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后龙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后龙镇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东部,湄洲湾南岸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前沿。后龙镇,是由泉州府惠安县城山乡待贤里与德音里各一部分结合而成,有东岳庙、白石宫等风景名胜。截止至2003年末,后龙镇辖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礁头。[1]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2150公顷,常住人口39892人。

近几年来,在做好福炼一体化、泰山石化仓储、方通石化码头、中石化输油管线泉港库区等省市重点工业项目大量安征迁工作的同时,后龙镇抢抓机遇,主动承接大工业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商贸流和信息流,在服务项目中激活城镇要素集聚,有力地推进了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中文名称: 后龙镇

外文名称: Houlong Village

别 名: 待贤里、德音里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下辖地区: 后龙,上西,峰前,许厝,土坑,后田,后圩,割山,东山,田里,坑仔底等

政府驻地: 礁头

电话区号: 0595

邮政区码: 362803

地理位置: 泉港区东部

面 积: 2150公顷

人 口: 39892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东岳庙、白石宫

机 场: 晋江机场

火车站: 仙游(枫亭)站、泉港(南埔)站

车牌代码: 闽C

基础设施

后龙镇依山傍海,西部临近福泉高速公路出入口和324国道。有深水岸线9公里,常年可通行25万吨以下级船舶,年加工原油400万吨的炼油厂和10万吨级的油码头就建在后龙的上西海岸,25万吨级的油码头正在筹建中。区域内有以福建炼化公司生活区为中心的城市建成区1.2平方公里,高等级公路12公里,镇中心区与漳泉肖铁路客货站和福厦高速公路进入口距离不超过5公里,交通方便;开通有2个装机容量达5万门的程控模块局和3个移动通信发射基站,通信设施先进;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海关、商检机构一应俱全;水、电供应充足,可完全满足区域内经营和生活需求;中心区商业、学校、医院、宾馆等服务设施完善。

社会事业

2009年2月份,福炼一体化安全卫生隔离带工程需要拆迁后龙镇东山和土坑两村内280多户住房、1500多座坟墓。后龙镇仅用了59天,就圆满完成既定拆迁任务,确保了一体化项目的如期投料试车。

这只是后龙镇近几年来服务重点项目做好安征迁工作的一个缩影。几年来,为服务石化港口新城开发建设需要,后龙镇举全镇之力攻坚克难,先后为福炼一体化等20多个省市重点项目提供建设用地,累计征用土地3300多亩,海域4200多亩,拆迁房屋720多栋,拆迁面积近20万平方米,确保了辖区内重点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在服务大项目征迁的同时,后龙镇也主动担当起配合区里建设安置区的重任,目前已建成栖霞、峰前和上西等安置区,另一大型安置区——柳山安置区正在抓紧建设当中。

为了让8000多名动迁群众能安得稳、安得好,后龙镇着力在配套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近几年来,先后修成南龙路、连接码头区二级公路和镇级路等一批道路,实现与通港路和沿海大通道的衔接,完成所有行政村主干道硬化和80%村级道路亮化,织造了一张“三横五纵”路网,极大便利了安置区群众的生活出行。同时,区第三实验小学、后龙中心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级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文化站、农村阅览室等一批教育、医疗和文体设施也悄然走进栖霞社区,为安置区及周边群众打造较为舒适完善的生活休闲环境,也为周边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说实话,原来老房子破破烂烂的,根本没想过能搬进城里,住进这么漂亮的社区。” 栖霞社区动迁群众刘琼珍感慨地说,搬迁后生活质量提高了。

经济

走在后龙镇区主干道上,海天广场、东盛小区、栖霞社区、福炼生活区等各式建筑群映入眼帘,建行、工行、农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奇隆、麦肯基等各类超市、卖场比比皆是,四通八达的道路、接踵而至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流让昔日的农村乡镇充满着城市的气息。 近年来,借助福炼一体化等大工业带来的强劲辐射,后龙镇着力打造泉港区现代化港口商贸强镇,城区商贸、房地产、交通物流、金融、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配套服务日臻完善。目前,以田里、华龙、宏安和莲花四大市场为主体的商贸平台基本形成,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区功能日益显现;东盛小区、海天广场、威华小区、华龙商住区、三青现代城等商住工程项目基本建成,新建面积超100万平方米,中心商贸区实现成片连接。而在镇区周边,依托一村一品工程,坑仔底花卉基地、东山村豆腐加工业、上西峰前养殖加工业等一大批服务城区的城郊型特色农业逐渐形成。

在福炼生活区建行附近的水果店内,后龙镇土坑村动迁群众刘建成告诉我们,尽管因一体化项目建设需要,家里的土地基本被征用,但在镇村的帮助下,他做起了水果买卖,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而妻子在附近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每月收入也有1000多元,日子过得比以前更红火。依托城镇化所带来的第三产业以及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几年来,后龙镇先后有5000多名失海、失地群众成功转移再就业。在重点培育第三产业的同时,后龙镇也注重寻求工业支持,先后引进世腾机械、纳川管材科技、江南换热设备、泉宁塑胶等一批优质企业入驻,累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总额超15亿元,地方财税增加近亿元。预计2009年后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7800元,与2005年相比,翻了将近一番。

“‘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城镇化水平提高了,镇域经济发展壮大了,我们才有可能去谈群众增收”,回顾近5年来后龙镇抢抓机遇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历程,镇党委书记王晓莺充满信心地告诉我们,作为泉港区规划建设中的城市中心片区之一,后龙镇将从自身区位特点出发,继续在服务工业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加速城镇要素集聚,推动城镇化进程,让包括动迁农民在内的所有群众日子过得更红火。 后龙镇,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共同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我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2329人,党员98人,主导产业为内海养殖业和承建建筑钢管业。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村集体收入60多万元。近年来,我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为契机,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相继完成了投资80多万元的文化活动中心项目、篮球场、室外配套健身器材,完成了标准化公厕、“平安灯”、新村排污设施500多米等建设任务。至目前,全村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自来水使用率达100%,公路到户率达95%以上。同时,注重培育团结、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以文化中心为平台,经常性开展文艺表演活动,开展广场舞、太极拳、腰鼓队、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赛、猜灯谜等系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的峰前村容整洁、村貌靓丽、富裕和谐,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展望未来,一个人居与自然统一和谐、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峰前新村正逐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