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吉米·卡特

增加 220 位元組, 4 年前
外交
[[File:吉米卡特.jpg|thumb|right| [https://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5-09-02/656/20150902005176.jpg原圖鏈結]
[https://tw.images.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wrtahO1KE5dMRcAKwNr1gt.;_ylu=X3oDMTE0ZmJrZnF2BGNvbG8DdHcxBHBvcwMxBHZ0aWQDQjczNzFfMQRzZWMDcGl2cw--?p=%E5%90%89%E7%B1%B3%E5%8D%A1%E7%89%B9&fr2=piv-web&fr=mcafee#id=3&iurl=http%3A%2F%2Fimg.chinatimes.com%2Fnewsphoto%2F2015-09-02%2F656%2F20150902005176.jpg&action=click 「天下雜誌 」] ]]
 
{{noteTA
=== 總統 ===
[[File:Carter Brezhnev sign SALT II.jpg|缩略图|1979年與蘇聯簽訂限武條約]]
[[File:Obasanjo Carter 2.gif|缩略图|1978年訪非洲]]
[[File:FordNixonBushReaganCarter.jpg|缩略图|1991年與四任總統回白宮合照]]
1974年,卡特宣布參加民主黨總統提名競選。雖然缺乏一個全國性政治基地或重要支持力量,但他不懈的努力和有計劃的競選活動,使他獲得大批南方選票,在1976年7月贏得民主黨提名。来自南部的卡特選擇北部[[明尼蘇達州]]的自由派美國參議員[[沃爾特·蒙代爾]]為他的競選夥伴,于1976年11月[[1976年美國總統選舉|擊敗]]時任總統[[傑拉爾德·福特]],这也是民主党最后一次在[[美國南部]]勝出並赢得全部選舉人票。
在外交事務方面,雖然卡特標榜的國際人權得到各方重視,但他的主要成就卻是更為實際的[[忍耐外交]]。1977年美國與[[巴拿馬]]簽訂了兩項條約,使後者得於1999年底接管[[巴拿馬運河]],並保證其後該運河的中立地位。
1978年,卡特總统在未徵詢國會或要求國會同意的情況下,宣佈與[[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斷交]]轉而[[中美關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由在[[台北市]]的美國大使[[安克志]]通知[[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由於此舉並不符合傳統外交慣例,前[[中華民國外交部]]長[[錢復]]曾批評說這是無禮之舉。而同一時間[[美國國會]]也以壓倒性多數通過訂立《[[臺灣關係法]]》,規定假使臺灣安全遭受威脅,美國有義務協助臺灣自我防衛,卡特也在稍後簽署該法案 。1979年1 。[[1979年]]1 月1日,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同時結束美國與中華民國的官方關係,美國與中華民國之外交工作轉由新設立的[[美國在台協會]]負責。
1978年,卡特邀請[[埃及總統]][[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梅纳赫姆·贝京|貝京]]同赴[[大衛營]],使雙方同意按協定來結束兩國間自1948年以色列立國以來的戰爭狀態。該協定規定兩國間建立全面性的外交和經濟關係,條件是以色列將所佔領的[[西奈半島]]歸還[[埃及]]。1979年又與[[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在[[維也納]]簽訂新的雙邊限制戰略武器條約(SALT II),在兩個超級強國得以充分查核的條件下,建立彼此同等的戰略核武器發射系統(蘇聯入侵[[阿富汗]]后,卡特於1980年1月將提交參議院討論的該項條約撤回)。然而這些外交政策上的重大成功不久,即因一次嚴重的外交危機,和對卡特政策的普遍不滿,而黯然失色。
即使疾病在身卡特對[[外交]]和政治活動熱情不減,依然是美國政界活躍人物,並擔任許多私下穿梭角色。2003年起十多年美國在中東展開大戰略,卡特是反對者之一,認為美國在中東犯下戰略失誤和巨量資源錯置浪費,並認為和中俄兩國以平等相處尊重彼此的戰略利益,從而共管世界,才是最佳美國戰略並能打造一個眾人獲利多贏的新世界,美國[[冷戰]]結束後20多年來居高臨下領導和改變別人的心態;壓縮別人戰略利益當作勝利的做法,最終將無以為繼並遭致大禍。卡特的想法在美政界顯得特立獨行,其與俄國普京總統私交甚好<ref>[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5-05-01/content_13634752.html 人民网-卡特訪俄總統]</ref>,俄國收回[[克里米亞]]事件<ref>[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5-10/7813514.html 美前总统卡特力挺俄罗斯]</ref>後卡特聲稱俄罗斯接收克里米亚是“大势所趋,是众望所归”,與西方普遍宣傳觀點大相逕庭,引起嘩然。2015年,在俄羅斯介入轟炸伊斯蘭國後,卡特將一份已在[[卡特中心]]網站公開的[[敘利亞內戰|敘利亞戰況]]地圖副本交予俄羅斯駐美國大使館<ref>{{cite web|url=https://www.cartercenter.org/news/pr/syria-102215.html|title=Carter Center Statement on Syria Conflict Maps|date=2015-10-21|accessdate=2018-03-15|publisher=卡特中心|language=en}}</ref>。
[[File:2013吉米卡特三.jpg|thumb|right|  [http://g.udn.com.tw/upfiles/B_LU/lucy66/PSN_PHOTO/909/f_11744909_1.jpg原圖鏈結][https://tw.images.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wrtahO1KE5dMRcAKwNr1gt.;_ylu=X3oDMTE0ZmJrZnF2BGNvbG8DdHcxBHBvcwMxBHZ0aWQDQjczNzFfMQRzZWMDcGl2cw--?p=%E5%90%89%E7%B1%B3%E5%8D%A1%E7%89%B9&fr2=piv-web&fr=mcafee#id=3&iurl=http%3A%2F%2Fimg.chinatimes.com%2Fnewsphoto%2F2015-09-02.24 RITGER Jimmy Carter 041 (8510842246)%2F656%2F20150902005176.jpg|缩略图|2013年的卡特&action=click 「天下雜誌 」] ]] 
卡特晚年的核心思想認為美國一直有一種「超人情結」在設定一個遠超自己能力的目標<ref>[http://books.simonandschuster.com/A-Full-Life/Jimmy-Carter/9781501115639 A Full Life Reflections at Ninety] ISBN 9781501115639</ref>而拒絕面對現實,想圍堵俄國甚至中國最終都將圍堵失敗,想改變整個[[回教]]世界的宗教、文化、政治價值觀最終也將改變失敗,大量人力物力的折損導致國內債台高築和經濟變差,對異質文化的蔑視與不尊重也讓國際形象轉壞,最終全無獲利同時又將世界帶入不可控的變局,而這變局最後讓美國獲利的機率微乎其微,反而是另一個或多個強權會趁機獲利,最終反而是美國自己受到了戰略壓縮。
7月13日,工地气温偏高,烈日当头,正一丝不苟锯着木头的卡特,忽然感到一阵眩晕,跌坐在地上,身旁的特勤局特工赶紧扶住了他,并召来救护车。医生诊断,老人是因为中暑脱水而晕厥。老人在工地晕倒的消息经由媒体传开,让不少人担忧牵挂。没想到,就在第二天一早,老人和夫人手挽手同时出现在工地。在场所有人同时肃立,用注目的方式向这对可敬的老人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一场亲吻儿童、逗弄小狗或者逢年过节去老乡家里揭揭锅盖的政治秀,这是对一份公益事业长达34年宗教般虔诚的坚持。
[[File:吉米卡特二.jpg|thumb|right| [https://aomiwang.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zdy/public/field/image/1010130248291012.jpg?itok=Ag5flmOb原圖鏈結]
[https://tw.images.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wrtahO1KE5dMRcAKwNr1gt.;_ylu=X3oDMTE0ZmJrZnF2BGNvbG8DdHcxBHBvcwMxBHZ0aWQDQjczNzFfMQRzZWMDcGl2cw--?p=%E5%90%89%E7%B1%B3%E5%8D%A1%E7%89%B9&fr2=piv-web&fr=mcafee#id=3&iurl=http%3A%2F%2Fimg.chinatimes.com%2Fnewsphoto%2F2015-09-02%2F656%2F20150902005176.jpg&action=click 「天下雜誌 」] ]]
93歲的卡特不是不僅僅是一位普通的國際公益事業志願者,他是站在兩個世紀以來人類發展歷程金字塔尖的人物。53歲那年,他成為美國第39任總統,卸任以後,卡特夫婦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卡特中心」,幫助發展中國家消滅貧困、飢餓和疾病,卡特中心在包括中國在內的70多個內進行著政治改革、公共健康、教育和研究等多個項目,為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出了貢獻。
一位網友曾是卡特中心「全球計劃」的受益者,正是這個項目為第三世界特別是中國殘疾人事業提供的技術人員定向培訓項目,使中國在某些領域得以快速接近或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另一位網友看到過卡特夫婦在非洲馬里組織承建一個提供清潔水源,消滅地方病的項目。馬里普通民眾對卡特夫婦的敬仰場面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超過任何宗教儀式,那種發自內心的對卡特夫婦的愛來自這對令人敬仰的老人對貧弱人群的愛,感天動地,催人淚下。這種人性的光輝,會在許許多多受助人的心裡生根發芽壯大,回報給社會。
一位在美國飛中國的航班見到卡特總統的中國遊客說:卡特總統和機艙里每個人握手,沒想到他年齡這麼大了,而且還坐著普通航班在全世界做義工!然而,卡特夫婦從事公益慈善事業的道路卻並未就此止步。
直到今年,以93歲高齡之身,本可頤養天年,卻堅持服務全人類、為推動人類的進步篳路藍縷。不久前,卡特與夫人剛剛慶祝完結婚71週年紀念,71年來,他們相知相守、相親相愛。她不像藤蘿,從不依附,而是將自己站成一顆樹,和他枝葉相交、心意相通。彼此人格獨立卻契合,合二為一。
這對了不起的伉儷,無論是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去非洲探望難童還是去工地當義工,都會牽手走在一起。他在哪裡,她就在哪裡,服務他們共同的事業。事實上,從第一夫人任期開始,羅莎琳就一直關注人類心理健康,她一手創建了「卡特中心心理健康工作組」,聚集世界一流專家和從業人員為改善人類心理健康而盡心竭力。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美國軍政人物|C]]
[[Category:美國人|C]]
巡檢員、waterh
17,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