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叶奇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叶奇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4年9月16日
浙江海宁
国籍 中国
职业 核电站科研工作者

叶奇蓁浙江海宁人,1934年9月16日生于武汉。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1]。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0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获电力系统专业副博士学位。曾任我国生产发电两用堆设计总工程师[2]

曾任中国核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秦山二期工程总设计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委员,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3]

人物介绍

上世纪60年代参加了我国第一座生产堆的设计、调试启动工作,70年代参与生产、发电两用堆的设计,任设计总工程师。为确保堆的安全和长期运行作出了贡献。上世纪80年代初主持筹建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组织开发了计划协调技术应用软件,为我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编制了工程网络计划。是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核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86年开始筹建秦山二期600Mw核电站工程,任工程总设计师。参与技术路线、堆型选择、主要技术指标确定工作,主持可行性研究及总体设计,组织并实施自主设计及其重大技术方案的审定。确定堆芯设计方案、主回路参数选择、核安全系统改进方案,以及汽轮发电机组、主变优化方案审定。在筹建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站工程中,主持了可行性研究和总体设计,参加了技术路线、堆型选择、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等决策性工作,组织初步设计及重大技术方案的审定,处理协调了大量接口技术问题和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为秦山二期1号机组提前投产和2号机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核电之缘

第一座生产堆的设计、建设和调试启动,第一座原型核电站的设计与建设、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中国核能事业发展中的诸多"第一",都凝聚着我国无数早期核电专家的心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叶奇蓁正是这些专家之一。这位国家能源问题"智囊团"主要成员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电事业。

上海杨树浦发电厂是在中国建造较早的大型火电厂,1913年由英国商人投资建成。杨树浦发电厂初时装机容量为10400千瓦,到1924年装机容量达12.1万千瓦,成为当时远东第一大电厂。1950年2月6日中午,14架巨型轰炸机从台湾飞来,在上海市区投下了67枚炸弹,敌机的轰炸目标很明确,就是针对上海杨树浦发电厂等重要设施,他们想通过大上海的停电停水,达到"黑上海"、"臭上海"的目的。当年,正在上海同济附中读高三的叶奇蓁亲身经历了轰动世界的上海"二·六"大轰炸这一巨大灾难,并在老师的组织下参观了遭轰炸的杨树浦发电厂。"从那时起,我明白了电力对国家的重要性。"这一年,他就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发电专业。

1955年7月,21岁的叶奇蓁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次年,品学兼优的他被组织上选派去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在那里,他像海绵一样汲取着电力知识,矢志回国后一定要学以致用报效祖国。

叶奇蓁

1960年,他获得电力系统专业副博士学位。此时,中苏关系开始紧张,他一答辩完论文,就启程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

学成归国,叶奇蓁从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开始了他和中国核工业的不解之缘。当时,学电力系统专业的叶奇蓁从没想过会去搞核能。怎么办?从头学。从电力控制到核能控制,基础的东西有相同之处,但毕竟是在一个全新领域。面对苏联专家撤走后留下的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叶奇蓁与我国第一代核工业人一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迎难而上。

20世纪70年代,叶奇蓁担任生产发电两用堆设计总工程师,主持制定了工程总体方案、洞体内主厂房布置方案、低参数汽轮机方案及技术规范、两用堆控制及保护方案、洞体内防原子弹冲击波袭击等方案。

1982年12月30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中国政府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了建设秦山核电站的决定。1985年3月,秦山核电站浇灌第一罐混凝土,1991年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年发电量为17亿千瓦时。从此,中国拉开了核电建设的序幕。

秦山核电站的建成发电,结束了中国内地无核电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同时被誉为"国之光荣"。1986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原址上建设秦山核电二期工程。1995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开工。叶奇蓁受命为中国核工程公司(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建设单位)副总经理,后任秦山二期600兆瓦核电站工程总设计师,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技术工作。国务院给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确定的建设方针是"以我为主,中外合作"。毕生从事技术工作的叶奇蓁,深知这8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核电站是高技术集成项目,自主发展核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核电国产化之路能否走通,关键就看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能否突破。叶奇蓁说:"尽管有国外百万千瓦核电站设计作参考,也有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站的设计经验,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站与之相比,设计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涉及反应堆堆芯、主回路系统布置及相关辅助系统的改变,许多参数需要经过专门试验或计算得到。"为了掌握核心技术,设计出符合国际先进标准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和核工业二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力合作,克服重重困难,引进了上百个设计分析软件,

收集了全套参考电站的图纸资料,并先后进行了包括堆芯设计、安全壳内布置、堆内构件与压力容器之间的水层厚度选择等300多项涉及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改进,使反应堆本体安全性能、安全系统可靠性和冗余度、防范和缓解严重事故能力等得到全面优化,并使自主设计率达到90%。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成为我国核电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面对中国核电取得的又一成就,叶奇蓁十分高兴。秦山二期核电站的成功建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实现了出产品、出经验、出人才的总体要求。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建设与投入商业运行,使中国实现了由自主建设小型原型堆核电站到自主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对促进中国核电国产化发展,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卓越成绩

由于在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1988年起,先后在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中国核动力学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兼任委员、常务理事等职。1990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

组织科研攻关,主持研制方案及技术措施的审定,包括驱动机构、装卸料机的攻关,乏燃料格架、超级管道、电站计算机系统,以及常规岛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国产化等。堆内构件系新设计,按规范要求需对其进行流致振动的堆上实测,为此主持、实施了国内的首次堆上实测。处理、协调了大量技术接口问题。

秦山二期按国际标准,自行设计建造,一次成功达到商业化。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学术论著

【论文题名】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堆内构件流致振动综合评价

【英文题名】 Reactor Internals FIV Synthetical Assessment for Qinshan Phase Ⅱ NPP Proiect

【刊 名】 核动力工程

【英文刊名】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分 类 号】 O353

【作 者】 叶奇蓁

【 年 卷期 】 2003年 24卷 z1期 82-86,113页

【 摘 要 】 为了保证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堆内构件的结构完整性,对其流致振动行为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理论分析、比例模型试验研究、现场实测和热态功能试验前后的全面检查.评价结果表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堆内构件流致振动行为完全满足安全要求.

【论文题名】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堆内构件流致振动试验

【英文题名】 Flow Induced Vibration Test for Reactor Internals for Qinshan Phase Ⅱ NPP Project

【 刊 名 】 核动力工程

【英文刊名】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 分类号 】 O353

【 作 者 】 叶奇蓁

【 年卷期 】 2003年 24卷 z1期 87-90,101页

【 关键词 】 堆内构件;流致振动;试验

【 摘 要 】 对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堆内构件在热态功能试验期间的流致振动进行了测量,将测量数据与理论预计的振动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符合较好.由此确定了堆内构件在正常工况下的振动强度,并为堆内构件流致振动综合评价提供了依据.本文介绍了该试验的的方法与结果分析,实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验证表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堆内构件流致振动性能完全满足安全要求.

科研项目

项目简况

秦山600MWe核电站设计与建造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 主题词 】 核电站%核电机组%调试运行%核电站设计%核电站建造

【成果公布日期】 2005-1-1

【 完成人 】 叶奇蓁;闵元佑;倪武英;俞忠德;田树全;章宗耀;李晓明;刘明涛;厉成德;张森如;李永江;王寿君;吴杰;王惠祥;刘明昌

【完成单位】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叶奇蓁

【联系单位名称】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联系单位地址】 北京市阜成路马神庙1号

成果简介

秦山第二核电厂是我国九五期间建设的唯一按照自主设计、自主

建设、自主调试运行、自主管理的核电厂。该项目主要创新点为:

1.首次按照国际上先进的核电站建造标准,通过研究开发,科研攻关,自行设计和建造,调试和运行的商业化核电站,并一次性获得成功。

2.在整体设计上,集成了国际核电相关的先进技术,并对系统和设备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许多创新与改进。如:平均线功率密度低,堆芯热工裕量大于15;直接在压力容器上增加安注点,缩短堆芯淹没和再淹没时间;稳压器的比容积大,提高系统的可运行性和安全性;增加波动管布置斜度,改善波动管的疲劳。采用堆芯与压力容器之间环腔大水隙结构设计,大大降低快中子辐照损伤;对应于活性段的压力容器筒体没有环焊缝,大大提高压力容器的寿命。棒控系统的一个棒电源带一组控制棒,使棒控系统更可靠并便于维修;保护装置采用晶体管集成器件、光电隔离器件组合技术制造,使保护装置更利于维护等。

3.首次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下,在主设备上研制或选取了技术性能优越的设备,科学合理地处理了标准规范的相容性和接口的一致性,使核电站的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核电站的水平。

4.核电站出力比原定指标高10,是同类二环路压水堆核电站中最大的,核电站的热效率亦是同类核电站中比较高的,且比投资是世界各国商用核电站中最低的,比同期引进的核电站低20,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该项目表明我国已具备600MWe核电机组的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设备制造国产化、自主调试运行、自主管理的能力。该项目所创造的技术资料、设计文件和图纸、软件、制造技术、施工技术和程序、调试技术和程序,以及质量保证程序等可用于新的600MWe核电机组的建设,并可用于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开发,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视频

创新就要像一条河——叶奇蓁和中国第一座商用核电站.mpg

MSTA叶奇蓁采访

参考来源

  1. 【发改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叶奇蓁来烟调研 ,搜狐, 2019-05-21
  2. 叶奇蓁 核能智囊的能耐与能量 ,人民网, 2014年07月23日
  3. [1] 叶奇蓁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普网,2018年09月03日
  4. 中国工程院叶奇蓁院士来校指导并做学术报告 ,安徽工业大学网, 20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