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立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立人

来自 中红网 的图片

吴立人,男,河北省行唐县吴濨沟人,曾就读北平华北大学,"12·9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1],抗战前参加地下党[2],抗战时期担任过冀中九分区地委书记兼九分区游击纵队政治委员 ,抗战后担任过保定地区的领导人 。后于1956年6月至1958年1月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首任校长、书记[3]。2015年,吴立人院长之子以吴淳在电子科技大学设立"立人基金"以纪念吴立人校长 。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首任校长、书记

出生地点----河北省保定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平华北大学

早年经历

吴立人先生是河北省保定人,读过北平华北大学,"12·9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抗战前参加地下党。

1938年3月,吴立人同志协助时任冀西民训处特派员的杨秀峰同志在冀西成立了以杨秀峰(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高教部部长)为校长、吴砚农为副校长的冀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而他作为直南特委宣传部长、冀游委员会宣传委员,邀请129师的师、团级干部来校讲"开展山地和平原游击战"的一些课程,为办好冀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做了大量工作 。

1938年8月经北方局批准,杨秀峰亲自指派吴立人同志协助院长杨秀峰创办河北抗战学院。

1943年4月至1945年8月,吴立人同志协助校长彭真和副校长林铁、胡锡奎李葆华办晋察冀分局党校,培训党政和军队高级干部,时任秘书长 。

解放初曾任绥远省副省长,后又担任石家庄首任市长。随后又当过内蒙古自治区主管文教的副书记以及政务院第-机械部七局局长。

一人筹建成电

1955年5月,在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部署下,当时国内理工科实力最强的交通大学电讯系、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华南工学院的电讯系被调出,准备在成都组建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55年11月,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七局局长的吴立人被任命为新建学院的筹委会主任,随后又任命他为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他奉命在短短-年内,将三校电讯系迁到成都,以此为基础,合并以后,重建新院,并要求必须在1956年秋季按时招收新生开学。这在全国筹建大学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

吴立人校长委托吴敬寰老师负责新院招生工作,童凯老师负责筹建新院图书馆,毛钓业老师负责在上海采购新院仪器设备工作,刘树杞老师负责筹划聘请苏联专家工作,林劲先老师负责筹备新院的教学工作,李嗣范老师负责秘书工作,陈尚勤老师负责上海交大的迁校工作,吴桓基老师负责新院主楼实验室电气线路的设计安装工作,唐茂成、虞厥帮老师负责重庆转运站工作,我本人则负责三校搬迁及新院总务工作。吴立人全部用教师搭建成筹备组的工作班子,他的指导思想是多重用懂教学的人参加建院,一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少走弯路,二则增加教师对新院的热爱,他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思想与党的尊师重教的精神不谋而合。

治校理念

吴立人校长在成电期间坚定地依靠知识分子办学。他喜欢与知识分子交朋友和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解决他们的困难。他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上就要求管理干部要"全面细致地贯彻为教学服务的精神" 。而同时他在致黄亦衡、周玉坤的信中也提到:"新校的情况是任务重底子弱,将来一定要动员全体教师来办校,使每个人都参加工作,让每个人做其所擅长的工作,以求全面发展提高"。他也曾鲜明提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建校目标之一是解决我国科学技术(无线电)方面落后的矛盾" 。正因为他对人才的重视,建院初期,成电汇聚了一批电讯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和学者,包括多位我国电讯技术和教育界的前辈和知名人士,如张熙、陈湖、周玉坤、童凯、陈茂康、许德纪、龚绍熊、吴敬寰、唐翰青、黄亦衡等,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遭受迫害

吴立人依靠教师建校,尊师重教,尊重人才,在今日看来乃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惜在四十多年以前那种特定的历史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出身和依靠工农干部,吴立人是离经叛道的。当时成电一些领导同志从全国各地调来,具有丰富的革命经历,但文化程度偏低,没有从事过领导高校的经历,要领导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大学,更是力不从心,以前和知识分子也从未共过事,骤然来到知识成堆的地方感到"水土不服",本身产生了-定的自卑感。在这种情况下对吴立人的-言一行未免产生过份的敏感,加以建校之初,为了赶任务,吴立人对行政干部督责未免偏激偏急,他说某些干部不得力,这更造成了一些干部对他的抵触情绪。例如吴在某些会议上强调为教师服务就是为教学服务,却被歪曲成行政人员要像儿子伺侯老子一样地为教师服务,这本来是极其幼稚可笑不置一驳的,可是当时竟被上纲上线到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投降的高度。又例如吴某次在学院大会上不知谈到什么革命往事,竟无心地提到"那时我院某副院长还在放牛呢"。引起全场-片哄笑。这又是吴的-条侮蔑长征老干部的罪证。在那种以言治罪的年代,反右斗争中和继之而来的大跃进及大炼钢铁,他既是运动的领导者又是被批判斗争的对象,他保住了一些人,但最终并未保住自己,并因为"严重右倾"的问题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由七级降到八级 ,于1959年悄然离开成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他为成电呕心沥血,竭尽心力,披荆斩棘,一如庄子所说:"智者虑,能者劳,饱食终日者无所求,身如不系之舟"。

婚姻和家庭

正如仕途-样,他的婚姻和家庭也同样坎坷。他来成都是单身带着三个学龄前的小儿女来的,由北京经武汉、重庆转车换船千辛万苦,类似逃难,一路上三个幼儿者都患上麻疹,儿哭女啼,其狼狈可以想象。他在成都工作三年,爱人从未来过,由他来独自抚养三个不懂事的孩子。帮他料理家务的只有-个忠实憨厚的通信员小周,如今小周已快七十岁了,谈起当年吴家往事仍然摇头惑叹。

晚年经历

吴立人同志离开成电后调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后又为齐齐哈尔排名第五的副市长。拨乱反正以后,他又调河北石家庄市任其化工学院副院长。1979年9月17日吴立人同志死于癌症,终年不过六十多岁 。不久吴立人同志获得平凡昭雪。胡耀邦同志代表中共中央组织部向吴立人同志的遗属传达了中央对吴立人同志的重要批示:吴立人同志是我党久经考验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 。

人物轶事

据说著名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以及同名电影中的主角、地下党的领导人杨晓邨就是以吴立人同志在冀南一带的经历为原型 。

吴立人同志一直非常关心学校教职工的安全,据说-次童凯老师不慎手指受伤,当时童凯老师在成都旅馆,离医院不远,打算步行到医院看病,吴立人知道了,无论如何非派车送去不可,而那时成电只有一辆吉普车。又有一次成电一位女教师到东北某温泉疗养风湿病,因临时汇款不到,请他接济一下以度难关,他早已调离成电,他一出手拿出180元,他与这位女教师在成电从未见过面,当时-位助教每月工资才53元。而成电早期的学生也回忆吴立人常到学生的宿舍询问大家是否吃得惯红白灶,到寝室与同学谈心,检查被子是否受潮。他待人如此慷慨,在成电传为佳话 。

参考来源