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欢迎会)原图链接来自 百度 的图片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德国客座教授4人,国内客座教授5人,中国科大反聘教授1人。部分教师赴德国、美国、日本等国深造和进修12人次,博士5人,另有1人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2人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另外在我系教师中,有3人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培养对象;2人分别为中国微生物学会基础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和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为安徽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1人为安徽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1人分别为安徽省微生物学会和环境科学学会理事,3人为《生物学杂志》编委,其中1人为常务副主编。

研究领域

本课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微生物酶学、固态发酵理论研究、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和环境生物工程研究四大领域。自1995年以来,课题组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5项,其中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海洋863课题—从海洋微生物发现活性先导化合物”子课题1项;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开放室项目1项;德国BMBF(科学教育部)重点项目“海洋功能性物质研究”子课题1项;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安徽省重点攻关项目1项目;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合肥市重点攻关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微生物酶的研究方面,本课组研制了微生物木聚糖酶、淀粉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岩藻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酶制剂,在酶制剂研究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经验,已获得了2项专利[2],成功筛选了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并成功地生产出了粗制酶粉、冻干酶粉和液体酶制剂。酶制剂生产及寡木糖生产工艺处于技术转让阶段。共培养研究生11名,其中3人已毕业(与德国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名,与兰州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合作培养研究生1名),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的7名研究生在读。

科研成果

课题组共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级刊物21篇,国家级刊物40篇;国际会议论文15篇,SCI 2篇。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安徽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并取得多项科技成果证书。

视频

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相关视频

合肥学院航拍
合肥学院入学指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