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叶建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叶建仁
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
原文名 Ye Jianren
出生 1958年12月
浙江宁波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叶建仁, 男,1958年12月生,汉族浙江宁波人,研究生,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参加工作。

曾任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3]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人物履历

教育经历

1978-1982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 本科

1982-1985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 硕士

1990-1991 英国牛津大学病毒及环境生物研究所 访问学者

1988-1993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 博士

工作经历

1985-1991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讲师

1991-1996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副教授

1996-至今,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教授

1994年至1995年任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

1995至2003年任研究生部主任。

2003至2011年任研究生院院长。

2011年起任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其间,2010年至2012年,被省委组织部选派为无锡市滨湖区第三批、第四批科技镇长团团长,挂职担任滨湖区副区长。

2014年起任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任免信息

2017年7月27日,免去叶建仁同志的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职务。

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学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林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苏省"333"第二层次、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林业局"全国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专家咨询组"组长,国家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

1、森林病理学

叶建仁
  树医 叶建仁

2、森林病理生理学

3、树木分子病理学

4、松树抗病育种

5、森林微生物

科研成果

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外来有害生物预防与控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转化资金项目、国家公益项目、江苏省重点攻关项目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在针对外来有害生物松针褐斑病菌的研究方面,系统地进行了湿地松抗松针褐斑病的选择培育,筛选获得了一批优良抗病无性系和抗病家系,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林木抗病种子园,子代抗病性增益达30%以上。从美国引进了高度抗病的湿地松和火炬松F2代家系,建立抗病基因库,拓宽和提高了湿地松和火炬松的抗性基础和抗病水平。在寄主与病原物互作方面发现松针褐斑病菌可产生两种致病毒素,对两种毒素的作用位点和信号传导过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在松树抗褐斑病机制方面,发现松树体内松脂含量及萜烯类物质的组成与抗性关系密切。针对外来有害生物--松材线虫,利用RAPD、SCAR和实时PCR等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开发出松材线虫快速检测鉴定技术及试剂盒,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该研究成果已经在南方15个松材线虫分布省区推广应用。

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群体遗传学和分子生态学等方法阐明我国境内不同地理区域的松材线虫群体及其与国外松材线虫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析松材线虫在中国的扩散传播动态和轨迹。从日本引进抗松材线虫病的赤松和黑松,建立了抗松材线虫病松树基因库。

先后指导博士后3人,留学2人,博士研究生26人,硕士研究生39人。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1992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7年获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9年获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

所获荣誉

先后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林业部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省“333”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层次、省六大人才高峰。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教师、林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4]、江苏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