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吡哆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吡哆醇
圖片來自碧云天

吡哆醇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8H11O3N,具有易溶于水及乙醇的性质。是具有维生素B6作用的物质之一,亦称为抗皮炎素或维生素B6(adermin)。[1][2]

发现

由A.vonSzent-Gyrgyi所发现(1935),而市场彰芳、R. J. Kuhn等曾从米糠小麦胚、酵母、肝脏和蜜糖中分离提取(1938)后由S.A.Harris和Kuhn等进行合成(1939)。

性状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在酸液中稳定,在碱液中易破坏,吡哆醇较吡哆醛吡哆胺耐热。

生理作用及现象

在PH7的磷酸缓冲液中,在220、254、325纳米处具有吸收带。与吡哆醛和吡哆胺一样,具有作为微生物生长因子的活性,吡哆醇在体内转变成吡哆醛,吡哆醛与吡哆胺可相互转变。

在生物体内容易变成作为辅酶的吡哆醛-5-磷酸。B6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密切。缺少B6的动物,蛋白质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将受到阻抑。鼠缺乏B6则生长停止,尾部、鼻、眼睑等可发生皮炎和端部疼痛症(acrodyna)。人类虽不易发生缺乏症,但若给于维生素颉颃物质,而鼻、口和眼的周围将会出现皮炎。此外缺乏B6还会引起各种脏器的动脉硬化症。由于B6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儿童缺乏B6会引起痉挛,但给予B6便可很快恢复、B6对红血球的血红蛋白的合成也是必需的,所以缺之B6会发生贫血。可以通过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增殖进行生物鉴定。人对B6的需要量还不太清楚,根据动物试验推测,每人每天为3-4毫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