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肥大剧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合肥大剧院又名天鹅湖大剧院,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科技绿轴西侧,西至怀宁路,北临东流路,南接天鹅湖,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主要由歌剧厅、音乐厅、多功能厅等部分组成。合肥大剧院于2009年9月竣工,于2010年1月正式开业。建成后的合肥大剧院委托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首阶段托管期限为6年。

中文名:合肥大剧院

外文名:Hefei Theatre

地理位置: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科技绿轴西侧

面 积:60000平方米

别 名:天鹅湖大剧院

设计单位:上海同济院

规模

配有300人的报告厅、大中小会议室、书店、咖啡馆、标准录音棚及小电影厅。其中,歌剧院以演出大中型歌剧、舞剧为主、话剧为辅,拥有1515个座位;音乐厅按可以进行三管制大型交响乐及民乐演出的标准设计建设,可容纳975人;多功能厅拥有456个座位,以表演特色剧种和小型演出为主,附设电影放映、时装发布及会议功能;可容纳300人的报告厅兼电影厅可进行多功能学术交流和小型数码电影播放。合肥大剧院的显著特点是生态节能,其节能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剧院建设中处于领先水平,被评为国家建设部“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

建设背景

合肥大剧院于2009年9月竣工,于2010年1月正式开业。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5亿元,整个剧院包括主剧场、小剧院、音乐厅等功能厅和展示区组成。建筑高度39.6米。大剧院共分为三个核心空间,主剧场1600座;音乐厅1000座,小剧场500座。其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等功能,能满足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剧及大型歌舞演出的需要,可实现快速切换软、硬布景,整体技术功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合肥大剧院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该建筑钢架外围的中间隔层就多达11层,其中屋盖采用加厚岩棉金属体系,以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大剧院”内部方正,外部则采用了不少弧形结构,加上建成后流线型的顶棚,就像一片“波浪”,和天鹅湖畔的地理环境非常协调。

建成后的合肥大剧院委托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首阶段托管期限为6年。

建筑设计

主设计单位:上海同济院设计

各厅介绍

音乐厅

合肥大剧院音乐厅采用古典式矩形音乐厅的布局方式,为达到较佳的音质提供了稳定和保障的基础。音乐厅共设有975个座位,其中池座582座,包括前区的贵宾席51座和残疾人座2个。音乐厅采用长排法以节约空间,排距1.1米。大厅容积10000立方米,可演奏管风琴

音乐厅演奏台的面积为184平方米,另有固定式合唱席124座,可比较充裕地提供三管乐队的演出。演奏台侧墙向后并向下倾斜,具有扩散处理,把尽可能多的声能反射给观众。厅两侧内墙设计为向下倾斜,既改善声效,又使厅堂空间效果更具向心力。演奏台上方布置了有扩散处理的透明反射板,能和周围墙面的反射取得协调,达到良好的声学效果。

音乐厅池座设有4个出入口,楼座设有2个出入口,包厢设有8个出入口,其中2个与池座共用。每个出入口均做声闸,声闸内部为平顶与墙面做强吸声处理。

歌剧厅

合肥大剧院歌剧厅观众厅拥有观众席1515座、池座1036座(池座设有残疾人座和贵宾席座)。池座设6处出入口,贵宾席设2处出入口,楼座设4处出入口,所有出入口都位于消防楼梯间或电梯附近,便于抵达和疏散,所有出入口都设声闸,避免对演出的干扰。贵宾席后设贵宾休息室和专用洗手间,并有电梯直通地下车库,贵宾流线与普通观众无交叉。

歌剧厅舞台机械系统

歌剧厅舞台为“品”字型镜框式舞台,固定台口宽18m,高12m,另设有活动口以适应不同规模的演出。主台宽32.8m,净深23.5m,净高30m。舞台设置有大型机械,具有升降、旋转、移动等功能,以适应不同要求的演出。

乐池为开敞式乐池,净面积92.8m,最大可供120人编制的大乐队演奏,开口进深5米,乐池前后分块升降;小型乐队使用时,开口进深减至2米左右;该升降乐池也可作为大三角钢琴、座位等垂直运输工具,还可作为舞台扩大表演区。

多功能厅

合肥大剧院多功能厅内设升降台,舞台能根据需要灵活地变化形式。观众座位的排列方式和座位升起高度也可以随舞台形式的演变而调整,同时各升降台下面设置了座椅存放空间以配合舞台功能的演变。通过采用简洁的升降台配置与座椅车台相结合的方案,剧场可实现5种主要的组合变换,分别可作为平面大厅、小型剧场、“凸”型舞台、“T”型舞台和中心式舞台使用。通过在声学上做相应的可变措施,可达到通常演出不使用扩声系统,即达到自然声演出的最佳声学效果。

多功能厅作为平面大厅:

所有座椅台车和座椅均储藏到升降台内,观众席上无座椅,厅内可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举行各类展览、舞会等。

多功能厅作为小型剧场:

靠近固定舞台的升降台升至0.8米舞台平面,与固定舞台平齐,作为舞台使用,其余每块升降台按要求降至一定高度,形成阶梯,作为观众席,同时形成观众顺畅的入场、退场通道。剧场可演出地方戏、戏剧、话剧、舞台剧、小型音乐会等。厅内声反射板降下时,可满足自然声演出以达到最佳听觉效果。

多功能厅作为“凸”型舞台:

靠近固定舞台的升降台升至0.8米舞台平面,作为舞台使用,其余每块升降台按要求升至一定高度,形成阶梯,作为观众席,同时配合形成观众顺畅的入场、退场通道。多功能厅作为大伸出式舞台,方便演员与观众交流。

多功能厅作为“T”型舞台:

靠近固定舞台的升降台升至0.8米舞台平面,作为舞台使用,其余每排升降台升至0.4米平面,作为观众席。剧场作为大伸出式舞台,其舞台伸出台较长,可以用作时装表演台等。

多功能厅作为中心式舞台:

升降台升至0.8米平面,作为舞台使用,其余每排升降台升至0.4米平面,作为观众席,剧场中心为舞台,四周为观众席。

节能设计

简述

合肥大剧院是国家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其节能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剧院建设中处于领先水平。

首先,今后合肥大剧院的外墙将采用双真空玻璃幕墙,以达到保温隔热节能效果。其次,屋盖采用加厚岩棉金属体系,以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探访中,记者在顶楼见到了这些加厚岩棉,用打火机试着点了一下,无法点燃。看来,这种材料不仅能保温隔热隔音,还防火。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剧院今后将与天鹅湖联姻。据工程人员介绍,大剧院内部的空调系统,采用水源热泵系统,未来将利用天鹅湖水天然的蓄水蓄热功能,节约能源,这是目前最先进最环保的空调方式之一。对合肥市民而言,最关心的是未来大剧院内部是否舒适?据了解,大剧院将采用舞台余热回收系统,将舞台、灯光产生的大量热能回收,用于剧场空气除湿,以提高空气品质,增加舒适度;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解决大剧院日常管理和演出时的生活用热水;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将太阳光能有效转化为电能,以满足大剧院景观照明需求。

在合肥大剧院项目上,五合国际集合了生态高科技所长,采用了目前运用较少的智能遮阳系统、水源热泵系统、冰蓄冷系统,大温差低温冷冻水系统以及太阳能利用系统等技术,在达到大剧院室内较好热舒适环境的同时,降低了巨大的能耗,节约建筑运营成本。通过多项技术措施,建成后的合肥大剧院整体节能效果,据保守估计,在提前达到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时还未实施)中节约能耗50%的基础上再多节能15%-30%。同时有利于区域电力使用的削峰填谷,创造出良好社会效益。

“事实上,在合肥大剧院的项目上,用的较新的技术不过两到三项,其他的主要是一些常规技术,所以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秘密。如果说有秘密,最大的秘密在于通过技术间有机的搭配,巧妙的组合,成就与常规模式截然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每个项目都有每个项目不同的特点,因此,如何巧妙的将新技术和成熟技术进行组合,完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言,需要设计者有针对性的“下药”,但项目之间也有一定的原则可循。

因地制宜突出个性

合肥地处夏热冬冷地区,因此整个生态节系统的设计都以当地的气候特点为依据,尽量利用其气候优势。合肥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设计时注意对其的控制与利用,若处理不当,其热辐射进入室内后会大量增加空调能耗,为消除该不利因素,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提出南向和西向设置智能太阳追踪可调机翼板式外遮阳板设施。通过这项技术,能够有效遮挡80%的太阳辐射。既提高了室内舒适度,又有效避免了高辐射带来的室内升温所导致的能量消耗。

而同时,太阳辐射能源是免费的绿色可再生能源,通过图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合肥大剧院的建筑有很大的屋面,这样的结构为大面积铺设太阳能积热器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在排除太阳辐射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同时,扬长避短,又充分利用太阳辐射强的特点,结合项目自身屋面大的特点,铺设太阳能积热器,同时结合大剧院白天空置,夜间使用的特点,正好有充足的制热时间,利用白天制热晚上使用的时间空档,为演员、观众和剧院服务人员提供太阳能热水服务,该设计充分利用了免费无任何污染的绿色能源——太阳能,超前符合了国家再生能源法。

合肥大剧院项目中,另一个典型的因地制宜的例子是水源热泵系统的运用。合肥大剧院南临天鹅湖,宽阔而美丽的天鹅湖也为五合国际充分发挥大剧院地理优势提供了灵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一自然优势的,设计了水源热泵系统,该系统机组同时可以实现供冷和供热,由于其较高的运行效率,比常规冷热源系统节能20%-40%。同时在过部分过渡季的冬季,直接利用冰冷湖水作为辅助冷源,大幅降低了能耗。

冰蓄冷技术并非是新技术,在国内甚至已经应用了十多年,对该技术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甚至有许多失败的例子,并不是因为技术的缺陷,而是在的运用中没有对建筑使用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在合肥大剧院项目上对该技术的引用,并巧妙与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结合,由于冰蓄冷技术非常符合大剧院间歇运行特点,初投资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有所减少,同时利用电价峰谷差异为业主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消峰填谷,平衡电力网使用的社会效益。结合冰蓄冷系统,五合国际在设计时还采用了大温差低温冷冻水系统,进一步降低了能耗。在进行合肥大剧院生态节能方案设计时,还对每一处细节都作了详细的分析,还设计了诸如废热回收系统,机械通风预冷系统,分层空调系统,置换通风方式等诸多设计,力求将大剧院的整体能耗降至最低。

合肥大剧院太阳能光伏并网项目是合肥大剧院诸多节能措施中的一项[1]。该项目利用太阳能光伏电力提供大剧院应急照明、景观照明及其他部分日常工作的能源。大剧院的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将采用三站合一的整体布局,总面积为1352平方米,总容量118.4kWp。项目竣工后,预计年发电量12万kWh以上,按使用寿命30年计,总共可发电360万kWh,电站直接投资584.73万元,直接费效比1.624元/kWh,可减少CO2污染排放3772.8吨,减少SO2污染排放12.24吨,减少氮氧化物污染排放10.66吨,减少废渣排放288吨。使用期间,不再需要任何投入,电站控制也是采用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化方式,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来看都非常可观。

合肥大剧院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全省唯一的使用太阳电力的公共文化建筑,也将成为全国文艺场馆系统采用太阳能发电的示范化工程和合肥市科技创新型建设试点市的一个新亮点。

主要节能技术

  1. 高热工性能建筑围护结构
  2. 高性能玻璃的应用
  3. 智能遮阳系统
  4. 优化自然通风与采光
  5. 新型生态能源系统的应用

——水源热泵

——太阳能利用系统

——湖水自然冷源的利用

  1. 采用冰蓄能设备,利用电价峰谷差异节约运行成本、创造社会效益
  2. 大温差低温冷冻水系统
  3. 应用热回收设备对舞台,观众厅的余热(冷)进行回收
  4. 优化供热,通风与空调系统,包括:

——观众厅采用座椅诱导送风系统

——舞台采用独立分层空调系统

——划分合理的空调区域,可灵活调节及启停

——大堂采用地板辐射采暖

  1. 提高照明设备的节能性能
  2. 控制系统与运行方式的优化

七项生态节能

一、外墙采用双真空玻璃幕墙,以达到保温隔热节能效果。

二、屋盖采用加厚岩棉金属体系,以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

三、空调系统采用水源热泵系统,利用天鹅湖水天然的蓄水蓄热功能,节约能源,是目前最先进也是最环保的空调方式之一,同时采用冰蓄冷技术,以冰蓄槽为介质,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蓄峰平谷”蓄能,以降低运行成本。

四、是采用舞台余热回收系统,将舞台、灯光产生的大量热能回收,用于剧场空气除湿,以提高空气品质,增加舒适度。

五、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解决大剧院日常管理和演出时的生活用热水。

六、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将太阳光能有效转化为电能,以满足大剧院景观照明需求。

七、采用光导管系统,导入自然光,以解决地下车库和阴暗房间白天的工作照明,节约用电。其节能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剧院建设中处于领先水平,该项目被评为 国家建设部“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