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吕思勉

移除 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吕思勉赴金陵应乡试,在场中代人作文多篇。因从小就爱好下棋,出场后不即返寓所,而去夫子庙茶肆观人弈棋,必至晚而归。吕思勉不仅棋艺精湛,对棋局、棋谱乃至弈史也深有研究,一生收集棋谱,自言"只缺三种",后均散失。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在常州"读书阅报社"听元史专家屠寄讲元史,受其影响而关心民族问题;与虞菱(又名采兰)女士结婚。虞家世居常州,历代仕宦:祖父虞映溪,曾任浙江衢州知府,父亲虞树荪,是清代末年的贡生。虞氏机敏明察,处事谨严,操持家务,备极辛劳。[1]
===执教生涯===
*民国三十六年,吕思勉应复旦大学政治系主任耿淡如邀请,在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政治制度史,又应邀在诚明文学院兼课。《[[秦汉史]]》出版。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两晋南北朝史]]》出版。[
===蜡炬成灰===
*1956年(丙申),年初,上海市高教局为照顾知识分子生活,将复兴西路271号二楼的一套寓所配给吕思勉一家居住,先生于农历春节前迁入了新居。5月6日,吕思勉抱病回常州,"在家检书至廿九日毕",将重要札记、书稿托运至沪,计划作进一步的整理。7月8日返回上海,即开始研究工作。
*1957年(丁酉),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有望出版,10月4日编辑送来清样嘱校。自10月4日到8日,吕思勉一直抱病校阅。8日夜,病情转剧,肺气肿与心脏病并发。9日清晨,病情严重,送至华东医院,抢救无效,深夜病逝于医院,享年74岁。10月13日,于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公祭大会,吕思勉夫妇灵柩安葬在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M区343-344两穴。墓穴毁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
==史学观点==
===白话通史===
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书籍读得最多的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吕思勉国学基础深厚,治史的意趣却不保守,五四时期,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文学革命"深深地影响了史学著作的语言风格,一些史家也开始尝试运用白话文来撰写史著,如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特别是当时的《中国白话报》、《杭州白话报》等刊物,专辟有"历史或历史故事"栏,以通俗的口语向人们介绍中外历史知识。吕思勉积极地接受新思想,首次使用白话文来撰写通史,《白话本国史》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撰写的新式中国通史。由于《白话本国史》使用了通俗的白话文,去掉了晦涩难懂的文言词语,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时代特征,从而受到了欢迎,成为青年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门径之门径、阶梯之阶梯",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3]
===融合社会学===
===吕思勉衣冠冢===
吕思勉衣冠冢位于常州市栖凤山国际人文陵园内。<reref>[https://baike.so.com/doc/1644397-1738180.html 吕思勉]360搜索</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