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司登冲锋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司登冲锋枪大多指的是Mk.II司登冲锋枪,该型号是司登系列中最耐用的一型,它不只配给英国军队使用,也曾大量空降给占领区内的反抗军使用,近至法国,远至马来西亚,都是靠它,因为它简单又耐用,所以能够胜任这任务,加上它很便宜,可以大量提供给盟友使用。有些Mk.II被加上灭声器,型号为Mk.II(S)。这些微声司登主要供给S.A.S.(英国皇家空军特情部队)突击队使用,它发射时的声响只有扣扳机的声音和小小的声响,非常宁静。美国的《二次大战武器调查报告》中有一段比较客观的文字说:“司登冲锋枪在阿伯丁试验场做过试验。对它的责难主要集中在外表难看,不合常规。但是,司登也有很多优点:首先,它是一支威力颇好的武器;其次是成本低;第三是便于迅速大量生产。”(二战中总产量高达375万支)。


开发历史

司登冲锋枪设计者杜赛宾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百家号

1940年6月,英国欧洲大陆的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回本土,但是损失了大量武器装备,面对德军登陆在即的严峻局面,迫切需要一款造价低廉、结构简单、性能良好的冲锋枪,以便在战时能快速大量生产。1941年初,英国在缴获的德国MP40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款新型冲锋枪。以这款冲锋枪的两个设计师谢波德(Shepperd)和杜赛宾(Turpin)的姓氏首字母,以及所在的恩菲尔德兵工厂(Enfield)的前两个字母,命名为“司登”(Sten)冲锋枪。

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搜狐


“司登”冲锋枪拥有几个二战之最:结构最简单,做工最粗劣,造价最低廉,外形最丑陋。该枪是英国应对德国入侵威胁而研制的,有多种型号,其中的一型还是二战中唯一可以安装消音器的冲锋枪。该枪的几“最”也概括了它好和坏的特点。它的设计是“多、快、省”的代表,结构以及加工制造极其简单。但其供弹具和保险装置的不可靠也常常引来骂声。它在二战中产量达400万支。该枪发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32发弹匣供弹。因这种枪从侧面插弹匣,因此在中国被俗称为“偏插梭”。[1]


结构机理

司登冲锋枪枪机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搜狐

消声型装有木制主握把及木制固定枪托,比普通版本较重一些。弹匣槽上方标有“STEN M.C.MK IIS”铭文。后拉拉机柄并将其向下旋转至枪机框的凹槽内。射击方式通过扳机机构进行选择:从左向右按为单发射击,从右向左按为连发射击。弹匣扣位于弹匣槽上方,将其按下并卸下弹匣,后拉拉机柄退出枪膛中的枪弹,通过抛壳口检查枪膛,松开拉机柄,扣动扳机。[2]


主要数据

量产司登冲锋枪的车间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搜狐
产地         英国
全长         900毫米
总重         3.5千克
弹仓容量         32发弹夹
弹药         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
口径         9mm
枪机种类         自由枪机,开膛射击
发射速率         450发/分
有效射程         100m
瞄准具型式         圆形照门和缺口型准星


武器评价

一名手持司登冲锋枪的士兵正在射击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搜狐

斯登冲锋枪非常经典,特别是对于已经山穷水尽的英国来说,不到10美元的造价还有易于生产的优点,实在是太合适了。可以说,斯登冲锋枪是战时的应急之作。斯登冲锋枪的弹匣一般安装在机匣左侧水平方向上,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可以降低火线高度,在卧姿射击时这个优点就更加突出。但是在枪身一侧的弹匣会严重影响武器的重心,随着弹匣内子弹的逐渐消耗,武器的重心也会不断变化,这对于射击准确性是不利的,不过好在是冲锋枪,强调的是火力的持续凶猛而不是精确。另外,侧面弹匣也增加了武器的横向宽度,在运输和储存时会占据较大的空间。


当然,便宜没好货是永远的真理,斯登冲锋枪比常规的冲锋枪价格便宜很多,比相对杨贵的汤姆森和索米冲锋枪更是要便宜十倍,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就是可靠性差,射击时候容易卡壳,而保险关上了还会走火导致误伤。当时,不少盟军士兵不是被敌人打死,就是被斯登冲锋枪打伤或打死。所以,有些军队规定拿斯登冲锋枪都要走在前面,避免误伤战友。英国士兵相信,只要将司登冲锋枪扔出去,绝对会有走火的枪弹击伤敌人。 很快,这种枪成了盟军士兵最痛恨的武器。不过,二战期间还是有400万把被生产了出来,最终,它还是成为了一款战争名枪。[3]


视频

二战英国斯登冲锋枪射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