登记在考核的名册上,乔应甲也因为年例被派往外地,他们的同党大哗。叶向高从大局出发,秉公处理此事,考核官吏的大典才不受扰乱。但两派之间的争斗却愈演愈烈。 到后来,齐、楚、浙三大派系不遗余力地攻击东林党。等到了天启年间,王绍徽等撰写所谓《东林点将录》,让魏忠贤按姓名驱逐朝臣。因为叶向高曾保护东林党人,被点名为东林党党魁。
+
'''叶向高'''任内阁首辅期间,务求调剂各大臣的感情,安抚不同的意见。然而当时党论已十分兴盛,御史郑继芳极力攻击给事中王元翰,拥护他们二人的人分成两派互相争斗。 叶向高请求将他们的奏疏下发,下诏令部院评定是非曲直,处罚议论颠倒的一、二人,来警告其他人,皇帝却不理睬。各大臣看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害处,就更加拉帮结派相互攻击。 不久,又争论李三才事件,于是形成了帮派的势力。无锡顾宪成在家闲居,在东林书院讲学,朝臣羡慕他,争相跟他交游。李三才被攻击,顾宪成写信给叶向高和尚书孙丕扬,辩白[[ 李三才]] 的贤能。 正逢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京官考察,攻击李三才的刘国缙因为其它过错登记在考核的名册上,乔应甲也因为年例被派往外地,他们的同党大哗。叶向高从大局出发,秉公处理此事,考核官吏的大典才不受扰乱。但两派之间的争斗却愈演愈烈。 到后来,齐、楚、浙三大派系不遗余力地攻击东林党。等到了天启年间,[[ 王绍徽]] 等撰写所谓《[[ 东林点将录]] 》,让[[ 魏忠贤]] 按姓名驱逐朝臣。因为叶向高曾保护东林党人,被点名为东林党党魁。
  
== 二度为相 ==
+
== 二度为相 ==
'''叶向高'''离职六年后,光宗即位,特别下诏要召回他。不久,明熹宗即位,又下诏催促他回京。叶向高多次推辞,都没有获准。 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叶向高回到朝廷,授中极殿大学士,再次成为内阁首辅。他说:"我服务陛下的祖父八年,当时奏章都由我草拟。即使是陛下想实行它,也要派遣中使向我宣布。如有不同意的事情,我都极力争取,您的祖父也多半能听从,不会强行拟任何旨意。陛下您虚怀若谷,谦逊有礼,信任辅臣,但不免会因流言生出难以决定的争论。应当慎重地对待诏书,所有的事情都要命令我等草拟上报。" 熹宗高兴地答应了。不久皇帝采纳叶向高的请求,发放帑银二百万两,作为东西战事的急需。
+
'''叶向高'''离职六年后,光宗即位,特别下诏要召回他。不久,明熹宗即位,又下诏催促他回京。叶向高多次推辞,都没有获准。 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叶向高回到朝廷,授中极殿大学士,再次成为[[ 内阁首辅]] 。他说:"我服务陛下的祖父八年,当时奏章都由我草拟。即使是陛下想实行它,也要派遣中使向我宣布。如有不同意的事情,我都极力争取,您的祖父也多半能听从,不会强行拟任何旨意。陛下您虚怀若谷,谦逊有礼,信任辅臣,但不免会因流言生出难以决定的争论。应当慎重地对待诏书,所有的事情都要命令我等草拟上报。" 熹宗高兴地答应了。不久皇帝采纳叶向高的请求,发放帑银二百万两,作为东西战事的急需。
  
 熹宗执政之初,满朝廷臣都是贤能英才,百姓都高兴地希望国家得到治理。然而皇帝本来就很年轻,不能够辨别忠臣和奸臣。魏忠贤、客氏逐渐窃取了国家大权,阴谋杀害太监王安,有逐步赶走了吏部尚书周嘉谟和言官倪思辉等人。 大学士刘一燝也极力请求离职。叶向高说:"客氏出宫又进宫,而顾命大臣刘一燝还赶不上一个保姆,致使大臣们想要揣摩圣意却陷入茫然之中,这样的倾向应当防止。"魏忠贤看到叶向高的奏疏指责自己,十分怀恨叶向高。 不久刑部尚书王纪被剥夺官籍,礼部尚书孙慎行、都御史邹元标先后被攻击离职。叶向高争论没有结果,于是请求跟邹元标一起被罢免。熹宗没有接受,魏忠贤由此更加怀恨叶向高了。
+
 熹宗执政之初,满朝廷臣都是贤能英才,百姓都高兴地希望国家得到治理。然而皇帝本来就很年轻,不能够辨别忠臣和奸臣。[[ 魏忠贤]] 、客氏逐渐窃取了国家大权,阴谋杀害太监王安,有逐步赶走了吏部尚书周嘉谟和言官倪思辉等人。 大学士刘一燝也极力请求离职。叶向高说:"客氏出宫又进宫,而顾命大臣刘一燝还赶不上一个保姆,致使大臣们想要揣摩圣意却陷入茫然之中,这样的倾向应当防止。"魏忠贤看到叶向高的奏疏指责自己,十分怀恨叶向高。 不久刑部尚书王纪被剥夺官籍,[[ 礼部尚书]] 孙慎行、[[ 都御史]] 邹元标先后被攻击离职。叶向高争论没有结果,于是请求跟邹元标一起被罢免。熹宗没有接受,魏忠贤由此更加怀恨叶向高了。
  
==   对抗宦官 ==
+
== 对抗宦官 ==
'''叶向高'''再任首辅,事奉未成年的皇帝,不能像明神宗时忠诚直谏,但还是有多次纠正。给事中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的袍服,太监激皇帝发怒,命令廷杖章允儒。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于是只剥夺了章允儒俸禄一年。 御史帅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这个人派往外地,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给事中傅魁营救王纪,熹宗要把他贬职流放,也因为叶向高替他说话,只是剥夺了他的俸禄。 王纪被罢免后,御史吴牲、王祚昌举荐他,部议用原官职召回他。魏忠贤很不高兴,准备重罚文选郎,叶向高也进行营救,使他得以幸免。给事中陈良训上疏指责有权势的太监,魏忠贤摘取奏疏中"国家命运将要终结"的话,命令将他下狱,穷追教唆之人。叶向高以辞职相争,于是只剥夺陈良训的俸禄而已。 熊廷弼、王化贞被判处死刑,言官劝皇帝尽快处决他们。叶向高请求等司法部门复核之后再决定,皇帝同意了。有人请求将全国各省、府、州、县的仓库储蓄全都搜刮运到京师,叶向高说:"省城的库藏都已穷尽了,藩库里还稍有富余。倘若全都搜刮尽了,突然出现象山东白莲教叛乱一类的事变,拿什么去对付呢?"熹宗不听。
+
'''叶向高'''再任首辅,事奉未成年的皇帝,不能像明神宗时忠诚直谏,但还是有多次纠正。给事中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的袍服,太监激皇帝发怒,命令廷杖章允儒。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于是只剥夺了章允儒俸禄一年。 御史帅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这个人派往外地,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给事中傅魁营救王纪,熹宗要把他贬职流放,也因为叶向高替他说话,只是剥夺了他的俸禄。 王纪被罢免后,御史吴牲、[[ 王祚昌]] 举荐他,部议用原官职召回他。魏忠贤很不高兴,准备重罚文选郎,叶向高也进行营救,使他得以幸免。给事中陈良训上疏指责有权势的太监,[[ 魏忠贤]] 摘取奏疏中"国家命运将要终结"的话,命令将他下狱,穷追教唆之人。叶向高以辞职相争,于是只剥夺陈良训的俸禄而已。 熊廷弼、王化贞被判处死刑,言官劝皇帝尽快处决他们。叶向高请求等司法部门复核之后再决定,皇帝同意了。有人请求将全国各省、府、州、县的仓库储蓄全都搜刮运到京师,叶向高说:"省城的库藏都已穷尽了,藩库里还稍有富余。倘若全都搜刮尽了,突然出现象山东白莲教叛乱一类的事变,拿什么去对付呢?"熹宗不听。
  
 当时朝臣跟魏忠贤对抗的都依靠叶向高,魏忠贤于是故意拿一些小事来责难叶向高,使他为难。为此,叶向高多次要求辞职。 天启四年(1624年)四月,给事中傅魁弹劾左光斗、魏大中勾结汪文言,利用职权接受贿赂,熹宗下诏命令将汪文言下狱。叶向高说:"汪文言在内阁办事,实际是我提名的。左光斗等人勾结汪文言的事情不明不白,我任用汪文言却是清楚的。乞求陛下只处罚我一人,而宽免其他人,来消除官员们的灾祸。" 于是叶向高极力要求尽快罢免自己。在当时,魏忠贤想独揽大权,害怕那些在朝的正人君子,等候时机下手。得到傅魁的奏疏十分高兴,想借此罗织东林党人的罪名,最终因忌惮叶向高等旧臣,连同左光斗等人都没有定罪,只处罚了汪文言一人。然而此事也成了东林党狱的导火索。
+
 当时朝臣跟魏忠贤对抗的都依靠叶向高,魏忠贤于是故意拿一些小事来责难叶向高,使他为难。为此,叶向高多次要求辞职。 天启四年(1624年)四月,给事中傅魁弹劾左光斗、魏大中勾结汪文言,利用职权接受贿赂,熹宗下诏命令将汪文言下狱。叶向高说:"汪文言在内阁办事,实际是我提名的。左光斗等人勾结汪文言的事情不明不白,我任用[[ 汪文言]] 却是清楚的。乞求陛下只处罚我一人,而宽免其他人,来消除官员们的灾祸。" 于是叶向高极力要求尽快罢免自己。在当时,魏忠贤想独揽大权,害怕那些在朝的正人君子,等候时机下手。得到傅魁的奏疏十分高兴,想借此罗织东林党人的罪名,最终因忌惮叶向高等旧臣,连同左光斗等人都没有定罪,只处罚了汪文言一人。然而此事也成了东林党狱的导火索。
  
==   再度辞归 ==
+
== 再度辞归 ==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大罪。叶向高认为事情到了决裂的份上,是极不应该的。廷臣先后上疏数十次,有人劝叶向高颁布这事,可以击败魏忠贤。 叶向高考虑到魏忠贤无法轻易除掉,阁臣从中斡旋,还有希望不至酿成大祸。于是上疏称颂魏忠贤勤劳,朝廷太宠爱他,盛名之下难免招致非议,应该解除他的权力,让他回老家,保全他的始终。 魏忠贤看后很不高兴,假传圣旨为自己表功,累计一百多字。叶向高吃惊地说:"这不是太监所能够干的,一定是有人代替他起草的。"侦察后得知,此人就是徐大化。 魏忠贤虽然气愤,但因为外廷势力还很强大,并不敢加害叶向高。他的党徒中有人劝导他制造大案,魏忠贤这才下定决心。在这之后,工部郎中万燝因弹劾魏忠贤而遭受廷杖刑罚,叶向高极力营救无效,万燝死于棍下。 不久,御史林汝翥也因为冒犯太监而遭廷杖。林汝翥很害怕,投奔到遵化巡抚驻所。有人说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众太监包围叶向高的住宅大声喧闹。叶向高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事已无能为力,乞求离职已达二十多次,到这时请求离职更加坚决。熹宗于是下诏加封叶向高为太傅,派行人护送他返乡,赏赐给他的财物比按常法赐予的还要多,不久又听任他辞去太傅,每月赐给他五石米,八个轿夫。
+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大罪。叶向高认为事情到了决裂的份上,是极不应该的。廷臣先后上疏数十次,有人劝叶向高颁布这事,可以击败[[ 魏忠贤]] 。 叶向高考虑到魏忠贤无法轻易除掉,阁臣从中斡旋,还有希望不至酿成大祸。于是上疏称颂魏忠贤勤劳,朝廷太宠爱他,盛名之下难免招致非议,应该解除他的权力,让他回老家,保全他的始终。 魏忠贤看后很不高兴,假传圣旨为自己表功,累计一百多字。叶向高吃惊地说:"这不是太监所能够干的,一定是有人代替他起草的。"侦察后得知,此人就是徐大化。 魏忠贤虽然气愤,但因为外廷势力还很强大,并不敢加害叶向高。他的党徒中有人劝导他制造大案,魏忠贤这才下定决心。在这之后,工部郎中万燝因弹劾魏忠贤而遭受廷杖刑罚,叶向高极力营救无效,万燝死于棍下。 不久,御史林汝翥也因为冒犯太监而遭廷杖。林汝翥很害怕,投奔到遵化巡抚驻所。有人说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众太监包围叶向高的住宅大声喧闹。叶向高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事已无能为力,乞求离职已达二十多次,到这时请求离职更加坚决。熹宗于是下诏加封叶向高为太傅,派行人护送他返乡,赏赐给他的财物比按常法赐予的还要多,不久又听任他辞去太傅,每月赐给他五石米,八个轿夫。
  
==   因病去世 ==
+
== 因病去世 ==
'''叶向高'''被罢免后,韩爌、朱国祯相继成为首辅,没多久都被罢免。谄媚小人占据要职,清高的士大夫们无所倚靠。魏忠贤首先诬陷杀死了杨涟,然后是左光斗等人受辱被杀。魏忠贤贬除朝中异己,正直臣子为之一空。
+
'''叶向高'''被罢免后,[[ 韩爌]] [[ 朱国祯]] 相继成为首辅,没多久都被罢免。谄媚小人占据要职,清高的士大夫们无所倚靠。魏忠贤首先诬陷杀死了杨涟,然后是左光斗等人受辱被杀。[[ 魏忠贤]] 贬除朝中异己,正直臣子为之一空。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驾崩,叶向高也在当月二十九日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崇祯初年,追赠为太师,追谥文忠。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驾崩,叶向高也在当月二十九日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崇祯初年,追赠为太师,追谥文忠。
  
== 主要成就 ==
+
== 主要成就 ==
  政治成就
+
政治成就
 
 为《续忧危竑议》案上书
 
 为《续忧危竑议》案上书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一月十一日晨,内阁大学士朱赓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份题为《续忧危竑议》的揭帖,一夜之前,京师广为散布。《续忧危竑议》假托"郑福成"为问答,所谓"郑福成",意即郑贵妃,指责郑贵妃意图废太子,要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就是轰动一时"妖书《续忧危竑议》"案。此案兴起后,首辅沈一贯借此机会,打击异己,嫁祸礼部侍郎郭正域,郭正域为此而蒙冤入狱,受尽酷刑,朝野哗然。此时,叶向高在南京任职,他上书沈一贯。认为,对待这样的匿名揭帖,只能置之不理,怎么能大肆搜索,祸及大臣?劝他平心静气,要为大局着想,力请不要扩大打击面,连株无辜。
+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一月十一日晨,内阁大学士朱赓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份题为《[[ 续忧危竑议]] 》的揭帖,一夜之前,京师广为散布。《[[ 续忧危竑议]] 》假托"郑福成"为问答,所谓"郑福成",意即郑贵妃,指责郑贵妃意图废太子,要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就是轰动一时"妖书《[[ 续忧危竑议]] 》"案。此案兴起后,首辅沈一贯借此机会,打击异己,嫁祸[[ 礼部侍郎]] 郭正域,郭正域为此而蒙冤入狱,受尽酷刑,朝野哗然。此时,叶向高在南京任职,他上书沈一贯。认为,对待这样的匿名揭帖,只能置之不理,怎么能大肆搜索,祸及大臣?劝他平心静气,要为大局着想,力请不要扩大打击面,连株无辜。
  
 
== 裁抑矿税使 ==
 
== 裁抑矿税使 ==
  
 万历朝中后期,明朝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主要表现在:军事开支庞大;朝廷大兴土木、奢靡无度;矿监、税吏四处收刮;苛捐杂税沉重;财政入不敷出。面对种种窘境,叶向高首先大胆揭露矿监、税吏的危害,强烈要求皇帝制止不合理的矿税制度。叶向高在南京当礼部侍郎时,面对辽东人民深受税监高淮的荼毒,就上奏了《公劾辽东税监疏》;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叶向高升任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因上疏请罢矿税,撤税监,被首辅沈一贯排挤出京,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的虚职。此后,叶向高再上《请罢矿税揭》疏。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叶向高在《请处置钱粮揭》中陈述国家费用增加的弊端,同时指出矿监、税吏对正赋侵夺的危害。自万历二十四年至四十二年(1596-1614年),经叶向高痛切进谏,反复力争,皇帝终于罢免辽东税监高淮和福建税监高寀,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
 万历朝中后期,明朝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主要表现在:军事开支庞大;朝廷大兴土木、奢靡无度;矿监、税吏四处收刮;苛捐杂税沉重;财政入不敷出。面对种种窘境,叶向高首先大胆揭露矿监、税吏的危害,强烈要求皇帝制止不合理的矿税制度。叶向高在南京当礼部侍郎时,面对辽东人民深受税监高淮的荼毒,就上奏了《[[ 公劾辽东税监疏]]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叶向高升任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因上疏请罢矿税,撤税监,被首辅沈一贯排挤出京,转任[[ 南京礼部右侍郎]] 的虚职。此后,叶向高再上《[[ 请罢矿税揭]] 》疏。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叶向高在《[[ 请处置钱粮揭]] 》中陈述国家费用增加的弊端,同时指出矿监、税吏对正赋侵夺的危害。自万历二十四年至四十二年(1596-1614年),经叶向高痛切进谏,反复力争,皇帝终于罢免辽东税监高淮和福建税监高寀,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 与宦官斗争 ==
+
== 与宦官斗争 ==
  
 
 天启元年(1621年),叶向高晋中极殿大学士,第二次担任首辅。皇帝重用魏忠贤,由于魏执掌司礼监,利用代替皇帝批阅奏章的大权,先后将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叶向高虽然竭力阻止,甚至提出同他们一起罢官,以示抗议,都无济于事。于是叶向高极尽所能地保护了一批朝臣幸免于难。他对魏忠贤这样的专权乱政,陷害忠良的疯狂行为极端反对。他在朝中,当魏在场时当众愤怒声言:魏忠贤这样为非作歹,目无王法,实属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在叶正义严词的抗议下,魏及其爪牙的罪孽稍有收敛。
 
 天启元年(1621年),叶向高晋中极殿大学士,第二次担任首辅。皇帝重用魏忠贤,由于魏执掌司礼监,利用代替皇帝批阅奏章的大权,先后将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叶向高虽然竭力阻止,甚至提出同他们一起罢官,以示抗议,都无济于事。于是叶向高极尽所能地保护了一批朝臣幸免于难。他对魏忠贤这样的专权乱政,陷害忠良的疯狂行为极端反对。他在朝中,当魏在场时当众愤怒声言:魏忠贤这样为非作歹,目无王法,实属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在叶正义严词的抗议下,魏及其爪牙的罪孽稍有收敛。
行 94: 行 94:
 
 明末政局病入膏肓,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贪污腐化,行政不作为,叶向高入阁之后,看到内库金银堆积如山,对边防缺饷置之不理,兵饷无人发放;各地解来的饷银无人签收;国外使节来访无人接待;狱囚积至千人无人问断;一些官员罢免、致仕后多未增补,造成官署空虚。至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中央六部仅尚书就缺了五名,都御史缺员长达八年以上,布政司、按察司缺员五六十名,锦衣卫长期没有一个法官,地方政府缺员更在一半以上,国家的行政机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为了使内阁能有效运转,叶向高绞尽脑汁,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起,请求增补阁员的奏疏多达一百本以上,疏言词十分痛切,直陈国家危机,请求皇帝增阁臣,补缺官,整顿吏治,铲除积弊。在叶向高的强烈要求之下最终获得到皇帝应允。
 
 明末政局病入膏肓,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贪污腐化,行政不作为,叶向高入阁之后,看到内库金银堆积如山,对边防缺饷置之不理,兵饷无人发放;各地解来的饷银无人签收;国外使节来访无人接待;狱囚积至千人无人问断;一些官员罢免、致仕后多未增补,造成官署空虚。至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中央六部仅尚书就缺了五名,都御史缺员长达八年以上,布政司、按察司缺员五六十名,锦衣卫长期没有一个法官,地方政府缺员更在一半以上,国家的行政机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为了使内阁能有效运转,叶向高绞尽脑汁,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起,请求增补阁员的奏疏多达一百本以上,疏言词十分痛切,直陈国家危机,请求皇帝增阁臣,补缺官,整顿吏治,铲除积弊。在叶向高的强烈要求之下最终获得到皇帝应允。
  
== 文学成就 ==
+
== 文学成就 ==
 
'''叶向高'''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文学家。作为晚明的文学家,叶向高的创作与思想与同时代的文人追慕时风不同,其一直致力于对台阁体的重新倡导与创作实践,以求台阁体重返兴盛。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叶向高入主内阁,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提升了叶向高的文学地位与影响,成为当时的馆阁文学领袖。在叶向高的倡导下,台阁体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翰林学士和上层文人的竞习对象,台阁体在万历后期(1607年-1614年)出现了一次新的创作热潮,形成了短暂复振的局面。
 
'''叶向高'''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文学家。作为晚明的文学家,叶向高的创作与思想与同时代的文人追慕时风不同,其一直致力于对台阁体的重新倡导与创作实践,以求台阁体重返兴盛。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叶向高入主内阁,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提升了叶向高的文学地位与影响,成为当时的馆阁文学领袖。在叶向高的倡导下,台阁体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翰林学士和上层文人的竞习对象,台阁体在万历后期(1607年-1614年)出现了一次新的创作热潮,形成了短暂复振的局面。
  
 
 从现存的叶向高文学作品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台阁体特征:题材上不出送别、写景、赠答、纪游、奉贺、仕宦、书斋之类,思想上表现温柔敦厚、性情雅正之旨,喜用典故、以名贵的器物入诗,展现出雍容华贵的气质。但除了呈现出台阁体的这些基本特征和美学追求外,叶向高也为台阁体注入了一些新的东西:①创作题材和内容虽仍不出台阁体的范围,但减少了一味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成分。虽然其歌颂皇帝圣明、赞扬吏治政绩的作品亦有一部分,但细读作品发现其中纯粹歌功颂德、过分粉饰太平的极为少见。即使是一些颂、赋、辞、诗等奉命奏贺之作,也尽量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抒写。②虽描写上层文人的优容闲适生活,但少了枯燥无味的堆砌,增加了一些贴近文人日常的生活气息,不至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③个别作品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和政治混乱的局面。
 
 从现存的叶向高文学作品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台阁体特征:题材上不出送别、写景、赠答、纪游、奉贺、仕宦、书斋之类,思想上表现温柔敦厚、性情雅正之旨,喜用典故、以名贵的器物入诗,展现出雍容华贵的气质。但除了呈现出台阁体的这些基本特征和美学追求外,叶向高也为台阁体注入了一些新的东西:①创作题材和内容虽仍不出台阁体的范围,但减少了一味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成分。虽然其歌颂皇帝圣明、赞扬吏治政绩的作品亦有一部分,但细读作品发现其中纯粹歌功颂德、过分粉饰太平的极为少见。即使是一些颂、赋、辞、诗等奉命奏贺之作,也尽量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抒写。②虽描写上层文人的优容闲适生活,但少了枯燥无味的堆砌,增加了一些贴近文人日常的生活气息,不至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③个别作品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和政治混乱的局面。
  
==   公益成就 ==
+
== 公益成就 ==
 
 创办福州会馆
 
 创办福州会馆
  
行 108: 行 108: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叶向高辞职返乡,登石竹山时,见仙君楼十分破败,与举人石应相(字映斗)募建观音阁与僧房。此外,他还开辟瑞岩山景区,形成了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37景。并把皇帝赐予他的一千两白银在家乡建一座桥,名为"赐金桥"。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叶向高辞职返乡,登石竹山时,见仙君楼十分破败,与举人石应相(字映斗)募建观音阁与僧房。此外,他还开辟瑞岩山景区,形成了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37景。并把皇帝赐予他的一千两白银在家乡建一座桥,名为"赐金桥"。
  
== 宗教成就 ==
+
== 宗教成就 ==
 
 佛教
 
 佛教
  
行 117: 行 117: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来北京、扬州等地传教。天启四年(1624年)8月,叶向高辞职回家途中经过杭州时,艾儒略曾拜访他。叶向高对艾儒略的才华甚是钦佩,邀请他到福建传教。同年12月29日,艾儒略在叶向高陪同下到达福州。艾儒略到福州后,在叶向高帮助和引见下,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不少达官显贵及士大夫都与艾儒略交往,他由此遍识闽中名士,被称为"西来孔子"、"开教福建第一人。"可以说,天主教能在明代福建得以广泛传播,叶向高功不可没。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来北京、扬州等地传教。天启四年(1624年)8月,叶向高辞职回家途中经过杭州时,艾儒略曾拜访他。叶向高对艾儒略的才华甚是钦佩,邀请他到福建传教。同年12月29日,艾儒略在叶向高陪同下到达福州。艾儒略到福州后,在叶向高帮助和引见下,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不少达官显贵及士大夫都与艾儒略交往,他由此遍识闽中名士,被称为"西来孔子"、"开教福建第一人。"可以说,天主教能在明代福建得以广泛传播,叶向高功不可没。
  
== 人物评价 ==
+
== 人物评价 ==
 《明史》评:①向高有裁断,善处大事。②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③赞曰:熹宗初,叶向高以宿望召起,海内正人倚以为重,卒不能有所匡救。盖政柄内移,非一日之积,势固无如何也。
+
 《[[ 明史]] 》评:①向高有裁断,善处大事。②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③赞曰:熹宗初,叶向高以宿望召起,海内正人倚以为重,卒不能有所匡救。盖政柄内移,非一日之积,势固无如何也。
  
 
 明末清初学者李逊之评:乃既不能得于内,又无以解于外,惟有一去以谢责而已。身为元老,委蛇中立,而欲收无咎无誉之功,得乎哉!不欲为刘健、谢迁,恐并不能为李东阳,所以规之者至矣。
 
 明末清初学者李逊之评:乃既不能得于内,又无以解于外,惟有一去以谢责而已。身为元老,委蛇中立,而欲收无咎无誉之功,得乎哉!不欲为刘健、谢迁,恐并不能为李东阳,所以规之者至矣。
行 124: 行 124:
 
 清代诗人钱谦益评:东林诸子,奉福清为伦魁,沙汰江河,和调水火,海内服其公忠。
 
 清代诗人钱谦益评:东林诸子,奉福清为伦魁,沙汰江河,和调水火,海内服其公忠。
  
== 轶事典故 ==
+
== 轶事典故 ==
  礼遇利玛窦
+
礼遇利玛窦
 
 据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叶向高在南京任礼部右侍郎时,第一次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与利玛窦切磋围棋技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叶向高升任内阁首辅后,又多次在北京私宅中款待利玛窦。他赠诗利玛窦曰:"天地信无垠,小智安足拟。爰有西方人,来自八万里。言暮中华风,深契吾儒里。著书多格言,结交尽贤士。淑诡良不矜,熙攘乃所鄙。圣化被九埏,殊方表同轨。拘儒徒管窥,大观自一视。我亦与之游,冷然待深旨。"(《诗赠西国诸子》)
 
 据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叶向高在南京任礼部右侍郎时,第一次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与利玛窦切磋围棋技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叶向高升任内阁首辅后,又多次在北京私宅中款待利玛窦。他赠诗利玛窦曰:"天地信无垠,小智安足拟。爰有西方人,来自八万里。言暮中华风,深契吾儒里。著书多格言,结交尽贤士。淑诡良不矜,熙攘乃所鄙。圣化被九埏,殊方表同轨。拘儒徒管窥,大观自一视。我亦与之游,冷然待深旨。"(《诗赠西国诸子》)
  
 据《利马窦在北京》记载,利马窦于1610年5月11日病逝北京。依照当时惯例,客死中国各地的传教士都必须迁葬澳门神学院墓地。利玛窦生前曾有在京郊购买墓地的想法,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友也希望明神宗同意利玛窦的生前愿望,但遭到很多官员的极力反对。叶向高为其上书朝廷请求赐葬,理由是"自古以来的外国人,其道德学问,有哪一个能像利玛窦这样吗?不要说其他事情了,就是翻译《几何原本》一书,就应该赐葬地了。"经过叶向高多方交涉,利玛窦最后得以准许葬于京郊。
+
 据《[[ 利马窦在北京]] 》记载,利马窦于1610年5月11日病逝北京。依照当时惯例,客死中国各地的传教士都必须迁葬澳门神学院墓地。利玛窦生前曾有在京郊购买墓地的想法,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友也希望明神宗同意利玛窦的生前愿望,但遭到很多官员的极力反对。叶向高为其上书朝廷请求赐葬,理由是"自古以来的外国人,其道德学问,有哪一个能像利玛窦这样吗?不要说其他事情了,就是翻译《几何原本》一书,就应该赐葬地了。"经过叶向高多方交涉,利玛窦最后得以准许葬于京郊。
  
==   弈中第二 ==
+
== 弈中第二 ==
 
 叶向高在阁时,政务之暇,常邀同僚下棋,然而数年未遇敌手。泰昌元年(1620年),叶向高再度入阁,路经无锡时,在闲谈中听到过百龄其人其艺,特意写了请柬,郑重其事地礼招过百龄对弈。
 
 叶向高在阁时,政务之暇,常邀同僚下棋,然而数年未遇敌手。泰昌元年(1620年),叶向高再度入阁,路经无锡时,在闲谈中听到过百龄其人其艺,特意写了请柬,郑重其事地礼招过百龄对弈。
  
行 136: 行 136:
  
 
 叶向高进京后,有一次同棋友对弈,局局连胜,棋友便称之为"棋坛国手"。叶向高却羞涩地答道:"大家有所不知,老夫在无锡却败在一个童子之手。"棋友连忙附和:"即便如此,老相国仍不愧为'弈中第二'。"从此,叶向高便有了"弈中第二"之说。
 
 叶向高进京后,有一次同棋友对弈,局局连胜,棋友便称之为"棋坛国手"。叶向高却羞涩地答道:"大家有所不知,老夫在无锡却败在一个童子之手。"棋友连忙附和:"即便如此,老相国仍不愧为'弈中第二'。"从此,叶向高便有了"弈中第二"之说。
 
+
   
 亲属成员
+
== 个人作品 ==
  关系 姓名 简介
 
曾祖父 叶仕俨 商人,叶家在叶仕俨时成为耕读之家。
 
祖父 叶广彬 字大宜,号"月窗"。有诗名。
 
父亲 叶朝荣 字良时,官至养利知州。
 
母亲 林氏 叶朝荣第三任妻子。
 
姐姐 叶爱默 清乾隆《福州府志》作"叶默娘",有书作"叶默"
 
弟弟 叶向亮、叶向永、叶向亨 -
 
子女 叶成学、叶成敏、叶成昌及六女 -
 
(以上参考资料)
 
 
 
==   个人作品 ==
 
 
 叶向高一生著作甚多,有《纶扉奏草》30卷、《续纶扉奏草》14卷、《官中实录》8卷、《蘧编》20卷、《前纶扉奏草》10卷、《后纶扉奏草》10卷、《苍霞草》20卷、《苍霞余草》14卷、《苍霞诗草》8卷、《说类》60卷、《参补古今大方诗经大全》14卷、《玉塘纲鉴》72卷、《福清县志》4卷、《宫词》4卷、《福庐灵岩志》3卷。其中,《蘧编》、《苍霞草》、《纶扉奏草》、《苍霞余草》、《苍霞续草》、《四夷考》等书曾被列为禁书达百余年。 书法作品存世有草书《过香积寺》纸本立轴 ,现为金陵天渡楼收藏。
 
 叶向高一生著作甚多,有《纶扉奏草》30卷、《续纶扉奏草》14卷、《官中实录》8卷、《蘧编》20卷、《前纶扉奏草》10卷、《后纶扉奏草》10卷、《苍霞草》20卷、《苍霞余草》14卷、《苍霞诗草》8卷、《说类》60卷、《参补古今大方诗经大全》14卷、《玉塘纲鉴》72卷、《福清县志》4卷、《宫词》4卷、《福庐灵岩志》3卷。其中,《蘧编》、《苍霞草》、《纶扉奏草》、《苍霞余草》、《苍霞续草》、《四夷考》等书曾被列为禁书达百余年。 书法作品存世有草书《过香积寺》纸本立轴 ,现为金陵天渡楼收藏。
  
== 后世纪念 ==
+
== 后世纪念 ==
 
 叶氏宗祠
 
 叶氏宗祠
  
行 167: 行 156:
  
 
 豆区园位于福清市区官驿巷,是叶向高的花园兼书斋。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秋,叶向高罢政后重建此园,全园面积不及3亩,故取名"豆区"。园中奇石嶙岣,绿水曲桥,布局精辟,方寸之间容纳了极多景致。
 
 豆区园位于福清市区官驿巷,是叶向高的花园兼书斋。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秋,叶向高罢政后重建此园,全园面积不及3亩,故取名"豆区"。园中奇石嶙岣,绿水曲桥,布局精辟,方寸之间容纳了极多景致。
 +
 +
 +
== 参考资料 ==

於 2019年2月3日 (日) 13:10 的修訂

葉向高
葉向高
出生 1559年9月1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葉文忠
職業 內閣首輔、吏部尚書、太傅
知名於 安遼民,通言路,清榷稅
知名作品福廬靈岩志
玉堂綱鑑
蒼霞余草

葉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字進卿,號台山,晚號福廬山人。福建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明朝大臣、政治家,萬曆、天啟年間兩度出任內閣輔臣。

萬曆十一年(1583年)中進士,授職庶吉士,隨後提升為編修。後歷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左中允。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升為左庶子。次年,因上疏請罷礦稅、撤礦稅監,被沈一貫排擠出京,轉任南京禮部右侍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升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朱賡、于慎行先後去世,王錫爵拒絕入閣,李廷機又閉門不理事,閣務僅靠葉向高一人主持達七年之久,時人稱其為"獨相"。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葉向高連上六十二道奏疏請求辭職,終於獲准。天啟元年(1621年),葉向高二度入閣為首輔。由於閹黨勢力過於強大,葉向高不甘受誤國之罵名,又連上六十七道奏疏請辭。天啟四年(1624年),葉向高獲准辭歸,加太傅銜。天啟七年(1627年),葉向高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崇禎初年,追贈太師,追諡文忠。

葉向高善於決斷大事,任首輔期間,為明神宗出謀劃策,調劑大臣之間的關係,更對維護太子正統、遏制魏忠賢的勢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三十日,葉向高生於福州府福清縣孝義鄉化南里雲山境(今福建福清市港頭鎮後葉村),當時倭患猖獗、肆虐福建沿海。葉向高的母親懷有身孕,因為逃避倭寇,不得不在道路旁的一個破廁所中把他生了下來。幼年時的葉向高隨家人四處避難,過着顛沛流離、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曾多次陷入絕境,因命大而存活下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繼光率部攻破牛田倭巢,福建倭患平定,葉向高一家才得以返鄉。

萬曆十一年(1583年),葉向高考中進士,授職庶吉士,隨後提升為編修。接着調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後改任左中允,但仍然負責司業的事務。

陳弊礦稅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朝廷徵召任命葉向高為左庶子,充任皇長子的侍班官。當時盛行徵收礦稅,葉向高上疏,援引東漢西邸聚積錢財的事例為借鑑,未獲批覆。 不久,葉向高被提拔為南京禮部右侍郎。後改任吏部右侍郎。葉向高再次陳述礦稅的危害,又請求罷免遼東稅監高淮,言辭都很懇切。 妖書案興起,葉向高寫信給內閣大學士沈一貫極力規勸。沈一貫感到不高興,因而葉向高在南京任官九年都沒有得到晉升。

唯一宰輔

後來沈一貫被罷免,朱賡專權,明神宗下令增加閣臣。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提拔葉向高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王錫爵、于慎行、李廷機一起接受任命。 十一月,葉向高進入朝廷,此時于慎行已經去世,王錫爵堅決推辭不再任職。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首輔朱賡也去世了,次輔李廷機因為人言而長期閉門不出,於是葉向高就成為唯一的輔臣。

葉向高任內閣首輔之時,神宗在位已久,懶於上朝,國家大事無人過問,有些重要的官職都空缺着,對士大夫的任命往往又無法下達,君臣之間隔閡嚴重。 廷臣們逐漸形成各種幫派,而宦官徵稅、開礦,又極大地危害了民眾。此外,皇帝寵幸鄭貴妃,貴妃之子福王不肯回自己的封國。葉向高因為德高望重而成為宰相,憂國憂民,一心為公,每逢主持政事都很盡忠效力。 神宗雖然很看重葉向高,表面上對他的態度很好,但他提的意見卻不大採用,十條意見只能接受二、三條而已。東宮太子停止講學有五年了,廷臣多次請求恢復都沒回音。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葉向高再次選擇吉日向皇帝請求,神宗也不答覆他。從此之後每年春、秋兩季葉向高都要誠懇地提出請求,然而皇帝都不接受。

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十三日,太子的生母王貴妃因病去世,過了四天都沒有發喪。葉向高提出意見,這才發喪。但是禮官呈上禮儀制度後,又拖延五天也沒有舉行。 葉向高不得不又向神宗爭取,奏疏才轉發下來。福王的府第建成後,工部請求皇帝讓福王回封國,葉向高擬旨交上去,神宗不發聖旨,改在次年春天讓福王回封國。 等到日期臨近,葉向高請求先整頓福王的儀衛、舟車等儀仗用度,神宗卻不予採納。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春天,廷臣相繼上疏請求讓福王回封國,神宗又宣布啟程時間改為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春天。過了不久卻又忽然傳旨,福王的莊田沒有達到四萬頃就不回國,廷臣們都非常吃驚。 葉向高於是進言說:"四萬頃莊田,一定滿足不了他的願望,回封國將遙遙無期,陛下的聖旨將要失信於天下了。況且福王的奏疏援引祖宗的制度,而祖宗的制度中沒有這樣的規定。先前只有明世宗的時候景王出現過這種情況。景王長期不回封國,您的父親當時還在裕王邸,危險而不能安定。怎麼能夠效法他呢?" 神宗回答說:"賞賜莊田自然有先例,況且現在皇太子與各皇子的關係已經確定,還有什麼可質疑的?" 葉向高於是上疏道歉說:"皇父的時候,皇太子的名位雖然還沒有確立,但是東宮講學並沒有停止,皇帝父子之間的情意是相通的。現在東宮停止講學已有八年了,況且太子長時間不能和皇帝見面,而福王一天和皇帝見面兩次,所以不能沒有懷疑,只有堅決遵守明年春天返回封國的日期,不要拿莊田作為藉口,百姓的懷疑才會得到澄清。"神宗只好告訴他福王並沒有一天兩次見面他的情況。

善於決斷

葉向高有裁決判斷能力,善於處理大事。錦衣百戶王曰乾是京師的奸人,跟孔學、趙宗舜趙思聖等人相互攻擊告發,刑官還沒有來得及審判定罪,王曰乾就進入皇城放炮上疏。 刑官大為震驚,要判他死罪。王曰乾於是上疏攻擊鄭貴妃的內侍姜嚴山跟孔學以及妖邪的王三詔用巫術詛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擁立福王。 神宗感到震驚和憤怒,繞着宮殿走了半天,說:"這種大事變,宰相為什麼不說話?"內侍立即跪着呈上葉向高的奏疏。 奏疏上說:"這事跟往年的妖書有些類似,然而妖書是匿名的,難以查詢,現在原告、被告都在,一經審訊就可以得出實情。陛下應當以不變應萬變,若稍有驚慌,那麼朝廷內外就會大亂。至於他的言詞牽連到貴妃、福王,實在是叫人痛恨之極。我跟九卿的意見是一樣的,冒昧地向皇帝報告。" 神宗讀完後嘆息說:"我父子兄弟的名譽能夠保全了。" 第二天,葉向高又說:"王曰乾的奏疏不應該下發。如果發表出去,對上會驚動聖母,對下會驚動太子,貴妃、福王都會感到不安。應該扣留在禁中,而另外傳令司法部門,追究各奸人的罪責,並且趕快確定明年春天福王回封國的日期,來平息眾人的議論,如果這樣做,那麼天下就會安然無事了。" 皇帝完全採納他的意見,太子、福王得以相安無事。貴妃終究不想讓福王回他的封國,說冬天是太后七十大壽,福王應留在京城慶賀。 神宗命令內閣宣布詔書。葉向高扣留皇帝的詔書不宣讀,請求今年冬天提前為太后舉行壽禮,而讓福王如期回封國。神宗派太監到葉向高的私人住處,一定要他宣布詔書。 葉向高說:"外廷紛紛傳言皇帝想利用賀壽的名義挽留福王,邀請一千多人跪在宮門前請求。現在宣讀這道詔書,人心更加懷疑、吃驚,將要相信王曰乾的妖言,朝廷一定不會安寧。聖母聽到了,也一定不會快樂的。況且潞王也是聖母的愛子,也居在外地,為什麼只對福王那麼愛戀呢?" 於是封還了詔書。神宗不得已聽從了他,福王這才回到封國。

葉向高曾上疏說:"當今天下釀成危害動亂的根源,大概有幾種,但還不包括天災人禍、寇匪強盜、物怪人妖。朝廷人才匱乏,是第一點。 君臣之間閉塞隔閡,是第二點。官員們好勝喜歡爭鬥,是第三點。對金銀財寶等錢財的橫徵暴斂,必有狂悖的事端出現,是第四點。道德風氣一天比一天敗壞,沒有辦法挽救,是第五點。 假若陛下不奮然振作,選用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充實朝廷官署,將多年來廢弛的政事一舉革新的話,我擔心國家的危亡,不在於外敵的侵略,而就在於朝廷內部啊。"言詞極其懇切。神宗心知他的忠誠卻不肯實行。

當初,葉向高進入內閣。不久,陳奏選用人才、治理財政的計策,極力請求填補空缺的官職,罷免礦稅。發現皇帝不能聽從他的建議,於是陳奏君臣之間關係緊張的弊病。 兩次上疏乞求辭職,神宗不答應。葉向高自從成為唯一的宰相,就請求增加閣臣,神宗又不聽。等到吏部尚書孫丕揚因為舉薦賢能不被任用而請求離職,葉向高特地上疏請求留用他,神宗也不答覆,葉向高於是稱病不出。神宗多次下詔,才出來管理事務。 不久又說:"我多次請求辭職,都承皇上恩典挽留。陛下不應當只關心我一個人的去留,而應當更關心國家的治亂。當今國家到處都是災荒死亡,畿輔、中原、齊魯的流民塞滿了道路,加上內外空虛,人才都不能被任用。 罪責不在別人身上,我怎能不辭職。況且陛下任用我,就應當實行我的建議。現在奏章不下發,重臣不補任,官員任免制度得不到實行,我微薄的忠誠不能報答皇帝,即使留任又有什麼益處? 陛下如果能採納我的意見,而不只是讓我徒占虛位,我的生命即使象朝露那樣消失得快,我也三生有幸。"皇帝並不理會。京師發大水,全國很多地方報告水旱災害。 葉向高又說:"從閣臣到九卿台省,官府衙門都空無其人,南京九卿也只有二人。國家的方面大吏,從去年秋天到現在,還不曾任用一個人。陛下什麼事情都不管,國家長此下去,我擔心一旦發生變故,將不可收拾啊。"皇帝還是不理會。

萬曆四十年(1612年)春,葉向高以歷代帝王中,在位達四十年以上,從三代以來直到現在只有十人,規勸神宗大力推行新政。 又請求選用人才,神宗也不答覆。葉向高的意圖得不到實行,每個月都要求辭職。神宗每次都降旨勉勵挽留他。 葉向高又說:"我的去留可以置之不理,但百官一定不能都讓位子空着,台諫一定不能都廢除了,各方的巡撫一定不能不讓人代替。朝廷內外離心,宮城之內怨聲載道,禍害無法預測,而陛下一定要與臣屬隔絕,幕僚不能盡忠效力,六部的官員不能各負其責,整個國家沒有一個可以信任的人,而自以為有神機妙算,我恐怕自古以來聖明的帝王沒有用這種方法治理國家的。"

辭官歸鄉

先前葉向高患病,內閣中卻無人可用,於是葉向高在家中草擬奏章詔書達一月之久。 後來,葉向高臥床的時間更長,卻仍像先前一樣在家中擬旨。有人認為這不成體統,葉向高也自覺不妥,堅決乞求辭職。 神宗卻仍不任命其他人為宰相,而是派遣鴻臚官去安慰挽留他。等到皇帝過萬壽節時,葉向高病癒,才出來理事。此後,葉向高主持癸丑年的會試,官員的奏章都被送到考場上,成了一大奇事。 皇帝考核選拔了科道官員七十多人,任命長時間不下達。葉向高几十次上疏懇切請求,結果過了兩年任命才下達。言官增多之後,攻擊也就紛紛出現。神宗心裡很討厭這樣,就把奏章全都扣留而不下發。 葉向高請求把他們交給有關部門,確定他們的去留。於是說:"大臣是小臣的綱領。當今六卿只有趙煥一人,而都御史十年沒有補充新人,沒有人來彈劾監督,人心怎麼能安定呢?" 皇帝只是責備言官胡說,而大官卻一直不去補充,葉向高請求增加閣臣,奏章達一百多份。皇帝這才任用了方從哲、吳道南。葉向高上疏稱謝,於是請求辭職,神宗下詔嘉獎葉向高卻不同意他辭職。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皇太后駕崩。三月,福王回到封國。葉向高乞求辭職更加頻繁,奏章寫了十幾道。到了八月,神宗准許他辭職。 葉向高入閣期間,因為三年的考績優異,被提升為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記錄延綏的戰功,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改任戶部尚書,晉武英殿大學士;一品官三年期滿,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改任吏部尚書,晉建極殿大學士。 至此,神宗下令加封少師兼太子太師,賞賜白金百兩,彩帛四件,表里大紅坐蟒一件,派遣行人護送他回鄉。

調和黨爭

葉向高任內閣首輔期間,務求調劑各大臣的感情,安撫不同的意見。然而當時黨論已十分興盛,御史鄭繼芳極力攻擊給事中王元翰,擁護他們二人的人分成兩派互相爭鬥。 葉向高請求將他們的奏疏下發,下詔令部院評定是非曲直,處罰議論顛倒的一、二人,來警告其他人,皇帝卻不理睬。各大臣看到這樣做並沒有什麼害處,就更加拉幫結派相互攻擊。 不久,又爭論李三才事件,於是形成了幫派的勢力。無錫顧憲成在家閒居,在東林書院講學,朝臣羨慕他,爭相跟他交遊。李三才被攻擊,顧憲成寫信給葉向高和尚書孫丕揚,辯白李三才的賢能。 正逢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京官考察,攻擊李三才的劉國縉因為其它過錯登記在考核的名冊上,喬應甲也因為年例被派往外地,他們的同黨大嘩。葉向高從大局出發,秉公處理此事,考核官吏的大典才不受擾亂。但兩派之間的爭鬥卻愈演愈烈。 到後來,齊、楚、浙三大派系不遺餘力地攻擊東林黨。等到了天啟年間,王紹徽等撰寫所謂《東林點將錄》,讓魏忠賢按姓名驅逐朝臣。因為葉向高曾保護東林黨人,被點名為東林黨黨魁。

二度為相

葉向高離職六年後,光宗即位,特別下詔要召回他。不久,明熹宗即位,又下詔催促他回京。葉向高多次推辭,都沒有獲准。 天啟元年(1621年)十月,葉向高回到朝廷,授中極殿大學士,再次成為內閣首輔。他說:"我服務陛下的祖父八年,當時奏章都由我草擬。即使是陛下想實行它,也要派遣中使向我宣布。如有不同意的事情,我都極力爭取,您的祖父也多半能聽從,不會強行擬任何旨意。陛下您虛懷若谷,謙遜有禮,信任輔臣,但不免會因流言生出難以決定的爭論。應當慎重地對待詔書,所有的事情都要命令我等草擬上報。" 熹宗高興地答應了。不久皇帝採納葉向高的請求,發放帑銀二百萬兩,作為東西戰事的急需。

熹宗執政之初,滿朝廷臣都是賢能英才,百姓都高興地希望國家得到治理。然而皇帝本來就很年輕,不能夠辨別忠臣和姦臣。魏忠賢、客氏逐漸竊取了國家大權,陰謀殺害太監王安,有逐步趕走了吏部尚書周嘉謨和言官倪思輝等人。 大學士劉一燝也極力請求離職。葉向高說:"客氏出宮又進宮,而顧命大臣劉一燝還趕不上一個保姆,致使大臣們想要揣摩聖意卻陷入茫然之中,這樣的傾向應當防止。"魏忠賢看到葉向高的奏疏指責自己,十分懷恨葉向高。 不久刑部尚書王紀被剝奪官籍,禮部尚書孫慎行、都御史鄒元標先後被攻擊離職。葉向高爭論沒有結果,於是請求跟鄒元標一起被罷免。熹宗沒有接受,魏忠賢由此更加懷恨葉向高了。

對抗宦官

葉向高再任首輔,事奉未成年的皇帝,不能像明神宗時忠誠直諫,但還是有多次糾正。給事中章允儒請求減少上供的袍服,太監激皇帝發怒,命令廷杖章允儒。葉向高兩次上疏營救,於是只剝奪了章允儒俸祿一年。 御史帥眾指責宮廷事務,太監請求皇帝把這個人派往外地,因為葉向高的營救而得以倖免。給事中傅魁營救王紀,熹宗要把他貶職流放,也因為葉向高替他說話,只是剝奪了他的俸祿。 王紀被罷免後,御史吳牲、王祚昌舉薦他,部議用原官職召回他。魏忠賢很不高興,準備重罰文選郎,葉向高也進行營救,使他得以倖免。給事中陳良訓上疏指責有權勢的太監,魏忠賢摘取奏疏中"國家命運將要終結"的話,命令將他下獄,窮追教唆之人。葉向高以辭職相爭,於是只剝奪陳良訓的俸祿而已。 熊廷弼、王化貞被判處死刑,言官勸皇帝儘快處決他們。葉向高請求等司法部門覆核之後再決定,皇帝同意了。有人請求將全國各省、府、州、縣的倉庫儲蓄全都搜刮運到京師,葉向高說:"省城的庫藏都已窮盡了,藩庫里還稍有富餘。倘若全都搜刮盡了,突然出現象山東白蓮教叛亂一類的事變,拿什麼去對付呢?"熹宗不聽。

當時朝臣跟魏忠賢對抗的都依靠葉向高,魏忠賢於是故意拿一些小事來責難葉向高,使他為難。為此,葉向高多次要求辭職。 天啟四年(1624年)四月,給事中傅魁彈劾左光斗、魏大中勾結汪文言,利用職權接受賄賂,熹宗下詔命令將汪文言下獄。葉向高說:"汪文言在內閣辦事,實際是我提名的。左光斗等人勾結汪文言的事情不明不白,我任用汪文言卻是清楚的。乞求陛下只處罰我一人,而寬免其他人,來消除官員們的災禍。" 於是葉向高極力要求儘快罷免自己。在當時,魏忠賢想獨攬大權,害怕那些在朝的正人君子,等候時機下手。得到傅魁的奏疏十分高興,想藉此羅織東林黨人的罪名,最終因忌憚葉向高等舊臣,連同左光斗等人都沒有定罪,只處罰了汪文言一人。然而此事也成了東林黨獄的導火索。

再度辭歸

天啟四年(1624年)六月,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條大罪。葉向高認為事情到了決裂的份上,是極不應該的。廷臣先後上疏數十次,有人勸葉向高頒布這事,可以擊敗魏忠賢。 葉向高考慮到魏忠賢無法輕易除掉,閣臣從中斡旋,還有希望不至釀成大禍。於是上疏稱頌魏忠賢勤勞,朝廷太寵愛他,盛名之下難免招致非議,應該解除他的權力,讓他回老家,保全他的始終。 魏忠賢看後很不高興,假傳聖旨為自己表功,累計一百多字。葉向高吃驚地說:"這不是太監所能夠乾的,一定是有人代替他起草的。"偵察後得知,此人就是徐大化。 魏忠賢雖然氣憤,但因為外廷勢力還很強大,並不敢加害葉向高。他的黨徒中有人勸導他製造大案,魏忠賢這才下定決心。在這之後,工部郎中萬燝因彈劾魏忠賢而遭受廷杖刑罰,葉向高極力營救無效,萬燝死於棍下。 不久,御史林汝翥也因為冒犯太監而遭廷杖。林汝翥很害怕,投奔到遵化巡撫駐所。有人說林汝翥是葉向高的外甥,眾太監包圍葉向高的住宅大聲喧鬧。葉向高認為自己對國家的時事已無能為力,乞求離職已達二十多次,到這時請求離職更加堅決。熹宗於是下詔加封葉向高為太傅,派行人護送他返鄉,賞賜給他的財物比按常法賜予的還要多,不久又聽任他辭去太傅,每月賜給他五石米,八個轎夫。

因病去世

葉向高被罷免後,韓爌朱國禎相繼成為首輔,沒多久都被罷免。諂媚小人占據要職,清高的士大夫們無所倚靠。魏忠賢首先誣陷殺死了楊漣,然後是左光斗等人受辱被殺。魏忠賢貶除朝中異己,正直臣子為之一空。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駕崩,葉向高也在當月二十九日去世,終年六十九歲。崇禎初年,追贈為太師,追諡文忠。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為《續憂危竑議》案上書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十一月十一日晨,內閣大學士朱賡在家門口發現了一份題為《續憂危竑議》的揭帖,一夜之前,京師廣為散布。《續憂危竑議》假託"鄭福成"為問答,所謂"鄭福成",意即鄭貴妃,指責鄭貴妃意圖廢太子,要冊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就是轟動一時"妖書《續憂危竑議》"案。此案興起後,首輔沈一貫藉此機會,打擊異己,嫁禍禮部侍郎郭正域,郭正域為此而蒙冤入獄,受盡酷刑,朝野譁然。此時,葉向高在南京任職,他上書沈一貫。認為,對待這樣的匿名揭帖,只能置之不理,怎麼能大肆搜索,禍及大臣?勸他平心靜氣,要為大局着想,力請不要擴大打擊面,連株無辜。

裁抑礦稅使

萬曆朝中後期,明朝處於嚴重的內憂外患之中,主要表現在:軍事開支龐大;朝廷大興土木、奢靡無度;礦監、稅吏四處收刮;苛捐雜稅沉重;財政入不敷出。面對種種窘境,葉向高首先大膽揭露礦監、稅吏的危害,強烈要求皇帝制止不合理的礦稅制度。葉向高在南京當禮部侍郎時,面對遼東人民深受稅監高淮的荼毒,就上奏了《公劾遼東稅監疏》;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葉向高升任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讀,因上疏請罷礦稅,撤稅監,被首輔沈一貫排擠出京,轉任南京禮部右侍郎的虛職。此後,葉向高再上《請罷礦稅揭》疏。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葉向高在《請處置錢糧揭》中陳述國家費用增加的弊端,同時指出礦監、稅吏對正賦侵奪的危害。自萬曆二十四年至四十二年(1596-1614年),經葉向高痛切進諫,反覆力爭,皇帝終於罷免遼東稅監高淮和福建稅監高寀,減輕了民眾的負擔。

與宦官鬥爭

天啟元年(1621年),葉向高晉中極殿大學士,第二次擔任首輔。皇帝重用魏忠賢,由於魏執掌司禮監,利用代替皇帝批閱奏章的大權,先後將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葉向高雖然竭力阻止,甚至提出同他們一起罷官,以示抗議,都無濟於事。於是葉向高極盡所能地保護了一批朝臣倖免於難。他對魏忠賢這樣的專權亂政,陷害忠良的瘋狂行為極端反對。他在朝中,當魏在場時當眾憤怒聲言:魏忠賢這樣為非作歹,目無王法,實屬罪大惡極,死有餘辜!在葉正義嚴詞的抗議下,魏及其爪牙的罪孽稍有收斂。

倡導通言路

萬曆後期,由於宦官的蒙蔽,言路不能通暢,下情不能上達。葉向高多次提醒皇帝,要尊重各種言論。到了天啟年間,統治階級內部的黨爭愈演愈烈,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控制了政壇的言論,排斥異己;尤其是對東林黨的打擊無所不用其極。在這種形勢下,葉向高向皇上提醒要"省煩言",目的是要清省各種不同政見的言論,不要偏信"閹黨"之言。所以當時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官員,都以葉為"後台",藉以對抗"閹黨",才使朝政暫時出現一些清明的氛圍。

整頓政府機構

明末政局病入膏肓,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貪污腐化,行政不作為,葉向高入閣之後,看到內庫金銀堆積如山,對邊防缺餉置之不理,兵餉無人發放;各地解來的餉銀無人簽收;國外使節來訪無人接待;獄囚積至千人無人問斷;一些官員罷免、致仕後多未增補,造成官署空虛。至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中央六部僅尚書就缺了五名,都御史缺員長達八年以上,布政司、按察司缺員五六十名,錦衣衛長期沒有一個法官,地方政府缺員更在一半以上,國家的行政機關處於癱瘓、半癱瘓狀態。為了使內閣能有效運轉,葉向高絞盡腦汁,從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起,請求增補閣員的奏疏多達一百本以上,疏言詞十分痛切,直陳國家危機,請求皇帝增閣臣,補缺官,整頓吏治,剷除積弊。在葉向高的強烈要求之下最終獲得到皇帝應允。

文學成就

葉向高不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文學家。作為晚明的文學家,葉向高的創作與思想與同時代的文人追慕時風不同,其一直致力於對台閣體的重新倡導與創作實踐,以求台閣體重返興盛。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葉向高入主內閣,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提升了葉向高的文學地位與影響,成為當時的館閣文學領袖。在葉向高的倡導下,台閣體再次走入人們的視野,成為翰林學士和上層文人的競習對象,台閣體在萬曆後期(1607年-1614年)出現了一次新的創作熱潮,形成了短暫復振的局面。

從現存的葉向高文學作品來看,呈現出明顯的台閣體特徵:題材上不出送別、寫景、贈答、紀游、奉賀、仕宦、書齋之類,思想上表現溫柔敦厚、性情雅正之旨,喜用典故、以名貴的器物入詩,展現出雍容華貴的氣質。但除了呈現出台閣體的這些基本特徵和美學追求外,葉向高也為台閣體注入了一些新的東西:①創作題材和內容雖仍不出台閣體的範圍,但減少了一味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的成分。雖然其歌頌皇帝聖明、讚揚吏治政績的作品亦有一部分,但細讀作品發現其中純粹歌功頌德、過分粉飾太平的極為少見。即使是一些頌、賦、辭、詩等奉命奏賀之作,也儘量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進行抒寫。②雖描寫上層文人的優容閒適生活,但少了枯燥無味的堆砌,增加了一些貼近文人日常的生活氣息,不至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③個別作品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和政治混亂的局面。

公益成就

創辦福州會館

福州與北京相隔數千里。福州人進京趕考,或是經商辦事,常常為食宿所困擾,特別是那些窮困書生,一旦落第,無力回鄉,往往流落街頭,甚至客死他鄉。為了給進京趕考、辦事的福州十邑鄉親提供方便,葉向高將府邸劃出一部分,創辦福州會館。又修建一座"義園",專門收存在京亡故的福州十邑鄉親的遺骨,等有機會時,運回家鄉安葬。

修古蹟、建橋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葉向高辭職返鄉,登石竹山時,見仙君樓十分破敗,與舉人石應相(字映斗)募建觀音閣與僧房。此外,他還開闢瑞岩山景區,形成了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37景。並把皇帝賜予他的一千兩白銀在家鄉建一座橋,名為"賜金橋"。

宗教成就

佛教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騷擾福建沿海,黃檗山萬福寺(即黃檗寺)毀於戰火,寺僧到京城恭請大藏經,並請葉向高給予幫助,因時機未成熟,葉向高無能為力。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皇帝在全國名山大川的古剎內分置大藏經。當時,全國各地共有二十餘處古剎,黃檗寺是被允許保存大藏經的古剎之一,這與葉向高在其中的幫忙是分不開的。在葉向高幫助下,黃檗寺僧人請得朝廷所賜大藏經678函、紫袈裟三襲以及神宗皇帝親筆御賜的匾額"萬福禪寺"。當大藏經送抵黃檗寺後,葉向高不僅捐獻了四百兩銀子,還於逕江(今上逕鎮)發起了募捐活動。此外,葉向高還重修福清的福廬寺、香山寺、瑞岩寺、靈岩寺等寺廟。

天主教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意大利傳教士艾儒略來北京、揚州等地傳教。天啟四年(1624年)8月,葉向高辭職回家途中經過杭州時,艾儒略曾拜訪他。葉向高對艾儒略的才華甚是欽佩,邀請他到福建傳教。同年12月29日,艾儒略在葉向高陪同下到達福州。艾儒略到福州後,在葉向高幫助和引見下,很快就打開了局面,不少達官顯貴及士大夫都與艾儒略交往,他由此遍識閩中名士,被稱為"西來孔子"、"開教福建第一人。"可以說,天主教能在明代福建得以廣泛傳播,葉向高功不可沒。

人物評價

明史》評:①向高有裁斷,善處大事。②向高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類。③贊曰:熹宗初,葉向高以宿望召起,海內正人倚以為重,卒不能有所匡救。蓋政柄內移,非一日之積,勢固無如何也。

明末清初學者李遜之評:乃既不能得於內,又無以解於外,惟有一去以謝責而已。身為元老,委蛇中立,而欲收無咎無譽之功,得乎哉!不欲為劉健、謝遷,恐並不能為李東陽,所以規之者至矣。

清代詩人錢謙益評:東林諸子,奉福清為倫魁,沙汰江河,和調水火,海內服其公忠。

軼事典故

禮遇利瑪竇 據記載,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葉向高在南京任禮部右侍郎時,第一次結識了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並與利瑪竇切磋圍棋技藝。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葉向高升任內閣首輔後,又多次在北京私宅中款待利瑪竇。他贈詩利瑪竇曰:"天地信無垠,小智安足擬。爰有西方人,來自八萬里。言暮中華風,深契吾儒里。著書多格言,結交盡賢士。淑詭良不矜,熙攘乃所鄙。聖化被九埏,殊方表同軌。拘儒徒管窺,大觀自一視。我亦與之游,冷然待深旨。"(《詩贈西國諸子》)

據《利馬竇在北京》記載,利馬竇於1610年5月11日病逝北京。依照當時慣例,客死中國各地的傳教士都必須遷葬澳門神學院墓地。利瑪竇生前曾有在京郊購買墓地的想法,外國傳教士和中國教友也希望明神宗同意利瑪竇的生前願望,但遭到很多官員的極力反對。葉向高為其上書朝廷請求賜葬,理由是"自古以來的外國人,其道德學問,有哪一個能像利瑪竇這樣嗎?不要說其他事情了,就是翻譯《幾何原本》一書,就應該賜葬地了。"經過葉向高多方交涉,利瑪竇最後得以准許葬於京郊。

弈中第二

葉向高在閣時,政務之暇,常邀同僚下棋,然而數年未遇敵手。泰昌元年(1620年),葉向高再度入閣,路經無錫時,在閒談中聽到過百齡其人其藝,特意寫了請柬,鄭重其事地禮招過百齡對弈。

過百齡來後,葉向高見是一個兒童,不把他放在眼裡。可是一交手,葉向高竟連失三局,慚愧難當。在旁觀戰的過百齡父親戰戰兢兢對兒子耳語:"你的對手是當朝相國,要手下留情……"過百齡不以為然,朗聲答道:"下棋雖是雕蟲小技,可假如枉道媚人,豈不感到恥辱?況且相國如此賢明,怎會怪罪我一個小小的童子?"葉向高聽了十分驚佩,起身對過百齡父親說:"令郎不但棋藝絕倫,且生性耿直,將來必成大器。方今天下多事,正需這樣的人才,老夫有一事相求,不知應允否?"過百齡父親見兒子受到誇獎,連忙回禮:"小子無知得罪相國,大人有何訓示,老朽定當從命!"葉向高說:"令郎有此奇才,老丈教子有方。老夫意欲帶他進京,代為延請名師,教習治國安邦之術,老丈意下如何?"未等過百齡父親回答,過百齡搶先說:"小子學業未就,還是不去為好。"聽了此話,葉向高揣摸過百齡怕被人說是趨炎附勢,因此不願與達官同行,也就不為難他,只好作罷。

葉向高進京後,有一次同棋友對弈,局局連勝,棋友便稱之為"棋壇國手"。葉向高卻羞澀地答道:"大家有所不知,老夫在無錫卻敗在一個童子之手。"棋友連忙附和:"即便如此,老相國仍不愧為'弈中第二'。"從此,葉向高便有了"弈中第二"之說。

個人作品

葉向高一生著作甚多,有《綸扉奏草》30卷、《續綸扉奏草》14卷、《官中實錄》8卷、《蘧編》20卷、《前綸扉奏草》10卷、《後綸扉奏草》10卷、《蒼霞草》20卷、《蒼霞余草》14卷、《蒼霞詩草》8卷、《說類》60卷、《參補古今大方詩經大全》14卷、《玉塘綱鑑》72卷、《福清縣誌》4卷、《宮詞》4卷、《福廬靈岩志》3卷。其中,《蘧編》、《蒼霞草》、《綸扉奏草》、《蒼霞余草》、《蒼霞續草》、《四夷考》等書曾被列為禁書達百餘年。 書法作品存世有草書《過香積寺》紙本立軸 ,現為金陵天渡樓收藏。

後世紀念

葉氏宗祠

葉氏宗祠位於福清市港頭鎮後葉村,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是葉向高第一次告老返鄉後親自主持興建的。祠堂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戲台、天井、廳堂等組成。1985年,葉氏後裔出資進行修繕,現祠堂內有多幅柱聯,相傳有三幅為萬曆皇帝御賜,即"天子享無疆之慶,相臣樹不朽之功""八載獨持魁棟,萬方共奠安磐"及"布袍開華袞,篳路啟沙堤";另外萬曆皇帝又賜葉氏行第十六字:"向成益進、善積有慶、傳世彌永、立誠存敬。"字十六字:"卿汝君子、惟德是昌、能志文士、宗支耀光。"葉氏宗祠於1988年3月26日被公布為福清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閣重綸"石牌坊

"黃閣重綸"石牌坊位於福清市區利橋街。是明崇禎元年(1628年)為紀念葉向高兩度出任首輔殊榮而建。花崗岩石建造,仿木樓閣式。坊匾雙面刻楷書"黃閣重綸"。

芙蓉園

芙蓉園位於朱紫坊花園弄,為葉向高別業。三座建築毗連,坐北朝南,周以封火牆,富有福州民居特色。

豆區園

豆區園位於福清市區官驛巷,是葉向高的花園兼書齋。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秋,葉向高罷政後重建此園,全園面積不及3畝,故取名"豆區"。園中奇石嶙岣,綠水曲橋,布局精闢,方寸之間容納了極多景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