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沙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沙墓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trip com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公告时期  1985年

登录类别  墓葬

地理位置  新北市贡寮区仁里段522地号

吴沙墓位于草岭古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1985年公告为直辖市定古迹,是清代开垦台湾宜兰吴沙之坟墓,今所见乃1931年整修后的吴沙墓。[1]

生平事迹

  • 吴沙乃福建漳州人,有“开兰始祖”之称。1776年,林元旻乌石港北边的河流上溯,成功入垦淇武兰,为汉人入垦兰阳平原最早者。
  • 西元1684年清朝将台湾纳入版图,随著汉人由南而北的垦拓,至十八世纪末,在台湾西部建立了汉人的农耕社会。随著拓垦的进展,原先位处台湾东北僻远之地的噶玛兰,已渐有汉人履足迹于其上。起先多为商人番割而已,一直到乾隆时期,才有汉人尝试进入开垦,但仍然没有成功。
  • 1796年,吴沙率三籍移民入垦才开始有所成就。在入兰之前,吴沙已在宜兰北境的三貂地区,从事农商活动,对噶玛兰情形,略知一二。吴沙入兰后,又采取缜密有组织的集团开垦方式,所以顺利的建立汉人聚落,如头围、二围等。
  • 清嘉庆一朝,宜兰汉人已开垦噶玛兰大部份平原的土地,并形成汉人农耕社会。
  • 在1798年去世,临终前吩咐家人要把自己葬在三貂(即今址)。
  • 吴沙墓建在清嘉庆3年(西元1798年),设立地点为现今的新北市贡寮区仁里里澳底一带,刚好在草岭古道上。嘉庆年间,噶玛兰通判杨廷理前往吴沙墓祭拜,并撰联曰:天开草昧抚番岸丝诤道合中庸,地辟兰阳践土食毛民怀大德
  • 到了西元1810年清朝才将他正式收入版图。
  • 1888年,吴沙墓首次翻修,1931年吴沙墓再次整修,并在上面加上刻字写:皇清例授武信郎显考谥春郁吴公墓。[2]

参见

参考文献

  1. 清朝古墓 ----- 吴沙墓,台湾殡葬资讯网
  2. 吴沙墓.文化部文化资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