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叶枝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叶枝镇距维西县城86公里的澜沧江畔古老的叶枝镇,境内最高海拔4880米,北毗巴迪,南邻康普,西沿碧罗雪山主系山脉,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接壤,东沿云岭山脉与滇金丝猴主要栖息地施坝、萨马阁自然保护区相连,居住着1万多以傈僳族为主的9种民族,交通公路由维西直通德钦进藏。[1]

中文名称: 叶枝镇

外文名称: 不详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

电话区号: 0887

邮政区码: 674605

地理位置:维西县城北部

面 积: 469.52平方千米

人 口: 10508人(2017)

车牌代码: 云R

最高海拔: 4880米

概况

叶枝镇位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北部。面积469.52平方千米,人口10508人(2017)。辖巴丁、倮那、梓里、新洛、叶枝、同乐、松洛、拉波洛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叶枝,距县城86千米。

石德公路过境。农产以玉米、小麦、稻谷为主。境内原始森林中有秃杉、红豆杉、榧木等珍稀树种和熊、獐、山驴、鹿、猴等野生动物。有世界著名观赏植物珙桐(鸽子花)和羊肚菌、松茸、天麻、贝母等山货药材。矿藏有铅、锌、铁、铜、锑。

沿革

1949年称叶枝区,1950年称第四区,1959年属叶枝公社,1962年复称第四区,1969年建满江红公社,1972年更名叶枝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乡。1997年,面积463平方千米,人口1.0万,辖叶枝、巴丁、梓里、倮那、新洛、松洛、拉波洛、同东8个行政村。2002年叶枝乡撤乡建镇。

简介

自古以来,叶枝镇就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三江并流”区腹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这里的傈僳族特色文化更是民族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被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府命名为“香格里拉傈僳族特色文化之乡”。在澜沧江西岸的查布朵嘎雪山,集雪山冰川、杜鹃林海、原始森林、湖泊、瀑布、河流及众多野生动物为一体,是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人文地理

人物

哇忍波及其傈僳族音节文字——到叶枝游览哇忍波故居,了解他所创造的傈僳族音节文字,是一项重要内容。

在叶枝镇政府驻地北部8公里的新洛米俄坝村,1900年,哇忍波就出生在这个傈僳族山村的农民家庭。哇忍波自幼家境贫寒,常随其母劳动或外出逃荒度日。10岁至12岁时,曾跟随巫师学过东巴、尼扒,掌握了一些念经祈祷、占卜和祭祀鬼神活动的知识。13岁时父亲病故,家里只好将一块干地典当来治丧,作为典当契约的是一块刻着三转三道记号的木板,意思是日后用三块银元赎回。后来哇家去赎地时,对方强词夺理按自己的意图解释木刻的符号,结果使哇家白白损失了一笔钱财,这事对哇忍波触动很大。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他萌生了由自己来创造一套本民族文字的想法。

王氏土司

——叶枝地处“三江并流”的核心腹地,自古以来就是滇藏“茶马古道”上商品的主要集散地,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份,不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蕴藏具有传奇色彩,显赫一时的“王氏土司”。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叶枝镇境内曾出现过王氏、李氏、祁氏、禾氏等一些显赫一时的封建领主家族,至今仍遗留下许多古代民居。其中以王氏家族最为有名。王氏属纳西族,其祖先为丽江木土府所委“木瓜”,即纳西军事首领。后被清廷封为“北路土司”,至民国27年,即公元1938年,王氏土司第九代传人王嘉禄正式承袭世职,并被国民政府先后委任为“江防大队”、“边防副司令”,“三江司令”等职,因功绩显赫,云南省长龙云曾赠以“保障功高”匾额一块。王氏土司以其强大实力和威慑一方的气势称雄滇西北诸路土司。其辖民中有纳西、傈僳、藏、怒、独龙等多种民族,统辖范围包括现在的迪庆州、怒江州所辖的澜沧江、怒江、独龙江流域,远及西藏、高黎贡山、印度及缅甸密支那一带。

王氏土司是明清以来“茶马古道”贸易的主要组织者和保护力量,系藏、汉结合部的主要跨国土司。值得一提的是王氏土司能在国危民难之际,成立抗日御侮队伍,到中缅边界防御,并于民国27年专门铸造铁质界碑一批,上铸“北路土司界”字样,派人秘密运往王氏在独龙江一带的管辖边界埋设,成为中印战争及1960年中,缅勘界时的唯一依据,为祖国的领土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

民居

——同乐原始生态文化村傈僳族民居建筑风格全部用原木搭成,本地人称为“木楞子”,其特点是不上漆、不用铁钉、全靠木料之间互相牵制,每幢木楞房形状像一个大木匣,四周用长约5米,粗20公分的圆木横架而成,屋顶用木板覆盖,家家户户院落都用木栅栏相围,房屋一般侧面开门,门头上家家户户都会悬挂着山羊头,可以看出傈僳族人与山羊之间的亲密关系,整个村寨呈阶梯状分布,一层层,一台台,错落有致,形式完整,色彩分明,站在同乐村对面远望,如同一幅完美的画卷,表现了民族的粗犷、敦实、自然的美。曾在多种报刊、杂志等媒体刊登过同乐大村的景致。

视频

维西叶枝镇风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