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承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承康
吴承康
出生 (1929-11-14) 1929年11月14日(94岁)
国籍 中国
籍贯 河北滦县
民族
母校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机械工程系
职业 气体动力学家

吴承康[1]气体动力学家。1929年11月14日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机械工程系,1952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5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在高温气体动力学领域内,结合航天、能源等任务开展了研究。

教育背景

  1. 1947年~1948年,交通大学化学工程系。
  2. 1949年~1951年,美国威司康辛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3. 1951年~1952年,美国威司康辛大学机械工程系,获硕士学位。
  4. 1952年~195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获机械工程师学位。
  5. 1954年~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获科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 1957年1月~7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龙内燃机实验室,任研究工程师。
  • 1957年~1960年,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任副研究员。
  • 1960年~1970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
  • 1970年~1974年,第七机械工业部二院二○七所,任副研究员。
  • 1974年~1978年,第七机械工业部七○一所,任副研究员。
  • 1978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材料工艺力学实验室主任。
  • 1992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研究方向

在高温气体动力学领域内,结合航天、能源等任务开展了研究。在中国弹道导弹弹头防热系统研制中,率先全面发展了烧蚀实验装备与方法,对洲际导弹弹头防热可靠性、人造卫星回收方案、再入通讯可行途径等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在燃烧学方面,对汽油机爆燃机理、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正确测定方法等基础问题有贡献。还领导开展了新型燃煤预燃室和燃烧气脉冲除灰技术的研究,用于多处电站,解决了某些关键的稳燃和积灰问题。在等离子体技术方面,带头开展电弧等离子发生器的应用和基础研究。

主要论著[2]

  1. Livengood J C and Wu P C(吴承康). Correlation of autoignition phenomena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rapid compression machines. 5th Symposium (International)on combustion,1955:347
  2. Livengood J C Taylor C F and Wu P C(吴承康). Measurement of gas temperature in an engine by the velocity of sound
  3.  method. SAE Transaction,1958,66:683
  4. 吴承康. 用冲波管研究燃料的着火延迟时期. 机械工程学报,1958,6(3):188
  5. Wu C K. and Law C K.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laminar flame speeds from stretched flames. 20th Symposium (International) on Combustion,the Combustion Institute,1984:1941
  6. Fu W B,Wu C K et al. The use of coflowing jets with large velocity differences for stabilization of low grade coal flames. 21st Symp.(Int.) on Combustion,the Combustion Institute,1986:567
  7. Wu C K et al. The use of nonsymmetrical jets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low grade coal flames. 22nd Symp.(Int.) on Combustion,the Combustion Institute,1988:193
  8. 吴承康等. 横向磁场对电离非平衡高速气流的作用. 力学学报,1982,14(3):291
  9. Yan W Z and Wu C K. On the diagnostics of arc plasma jets.Plasma Je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10.  Solonenko & Fedorchenko,eds,VSP,1990:125
  11. Gu B W and Wu C K. The gasdynamic and electormagnet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sition of arc roots in a tubular arc heater,Acta Mechanica Sinica,1991,7(3):199
  12. Wu C K. Plasma technology research in China. Beijing Int. Conf o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Press,1986,27

主要奖项

  • 1988年,荣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奖章。
  • 1989年,被授于“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光荣称号。

参考资料

  1. 吴承康 中国科学院学部网
  2. 吴承康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