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吕厚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厚民(1928年9月--2015年3月),男,黑龙江省依兰人,曾为中南海摄影师、组长,1949年建国以后从东北电影制片厂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是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摄影师[1]。曾任中国摄影协会的副秘书长、常务书记、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是中国的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2015年3月9日,著名摄影家吕厚民凌晨在京去世,享年88岁。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和周总理》、《毛泽东打乒乓球》、《毛泽东在庐山》等。

个人简介

吕厚民,黑龙江省依兰人,1928年9月9日生。

1948年3月任小学教师,同年7月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被分配到照相科,从事胶片的冲洗、放大和整理资料工作。

1949年3月,吕厚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调到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工作。

1950年1月,他又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照相,开始了前后12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1957年底,吕厚民所在的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同新华社合并,他到新华社当记者。离开中南海之前,吕厚民跟毛泽东说想请他题名。第二天,毛泽东的秘书便把题名手书转给了他。

1961年,吕厚民又被调回中南海,任毛泽东的随身记者。1965年又被调任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文革”开始后,吕厚民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埋在毛主席身边的定时炸弹”,康生、江青、陈伯达亲自批准成立“吕厚民专案组”,将吕厚民全家下放到江苏农村,实行严厉管制。在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他曾留下写着“毛主席万岁”的遗书自杀过。后来,他来到北京,给毛泽东写信。在他的信送出的第三天,毛泽东便亲自批示恢复了他的工作。毛泽东对这个“短小精悍”的摄影师一直没有忘却。

1965年至1966年,任新华社江苏分社摄影组长。

1975年至1977年,任新华社江西分社摄影组长。

1978年至1997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 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2014年,作为摄影界的唯一代表,吕厚民参加了习近平主席主持的文艺座谈会

2015年3月9日,在京去世,享年88岁。

2015年3月16日,吕厚民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举行,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侄女毛小青,以及来自摄影界、文艺界的数百位吊唁者到场送别吕厚民。

代表作品

有《毛主席和周总理》、《毛泽东打乒乓球》、《毛泽东在庐山》、《在工厂里》、《茅盾在书市》、《龙口夺粮》、《周恩来和邓小平在颐和园》等。《欢送志愿军归国》先后获德国摄影银牌奖苏联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金牌奖、古巴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一等奖。《放鸭图》获比利时皇家摄影学会一等奖。出版过《毛泽东》、《公仆颂》、《我镜头前的毛泽东》、《领袖风采》、《瞬间之旅》、《我镜头中的伟人周恩来》、《放眼看世界》等画册,1964年在北京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览。1985年在日本举力了“吕厚民摄影作品展”[2]

视频

吕厚民 相关视频

艺坛大家 吕厚民《瞬间永恒》
为时代而歌—吕厚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