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名称}}}
泰伯
封地 吴国

目录

吴泰伯

泰伯(?-?),一作太伯姬姓,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长子。为陕西岐山周原人。因为太王第三子季历的儿子有“圣瑞”,所以太王希望以季历为继承人,然后传位给。于是作为季历的兄弟泰伯仲雍不忍发生王位争夺而同避居今无锡东南六十里之梅里,纹身断发,以示不可用[1]

将中原当时农业等先进科技带至当时尚未开发的江南地区,故此土着崇尚泰伯的道义和对当地的贡献,归附者千馀家,并且奉立泰伯为当地的君主,于前1096年[2]自号句吴泰伯死后无子,仲雍继立。

吴国亡国后,仲雍的一些子孙入海,有一些观点认为是邪马台国倭人的始祖,[3][4]但并没有被历史学界广泛接受。中岩圆月林罗山也认为神武天皇是他后人。[5][6][7][8]

纪念

  • 泰伯墓:为泰伯的墓葬处,位于江苏无锡。
  • 泰伯庙 (无锡):位于江苏无锡,为纪念泰伯,吴国历代君主和功臣所建。

影响

前任:
句吴君主 继任:
仲雍

参考资料

  1.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柰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2. 《吴地记》云:“二十五王,治国总六百二十四年。”从前473年起上溯,即吴国建国于前1096年。
  3. 金履祥,《通鉴前编·吴亡条》:“今,日本又云为吴太伯之后,盖吴亡,其支庶,入海为倭。”
  4. 新撰姓氏录》:‘松野,吴王夫差之后也。’此吴人来于我之始也。”
  5. 中岩圆月,《日本纪》:“国常立尊为吴太伯之后。”
  6. 林罗山,《神武天皇论》:“太伯逃荆蛮,……其子孙来筑紫,……是天孙降日向高千穗之谓耶?……神武四十五岁东征,……呜呼!姬氏之子孙(吴太伯本姓姬)可本支百世,万世为君矣,不亦盛哉!彼强大之吴,虽灭于越,我邦之宝祚,于天地而无穷,于是愈信太伯之至德。”
  7. 林罗山,《本朝通鉴》:“日本始祖,吴太伯之胤也。”
  8. 德川光圀,《大日本史》:“称曰尔吴之后,则神州大宝,不免为异域附庸,岂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